許建軍
摘 要:在當今時代,創新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深層動力,只有堅持創新,科學技術、文化等才能夠持續發展。高中地理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高中地理教師并不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缺乏新意。文章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以期能夠提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引言
我國的教育事業在近年來獲得了很大的進展,教育受眾面得到了拓展,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基礎設施及師資力量等均有所增加。在這個背景下,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逐漸顯現了出來,而新型教學方式也逐漸在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新型教學模式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涉面廣、綜合性強,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任務不僅是傳授地理知識,而且包括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很多教師仍將考試作為教學的行動指南,沒有意識到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也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學顯得非常枯燥,缺乏吸引力。下面,筆者就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展開深入的探討。
二、創新思維能力對高中學生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創新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中地理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一門社會科學,因此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學生理解起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簡單的聽課以及練習遠遠不能滿足地理教學要求,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學生就必須具有思考能力,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答問題[1]。此時,創新思維能力對學生而言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他們就能夠整合所學知識,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第二,創新思維能力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地理所研究的對象既包括自然地理,又包括人文地理,同時,不同地理要素之間又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一個地理元素的變化會影響到其他地理元素的變化,并進而影響到整體。若沒有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就無法深刻理解不同地理元素之間的復雜關系;而如果學生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則其思維寬度能夠得到延展,便能夠條理清晰,理清不同地理元素之間的影響與被影響的關系。
第三,創新思維能力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生活認知體驗。高中地理是一門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而學生所學的內容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學生要了解每個地理區域的基本特征,要學習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逐漸對生活有越來越深刻的認知,對生活的體驗也會得到強化。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第一,在地理教學中樹立創新理念。從近年來文綜地理高考試題來看,創新思維能力成為重要的考查點,而學生在解答這一類試題時卻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得分率較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學生缺乏創新理念,不會運用創新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應重視啟發式教學的作用,并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另一方面,教師應為學生營造比較輕松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打破定勢思維,形成新的思維方式。
第二,在地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萌發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前提。若要在地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則首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具體而言,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想象力。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具有自主創新的潛力,并相信自己能夠通過有效的措施來激發學生這種自主創新潛力[3]。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將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讓學生能夠自由地思考,打破常規,提出不同的意見。例如,在上課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言,勇敢提出自己的問題,當出現意見分歧時,允許學生與教師爭論,并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其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學習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內在動力,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進而萌生創新意識,則首先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例如,在教授《常見的天氣系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以影像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天氣的陰晴、冷暖以及自然災害,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究這些天氣系統形成的原因的欲望。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興趣及求知欲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它們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研究,而如果教師再對學生加以輔導和鼓勵,則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夠更持久、更深入。
第三,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個理念實際上是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所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教授知識,而且還要使用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自由想象,為創新創造條件。想象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創造的源泉,若要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則首先應具備豐富的想象力[4]。例如,在引導學生識記世界地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根據地圖的區域規劃將中國地圖想象成一只“雄雞”,將日本地圖想象成一條“小蟲”。在識記我國各省區的地圖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比如內蒙古像一只雄鷹,新疆像一只牛頭。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則越能夠有新想法、新思路,思維上的創新也就更具優勢。其次,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古語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就是說,若運用遷移法,則很多類似的問題可迎刃而解。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遷移能力的培養,以便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站在更高的思維角度上看待問題。例如,在教授《農業地域類型》時,教師可以先講解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的產生條件及特點,之后讓學生思考我國內蒙古畜牧業的區位條件及特點;先讓學生了解美國中部大平原的糧食生產狀況,再讓學生思考我國東北的糧食生產狀況。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完善創新思維。一個問題往往有多種解決方法,而學生卻常因為思維定式的牽制而只能掌握其中一種,如果保持這種狀態則學生無法形成創新思維能力[5]。因此,教師應采取措施改變現狀,引導學生變換思維角度靈活思考。例如,在解答晝夜長短的計算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解答方法。在多角度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
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豐富,牽涉范圍甚廣,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能積極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凱梅.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下旬刊),2016(4).
[2]徐 莉.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策略[J].知識經濟,2016(3).
[3]田家豪.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提升——以自然地理教學內容為例[J].亞太教育,2016(15).
[4]黃 磊.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30).
[5]劉永琴.基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學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4).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