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
摘 要: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是培養學生室內設計能力的專業。由于室內設計要求學生對平面、立體、色彩、空間等有較強的把握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緊扣高職生的特點,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改革思路,培養出有專業思維的設計人才。教師如何創新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文章緊扣目標導向、方法策略、評價手段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更加追求上檔次、多元化的室內人居環境,而室內設計也因此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不斷優化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一、靈性設計教學目標,用目標導向提升設計能力
明晰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與方法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在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目標為教學向導,促進一系列教學活動積極有效地開展。從整體上來說,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重在設計,故可將總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著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設計能力、設計想象力、設計創新力等,以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迎合該行業的整體發展要求。
有了明晰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必須不斷充實、創新教學內容,這里所說的創新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多元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催生出的隱性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會促進學生設計思維、設計靈感、設計想象力等的發展,繼而提高學生室內設計能力。另一方面是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設計視野。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感悟藝術,繼而設計出更好的藝術作品,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滲透美術學、建筑學、色彩學、民俗學等各個藝術領域學科的內容。例如,居住建筑室內設計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逐漸滲透與建筑學相關的經典書目中的內容,讓學生以建筑學思維去理解與感悟室內設計知識。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用有效策略提升設計能力
靈活多變、創新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與激情,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室內設計教學活動中,也有利于教師優化教學內容,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改革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室內設計實踐教學,以開放、靈活、自由的教學法組織、引導課堂教學,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積極探討的課堂氛圍。多媒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微課教學法均是科學、新穎的教學法,這里筆者以“項目教學法”為例展開論述。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實踐的教學法,它有利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提升設計素養,培養設計思維,提升創新設計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步驟入手:第一,在課堂上設置虛擬項目設計環節。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教學法呈現設計項目,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完成。例如,教師可以模擬“小型家裝設計”項目,用圖片呈現家裝現場、施工場地情況,并讓學生根據相關資料設計方案、室內設計工作的一般流程,提升其方案設計、修改與創新的能力。第二,開展室內設計實踐教學。還以“小型家裝設計”為例來說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實地考察戶型,與業主溝通,搜集資料,并指引學生完成設計方案初稿,再基于業主需求不斷更改設計稿,直到業主滿意為主。
三、創新課程考核辦法,用科學評價提升設計能力
室內設計是一門藝術性與實踐性兼備的課程,應不斷改革評價考核法,為學生設計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高職室內設計課程考核在凸顯人文性、理論性的同時,也要突出設計的實踐性。具體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理論考核。室內設計是一門實踐課程,其實踐的完成必須有充分的理論做基礎,故理論考核至關重要。筆者認為,理論在整個室內設計考核中應占據40%的比例。第二,項目設計考核。這部分屬于實踐考核部分,其重要性可與理論部分相媲美,故其應占據整個考核比重的40%。第三,論文設計考核。室內設計知識零碎,有必要讓學生基于室內設計內容設計一篇有質量的論文,一方面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生總結知識點,領悟設計精髓。這部分可占整個考試比重的20%。
總之,教師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案,改革教學方法,使設計與實踐能夠完美融合,從而讓學生既積累理論知識,又獲得設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 瑜.論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的形式與管理[J].科技信息,2011(18).
[2]汪新葉.淺析我國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7).
(作者單位:河南省工業設計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