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勇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每周四~五節課,顯然要在較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對于數學教師而言,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優化教學設計,構建高效課堂。如何做到呢?下面筆者就結合《用字母表示數》這課談談如何使課堂優化高效。
1.了解學生——優化高效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常關注教什么、怎么教,卻常常忽略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學生因素。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儲備。教師要弄清本班學生在這個領域知道什么、還需要學什么。除此之外,弄清不同的學生存在的知識狀態,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確定一節課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的前提,也是優化高效的前提。在《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中,利用例1的三道題作為前測題,再抽查班上學生對生活哪些地方見過“用字母表示數”,測試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有多少了解。測試結果,正確率高達90%,這說明學生對用字母表示一些具體的數量及字母在生活中的應用已有一定的基礎。因此設計時,教師對例1、例2就少花時間,省去的時間主要放在例3和例4知識點的教學上。顯然教師通過“備”學生,可以實現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
2.讀透課標——優化高效的依據
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是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總目標之一。而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具體目標要體現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即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具體數量,又表示數量關系。本節課這些目標又是如何得到落實的呢?
(1)符號意識的落實。先通過讓學生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如撲克牌“JQKA”、停車位“ABCD”等喚醒學生的符號意識,初步體會符號的優越性。再讓學生通過用文字敘述常見的公式、定律,與用字母表示公式定律做對比;用文字表述教師與學生年齡關系,與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兩者的年齡關系做對比,增加學生記憶中的符號表象,在對比中體驗符號的優越性和簡約美,從而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
(2)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中將四張撲克牌和一盒N張撲克牌零散放在桌上,讓學生整理,并讓學生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一整理過程。這樣學生就深刻理解到N+4既表示把兩副撲克合在一起的過程,又表示桌上撲克牌的總張數,重難點得到了有效突破。
3.研究教材——優化高效的保證
(1)理解意圖。《用字母表示數》共有四個例題 ,由淺入深,各有側重點,處理細膩到位。例1通過三道習題:①根據規律用圖形(符號)字母表示數;②根據已知條件(一個等式)找出圖形用字母表示數;③根據給出的數列找出規律,再確定數列中字母表示哪個數。例2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學習字母與字母相乘的簡便書寫方法。例3用字母表示公式,學習平方及數字與字母相乘的簡便寫法,進而學習代入具體數字計算。例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數量,又要表示數量關系。教材這樣編排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即首先學習用字母表示一個特定的數(例1),然后學習用字母表示不特定的數,其次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例2、例3),最后學習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和數量關系(例4),由淺及深,過渡自然,使學生學得輕松自然。
(2)活用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特點,摸清學生的認知基礎,結合教學目標的定位,活用教材,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高效。首先,取舍教材,舍去例1、例2。在前測部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準確率反映出學生已掌握,所以舍去;其次,整合教材。將例2、例3中字母與數字相乘、字母與字母相乘、字母的平方整合到一起,通過“比比誰學得快”的激勵手段讓學生通過自習主動學習;再次,通過精心設計的習題,進行鞏固。實踐證明,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自學這部分沒有難度;最后,創造教材。本節課用撲克牌將這些知識點串起,利用撲克牌中的“JQKA”讓學生認識字母表示特定的數。利用一盒不完整的撲克牌讓學生體會字母表示不確定的數,讓學生整理桌上的撲克牌,讓學生親歷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數量又表示數量關系,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知識難點突破,再讓學生求撲克的周長和面積進行字母表示公式定律及相關的書寫習慣的教學,最后利用兩副不完整撲克牌張數的對比,滲透函數值域、定義域思想。幾張撲克牌,把所有知識點串起,課堂充滿了樂趣,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4.活力課堂——優化高效的關鍵
(1)學習材料的合理性。只有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展開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前面所分析,在《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利用撲克作為教具,將知識串在一起,結合學生當前認知狀態,將教材進行整合,把發展推理能力,培養估測意識,滲透函數思想理念,合理安排進課堂,達到優化高效的效果。
(2)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合理性。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就要給學生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為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教學中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經歷觀察、猜測、計算、推理、對比等活動過程,在親身實踐中認識到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與價值。
(作者單位:福建省華安縣豐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