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華
摘 要:要讓學生愛上科學課,喜歡上科學,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幾年我從事科學課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將激發興趣滲透每一個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始終保持盎然的學習興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主陣地,在科學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想我學”為“我要學、我想學”,是每一位科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枯燥的內容趣味化,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科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天性,積極為學生創造獲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我從事小學科學課教學工作多年,認為激發學生學科學的學習興趣,應該從五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情境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它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教材內容是穩定的,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如何把文中知識上出新意,讓天頂上遙不可及的日月星辰也像老奶奶嘴上的“大灰狼”一樣活靈活現、引人入勝?這就需要教師對課文精心設計,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不斷變化,教學內容不斷更新;對教材進行藝術化的處理,讓內容表現出靈活性、藝術性和創新性。要達到“精心設計”,首先,要求教師對所講授的內容要有準確的、深刻的了解,要不斷地“充電”,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和科普水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是不行的;其次,要善于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多采用互動方式,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思維不斷求異、創新,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人。
因此,教學新知識前,我盡量安排一些學生覺得新鮮有趣的問題或活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學《磁鐵性質》時,上課伊始,我先做一個小魔術——“自己會走的圖釘”,豎著一張白紙,在對著學生的一面紙上放圖釘,背著學生的一面紙用磁鐵吸引著圖釘,并慢慢地移動磁鐵,使圖釘隨意地走動。這一下,學生的情緒高漲,一雙雙小眼睛緊盯著我,流露出驚奇的神情。這時候,我不慌不忙地把紙的背面反過來,讓學生們看到用磁鐵拖著圖釘走動。學生非常疑惑,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發出了驚嘆聲。這時,我再說:“圖釘能自己走動的奧妙在哪里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能知道了。”短短幾分鐘的演示,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二、安排有趣的游戲,寓教于樂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把游戲引進課堂就是個不錯的主意。寓教學于游戲之中,讓學生運用科學知識開展有趣味的游戲,同時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在教學五年級科學《光和影》這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影子游戲”,讓學生探究光和影之間的關系,在游戲中讓學生去發現影子產生的條件。通過實踐操作,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有的學生能夠講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和屏。這個案例說明: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設法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單調的材料生動化,不斷激發興趣。如在教學《輪軸》一課時,我故意挑選了班上身材較高大的男學生與身材較瘦小的女學生比比看“看誰力氣大”。這樣的安排引起了學生們的哄堂大笑,都以為不用比賽,就能斷定誰勝誰負了。力量懸殊的兩位對手也不愿作比試,但在老師的激將動員后,要求男生握住螺絲刀的金屬部分,女生握住螺絲刀的木把處,雙方用力往相反方向擰,看誰勝利,這個比賽看來極其公正。可是比賽結果,小女生竟出乎意外地輕松獲勝了,這是什么道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激發起來了。
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各種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學中玩,玩中學,學得有勁,玩得愉快,輕松學習。
三、大膽實驗,激發探究興趣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強調觀察、探究和創新等能力的培養。我觀察到做實驗或利用實物演示,都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因此,每堂科學課,有實驗我必做,有實物我必拿,能讓學生帶的一定讓學生帶。在教學《誰能傳播聲音》時,我拎了一桶水,拿兩塊石頭在水中敲擊,讓學生聽,學生認真、好奇、興奮。我問學生:“聲音從哪里傳出的?”學生回答:“從水里傳出的。”這樣學生很容易知道了液體可以傳播聲音。教學《種子發芽了》一課時,我讓學生從家里帶來在水里浸泡過的花生和玉米種子,按小組來觀察它們的構造。學生觀察得很仔細,也很好奇,興致很高。觀察完后,我利用投影儀投影出剖開的種子,與學生共同探究了種子為什么會發芽,使得課堂活躍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更高了。
四、學以致用,實踐出真知
教師老是抱著書本照本宣科,學生肯定是不喜歡的,因為非常枯燥乏味。但是當教師把他們帶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學習,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坐在教室里學“根、莖、葉”,沒有到大自然去親眼目睹來得直接。學生喜歡到校園里,到田間地頭去。在校園里栽花種菜,給植物掛上名牌。在活動中,學生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會主動地去請教老師、詢問園丁,翻閱書刊、查找生物辭典,從而學到了大量有關植物的知識。以后,他們不管到公園去,還是到田野去,都會注意觀察,采集標本,主動學習。對學生來說,大自然真是學習的好課堂,在田野里,可觀察各種植物和小動物;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和激發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進一步發展探求大自然奧妙的興趣。他們這種求知欲,單憑課堂枯燥乏味的教學是調動不起來的。他們在大自然的課堂中,將課堂所學進行應用,會讓學識進一步提升。這樣,學生不僅容易理解和記住有關知識,還能為自己發現許多大自然中的奧秘而欣喜,這就進一步培養了探究學習的樂趣,從此會因此更加愛上科學課。
五、引進多媒體,激發興趣
小學科學課中所介紹的一些知識連接著廣闊的自然界,小學生由于環境的局限和經歷的不足,對自然界的許多事物缺乏感性認識,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在講到《植物的花》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花綻放的慢鏡頭,讓學生觀察、了解、認識花的分類和花的構造,同時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的花,從而提高其探究興趣。在講《登月之旅》一節時,我向學生提供了有關月球知識的網頁,問學生想不想模擬登上月球去看看,學生興趣立刻被帶動起來了。教學《地震》這一課時,我給學生播放《唐山大地震》影視片段,學生感受到了地震帶來的嚴重破壞性,從而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探究地震成因的欲望,課堂效果不言而喻。
如今,豐富的網絡資源為科學課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便利。在教學上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播放圖片、視頻、音樂、資料等,真正做到別開生面,寓教于樂,在學生面前打開一扇知識的門窗。這讓學生既開心,又學到知識,無形當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豐富教學內容,使微觀的、抽象的內容宏觀化、具體化,大大地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學生易于掌握,教學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非常欣賞這句話,無論是什么科目,沒有興趣的學生是沒有學習動力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也當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一個妙方,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科學興趣的幾種方法。培養科學興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熱愛學生,熱愛科學,也一定能激發、感染學生,使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保持下去,讓學生真正從探究科學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建甌市房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