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些孩子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大多托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照管。因為他們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時間短,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了這一特殊群體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在數學學習習慣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良傾向。所以教師要加強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市場經濟加快發展的進程中,農民工群體為謀求更好的生存條件離開家鄉外出務工,不少父母為了減輕工作、生活壓力只能將孩子留在家中,由單親家長或孩子祖輩們監護,社會便出現了這一特殊群體——留守兒童。作為一名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如其他孩子,學習習慣也不好。主要原因,我認為他們平時的學習習慣導致他們對學習態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1 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數學課課前預習習慣
人們常說:“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事物和知識的本質?!币虼?,我們需要培養“留守兒童”學習數學的自主性,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就要培養他們課前預習習慣,達到先學后教的目的,改變以前的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模式,從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性,自覺的探索更多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數學課課前預習習慣,首先學生需要掌握預習的目的和要求;其次要了解上課前的重點、難點;然后利用預習的數學公式、定理和方法去試著做一些練習;最后用紅筆畫出不懂的知識點。因此,課前預習是為了準備在上數學課時候有目的性,有效的學習數學知識。
2 留守學生良好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
(1)加強課堂常規管理。教師要嚴要求、常督促,做好留守學生的課堂常規管理工作。(2)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本來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來激發留守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和問"的求知欲。這也是培養留守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3)榜樣示范,激發思考。根據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一些留守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如:"因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發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與眾不同"、"你的發言思維含量很高"、"你對××同學的評價很到位"、"你很善于傾聽"、"我們以×××的名字來命名這種解法好嗎?"、"你的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你提出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等等。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4)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并及時鼓勵留守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留守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在培養留守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
3 培養留守兒童從小認真閱讀課本和數學讀物的習慣
學生具備了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就獲得了終生受益的自學能力,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著手做這一工作,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在這培養的過程中,監護人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而定,有的孩子只能解決與書本相應的內容,那么適當加強鞏固就行了,而有的孩子卻遠遠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望,這就得靠老師和家長去開發他們的潛能,指導他們多看數學課外輔導書,數學大師的故事、數學報等,不斷開拓知識視野,使他們從小就勝人
一籌。
4 充分激發留守學生自我成長的潛能,在評價與總結中使得良好學習習慣得以植根心靈深處
首先要讓留守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終身受益的事,爸爸媽媽舍近求遠,外出務工賺錢,不能陪在自己身邊,是為了讓自己生活更好,讓自己以后能有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作為晚輩,應該體諒長輩的難處,努力學習、有好的習慣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其次是樹立榜樣,在留守孩子與非留守孩子中發現優秀者,著重推薦他們的良好習慣。再次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讓留守孩子將自己的學習行為習慣與細則進行對照,進一步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朝著優秀的方向發展。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失去了父母的直接關愛和教育,特別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正處在發育時期,易造成行為習慣差、數學學習能力更差的現象。研究“留守兒童”積極地學習好數學的策略,課堂上教師要傾注關愛,課堂外教師還要默默擔當起家長的輔導、監護的重任,培養留守兒童良好數學習慣形成。
(作者簡介:謝穎(1974-),男,貴州省正安縣人,正安縣第三完全小學,數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