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強調對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簡要介紹了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詳細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參與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現階段,我國的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教學方式過于呆板,教學效果不佳,無法滿足新時期市場對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開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更新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實現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1 參與式教學的特點
1.1 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填鴨式”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學生在講臺下聽講,在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而參與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1.2 自主學習
在參與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式由原來的向學生詳盡地講授知識轉向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等方式解決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教師適時點撥
在參與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組織策劃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該在學生學習和思考遇到問題時,適時地對學生給予啟發和點撥,以此提高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策略
3.1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體,學生的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此外,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節。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就是要放權給學生,以為學生中心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給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授課的機會。
3.2 轉變教學理念,促使學生自主性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師生之間互動較少,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低。新時期,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相信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此外,教師還應該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以此來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3.3 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生動形象的課堂氣氛,通過播放視頻、圖片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可以創設游戲教學情境,針對教學內容,組織策劃數學小游戲,融知識于游戲當中,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數學知識,使抽象難懂的數學課堂變得有趣輕松起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4 融入數學故事,開展趣味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數學小故事,寓教于樂,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最大程度地鼓舞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
3.5 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參與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某一數學理論或數學猜想展開討論、探究、辯論等,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吸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此外教師可組織拼接、畫圖、觀察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推理、實驗驗證、討論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 小結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關鍵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起點,對學生后續學習的開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必須開展參與式教學,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作者簡介:朱立萍(1967-),女,本科,長春市雙陽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