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育當中的問題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革創新,本文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并對優化策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其改革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文字能力和思維理解能力,也能在人生價值觀上積極引導學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
1.1 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難以接受
即使在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仍然有很多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目前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課堂和學生,只會導致學生處境過于被動,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急速成長和發展的階段,需要教師層層深入地立體式教學來引導他們進行學習,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具備這種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另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采用板書進行教學,很少使用多媒體設備,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1.2 教學目標沒有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環境中,書本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常用載體,卻被大多數教師過度依賴,這就很容易導致課堂知識容易與實際生活產生脫節,對于語文這樣人文性的學科來說,是一個十分致命的問題,教學目標沒有一個清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內容就會被架空,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就大打折扣。另外,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成績和分數為教學目標,加快教學進度的同時沒有將知識細化到每一個點上,講解過于粗糙,反而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進度。
1.3 教師沒有應有的教學素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對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有著一定的影響,要想讓教師的素質有所提高,教師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的教師培訓情況仍然不是非常樂觀,教師培訓形式化,培訓內容和語文教學目標過于脫節,這樣的教師培訓現狀使整個教學體系不能健康發展,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2 小學語文教學優化對策及方法
2.1 多樣化教學,深層次思考
教科書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在傳統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然而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現在的課堂,但是對于傳統教學不能完全擯棄,可以將傳統教學中以書本為重的宗旨與現在創新式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一方面,對于教科書要進行深刻挖掘,發現新的角度和方向對教科書進行詮釋,讓學生能活化自己的思維模式,不再在古板呆滯的模式下接受知識,另一方面,以多媒體技術平臺為教學輔助工具,將小學語文中學生難以理解的思想感情以其他感官體驗展示給學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能增加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
2.2 明確教學目標,多層次引導學生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只有在清晰的教學目標下,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才能健康的開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由高到低分成若干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積極引導他們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幫助他們有更好的自主學習意識,而對于基礎稍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入手,加強學生對語文興趣的培養,在興趣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對基礎知識進行鞏固,規范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一定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積極引導學生發掘審美方面的潛能,提高自身的感悟美、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的情操和審美觀。
2.3 規范教師培訓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要加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觀,塑造積極向上的人格,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全面發展,然而,從現在的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學校缺乏專業性的語文教師,因此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重視語文教師培養的過程,可以組織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指導,也可以組織教師互相交流教學經驗,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總結傳統教學經驗,讓思維活躍的年輕教師開拓思維,改進當前的教學方法,形成互補,全面提升所有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實力。
3 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化策略及方法在整個教學改革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面對教學全面改革的大環境下,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實力,優化教學方法,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了一些探討,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一些啟示。
(作者簡介:劉玉蓮(1961-),女,本科,長春市雙陽區通陽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