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里海
語文這一學科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了一個有效的整合和統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源于語文的交際功能,側重于告訴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而人文性源于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一直都是制約著教育發展以及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這樣的情況下促進農村寄宿制初中生語文自主學習的養成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傳統學習方法更加現代化的學習方式,主要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究、實踐以及創造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實現教學目標。農村寄宿制初中生24小時均在學校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利用好所有的學習時間和機會,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率和質量。下面本文就對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自主學習養成的意義和方法進行探討和淺析。
1 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自主學習養成的意義
農村寄宿制初中的學生大多數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而常年不在家,跟爺爺奶奶在家生活,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通過電話來完成的,不具有較好的管理效果。這在無形上給農村寄宿制教師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教師要盡可能的找時間來輔導學生的學習,而在晚上學校只剩下了宿舍管理教師和值班教師,學生在這一時間段的學習需要自己獨立完成,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養成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養成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獨立完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2 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自主學習養成的方法
2.1 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意識
在農村寄宿制初中生語文自主學習養成的過程中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自己樹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才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的行動,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將這種觀念和意識落實到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將課堂教學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進而實現自主學習的養成。
例如,教師在對《春》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首先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學習引導,讓學生正確的將文章分為不同的結構和層次,在分別的進行理解和學習,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更好的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理解和學習。
2.2 重視方法指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動力的來源,初中寄宿制學生的年齡小,其生活經歷和閱歷均相對較少,其對外面五彩斑斕的世界有著較強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指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以及循序漸進的啟發來為學生營造寬松和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養成。
例如,教師在對《敬業與樂業》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對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提煉文章的中心,將文章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掌握文章的結構,并分別進行理解和掌握,學生在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后就可以更加主動的進行自我學習,擁有自我學習的興趣,有助于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的養成。
2.3 注重教學評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
質量
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自主學習的教學評價,教師在學生完成自己學習之后給予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權利,將這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讓評價更加具有多元化。教師在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達到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養成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應由格物致知精神》這一文章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格物致知精神”的理解,并讓學生發言,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最后教師總結,引導學生正確的自主學習,進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質量。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實施農村寄宿制初中生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的養成是學生更好學習以及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加強對寄宿學生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因此,農村寄宿制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清楚的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養成的積極意義,對自主學習養成的方法和措施進行分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作者單位:廣東省廉江市安鋪鎮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