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國山
(望奎縣武術協會,黑龍江 綏化 151200)
簡論陳氏太極拳的現代發展困局突破之路
關國山
(望奎縣武術協會,黑龍江 綏化 151200)
陳氏太極作為中國太極拳的鼻祖與主要門派,雖然具有近200年的歷史和廣泛的歷史影響力,但隨著當今時代的變革和現代人觀念的改變,陳氏太極的現代發展之路同中國武術一樣面臨著發展困局,如何正確認識其發展困局及正確認識其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積極多角度、多途徑尋求突破之路,是陳氏太極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和重要的突破口。
陳氏太極拳;現代發展;困局;突破
陳氏太極拳作為我國太極拳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分支,無論對太極拳該拳種的發展還是對中國武術的發展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標志,在很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中陳氏太極拳在幾代掌門人的帶領下走出陳家溝邁向全國及世界華人區,擁有多達1億的練習者,使之發展成國粹,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氏太極拳中的哲學思想、身后的儒家文化內涵、嚴格的師生傳承倫理及修身養性的文化特質,使得其在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仍然有著積極的意義和社會需求。但不可否認通過近幾年的社會觀察發現,陳氏太極拳同其他中國武術一樣,其現代發展之路同樣面臨困局,特別是當前我國群眾健身資源選擇更加寬泛和自由化、接觸健身項目更加便利化、健身動作需求更加簡單化的健身需求所帶來的群眾選擇與陳氏太極拳的發展變化過于封閉之間的供需矛盾日益凸出,群眾健身的需求變化使得太極拳普通愛好者迅速轉投更加適應群眾健身運動發展需求的楊氏太極拳,從而帶來了群眾基礎不斷流失的現象近幾年更加嚴重。因此,如何正視陳氏太極拳現代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困局,如何正確剖析陳氏太極拳內部發展與當今時代變革之間的矛盾并做出積極回應,是陳氏太極拳乃至我國傳統武術項目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取得繁榮發展所必然面臨的問題,也是促進傳統武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加順應潮流發展趨勢而較好的實現契合而獲得較好發展和傳播的需要。
剖析陳氏太極拳古今兩個發展階段所遭遇的冷熱兩重天的群眾歡迎熱度不難看出,當前之所以陳氏太極拳能夠在陳王廷、陳長興、陳有本、陳清萍、陳發科幾代掌門人的帶領下得到了爆發式的發展,主要是當時人們習武御身的強烈需求、精神文化生活資源嚴重匱乏及門派宗理觀念的支撐,因此陳氏太極拳在民國時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時代的變革和人們觀念的改變,陳氏太極拳掌門也嗅到了時代發展的味道,將陳氏太極拳不斷從嚴格的老架、小架經過不斷研磨,從而創新改造發展出了大架、和式及忽雷架,后又經陳正雷、王西安等人去繁化簡衍生出38式和18式簡化太極拳。通過這些努力不難可以看出,陳氏太極拳傳人的創新精神和努力。但通過對比今日陳氏太極拳與楊氏、孫氏等其他太極拳流派我們也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長期對外界的惰性發展態勢導致其自身發展變化緩慢,最終難以迎合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潮流。相比較楊氏太極拳之所以在當今備受太極拳愛好者的歡迎,主要在于從其掌門楊露禪開始就抓住時代發展變化趨勢,迅速提升到“強身健體”的群眾保健功能上,因而不斷主動迎合時代發展主潮流,面對零基礎的群眾主動去掉躥、蹦、跳躍、閃、轉、騰、挪等8個對武術功底具有一定要求的動作,繼而創編了更為簡捷、靈活的小架從而深厚普通群眾的喜愛,可以說楊氏太極拳之所以在后來贏得了較多的群眾基礎,主要在于其簡化變革起步較早和更為主動。
陳氏太極拳從河南陳家溝這樣一個封閉落后的農村發展成為世界級量的太極練習團體,不得不說其獨特的魅力和幾代掌門人的悉心培育。但相對其他太極拳門派較為健全的門派規定,陳氏太極拳這種僅靠“師生—父子”傳統倫理作為主要統御思想來說,是相對保守和封閉的,更是使龐大的陳氏太極拳團隊在實質上的管理是渙散的,缺乏嚴格約束力的。由于各師父之間只注重小我家庭的傳承和發展,與其他宗師之間缺乏即時和長久的交流,陳氏太極這種渙散的傳承關系在當今社會是難以維系的。由于陳氏太極拳沒有像楊氏太極拳那么幸運被國家體委選中作為全民健身項目進行推廣,因此也就錯過了主動與當今時代融合發展的機遇。由于陳氏太極拳的傳承仍然秉承過去傳承方式,因此在主觀上也就阻礙了陳氏太極拳的發展合力,難以使其自覺的朝著更加現代化、多元的方向發展。
任何運動的發展必須要有高瞻遠矚的發展定位,只有準確的發展定位才能在實際的發展進程中產生指導意義,引導一項運動沿著正確的道路邁進。反觀陳氏太極拳一百多年來的發展道路,我們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長期以來是缺乏正確的時代發展定位的,在信息和交通相對閉塞時的陳氏太極拳尚可憑借強大的倫理觀念維系著其發展,但到了當今社會信息高度發達、交流更為便利,特別是人們面臨的選擇更為多元化,則陳氏太極拳的時代定位長期失準的弊端成了絆腳石,嚴重牽絆了陳氏太極拳的長遠發展,最終導致其在現代社會走向沒落,昔日風光不再,這也不足為奇。
陳氏太極拳的現代發展之路雖然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局,但內因決定外因,只有從內部進行突破才能從根本上對目前陳氏太極拳現代發展之路所遇到的諸多尷尬進行化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重新喚醒陳氏太極拳各傳承人的文化自覺意識,改變過去的管理渙散、關門主義的管理模式和派別眾多的現象,特別是發展較好的陳氏太極分支,加強其影響力,依托諸如“張三豐太極拳”派等核心拳派加強各分支之間的聯絡合交流,最終形成強大的精神合力,只有依靠發展合力,形成發展品牌才能找到出路。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中將太極拳(陳氏太極拳—河南省焦作市,楊氏太極拳—河北省永年縣)納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太極拳作為河南省政府重點發展和保護的文化項目,為陳氏太極拳的文化保護和未來發展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這一非遺的榮耀對近幾年日漸沒落的陳氏太極拳來說無疑是一利好消息,陳氏太極拳現任掌門及幾個重要分支的傳承人完全可以借助入選“非遺”的重要歷史契機,借以喚醒陳氏太極眾多傳承人的發展自覺,借助一些集體性、團體性的活動或賽事,主動突破原有觀念和保守意識,采取更加開放的發展態度,積極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主動簡化陳氏太極拳的招式,主動去掉動作功底要求較高的招式,通過巧妙簡化,既不失傳統陳氏太極拳禪理文化韻味,又能與普通群眾產生互動和共鳴,從而為自己贏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生存空間。
古諺語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一說,這一句諺語足以道出陳氏太極拳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文獻資料和史料檢索法,不難發現陳氏太極拳的拳理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淵源,陳氏太極拳集中國古代哲學文化、武術文化、醫學文化等多種古老優秀的傳統文化于一體,后又在長期的實踐發展進程中積累經驗,不斷汲取儒、釋、道三家精神精髓,從而鑄就了其追求和諧文化的典范代表,成為中國文化核心——“和”的典型呈現,“和”文化內核是我國當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需求,更順應了當今我國民眾乃至世界各國社會普遍訴求的一種“自由、和諧”的生活方式,它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品位。因此,陳氏太極拳容易借助強大的古代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基礎,從而打造出獨屬于自己的品牌優勢來,具有更為廣泛的推廣價值。
保護和發展陳氏太極拳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陳氏太極拳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其文化土壤,這也就意味著陳氏太極拳的現代發展之路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必然要跨越很多障礙才能沖破原有的發展藩籬。因此,陳氏太極拳可借助非遺的光環,積極尋求政府等職權部門合作,借道政治影響力快速擴散,并打造自身文化影響力。可以在當前我國政府現有的文化管理體制下,讓地方政府相關的文化職能部門主動承擔起其文化發展主導職能,努力爭取到相關的各項政策支持,借道政治影響力,從政策、組織和財力等諸多方面“另道超車”,幫助自己實現在陳氏太極拳的品牌發展優勢挖掘、保護、理論研究及傳承理念變革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也就更容易將陳氏太極拳重新列為全民健身活動的主要內容,在一個大的范圍內大力普及開來。還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建設太極拳產業孵化和推廣基地,研究推進太極拳的動作、套路、禮儀、服裝等具體細節,實現標準化和系統化發展機制及管理機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過硬的品牌發展條件,推出幾個能夠享譽全國以至于享譽海外的太極拳培訓品牌,深度挖掘太極拳的文化、養生以及蘊藏的健身價值是非常具有時代意義的。
陳氏太極拳在中國歷史上作為中國武術的典范代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甚至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足以看出其中的輝煌和自豪感。但陳氏太極拳在當今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卻面臨著諸多困局,使其發展呈現出式微之態,失去群眾基礎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存之本。因此當前陳氏太極拳現代發展之路面臨的困局已經開始威脅著陳氏太極拳的未來發展前景了,我們必須要從內外因兩個方面采取更加積極的改革態度進行突破變革,積極尋求發展出路,才能使陳氏太極重煥昔日光輝,重拾復興之路。
[1] 韓雪,樸愛芳.陳氏太極拳在現代發展中的思考[J].傳統武術研究,2006(4).
[2] 王院成.陳氏太極拳:歷史、現狀與展望[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2).[3] 劉南亮.關于中國傳統太極拳的整體反思與超越[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S1).
[4] 蔡傳喜,湯立許.非遺視域下陳式太極拳的榮耀之身與尷尬之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6).
[5] 楊祥全,楊祥國.太極拳國際化發展的傳播學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2).
G852
A
1674-151X(2017)16-15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77
投稿日期:2017-06-02
關國山(1961—),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陳式太極拳發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