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詒海

[摘 要] 建立市級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需要對各行業信用信息采集、整合、挖掘、展示,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詢平臺。本文闡述了市級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的“五層兩翼”框架結構、信用檔案結構、信用數據架構、系統部署及各應用子系統,對重塑商業道德倫理、創新和改進社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可為其他城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信用信息服務系統;信用檔案;信用數據架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75
[中圖分類號] TP39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3- 0174- 03
0 引 言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都高度重視社會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工作,將社會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我市積極探索社會公共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工作,就是要進一步明晰政府職能,更加準確地把握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及其角色定位,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的核心任務,著力完善體系框架,著力構建長效機制,著力推動改革創新,全面提升社會誠信水平和市場監管效能,增創新時期廣州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
1 建設目標
我市學習借鑒國內外政府數據開放的成功案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依托于廣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臺、基于公共信用信息庫,利用大數據思維和技術建立公共信用數據開放平臺。通過數據開放向社會提供準確、豐富、可信的信用信息,滿足全社會對公共信用信息的迫切需求,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激發社會對信用信息開發利用的熱情。本文包括市級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的“五層兩翼”框架結構、信用檔案結構、信用數據架構、系統部署及各應用子系統,整合了政府各個部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建立面向全社會的公共信用信息查詢平臺,形成了政府和市場共同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體系機制。
2 總體設計
為響應國家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經濟、征信業管理、簡政放權、企業監督等要求,建設行業信用信息平臺,采集納入所屬行業分管下的所有企業/單位及其法人數據;通過依法依規有效采集、整合和應用個人、 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全面推行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我市大力推動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信用信息對失信行為的監督和約束作用,建設實現各行業信用信息采集、整合、挖掘、展示,對企業、法人進行公平、公正、客觀、權威的信用評價系統。
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總體結構按“五層兩翼”的框架結構建設。“五層”即基礎平臺層、數據資源層、應用支撐系統層、應用服務系統層、用戶窗口層;“兩翼”即信用標準規范、信息安全保障,為系統長期持續運行的保障機制。
(1)用戶渠道層:主要為廣州信用用戶提供服務窗口。例如:法人、自然人、機構/企業用戶可在系統服務窗口進行信用辦理與查詢業務。
(2)應用服務層:根據用戶渠道接入系統,應用服務層提供三大信用服務系統與用戶渠道對接,包括公眾用戶服務、政府部門用戶服務、專業機構用戶服務等,提供信用檔案查詢與信用業務處理,并預留政府服務專項信用查詢服務系統。
(3)應用支撐層:提供通用服務功能包括日志審計、安全管理、權限分配、報告生成等,支撐各服務對接的關聯系統。利用信用檔案工具實現信用檔案自定義快速生成,達到個性化檔案展示、信用報表等服務。同時,實現公眾服務系統、政府服務系統、專業機構服務系統、專項業務服務系統用戶身份認證,統一登錄平臺等功能。
(4)數據資源層:提供系統資源存儲環境,保存業務服務系統的基礎數據。滿足系統大數據統一文件存儲,上傳FTP共享存儲服務器。預留自貿區等個性化數據存儲問題。
(5)基礎平臺層:系統需要服務器資源、基礎軟件、存儲備份與安全防護等,目前系統資源都由電子政務中心云平臺提供與管理。
3 信用檔案結構
信用檔案結構表示信用信息的數據來源、信用檔案的形成步驟以及信用服務的提供方式。
(1)信用數據歸集:從政府各部門歸集信用相關數據,存儲到歸集數據庫。對歸集的原始數據按規則、權限進行抽取轉換后,存儲到全文檢索庫提供業務系統使用。包括個人信用信息庫、政府信用信息庫、企業信用信息庫、事業單位信用信息庫、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庫和司法信用信息庫。
(2)信用檔案生成:從全文檢索庫中查詢信用數據,通過信用檔案生成工具,根據信用檔案模板的配置,生成信用檔案。
(3)信用檔案展示:通過信用檔案工具抽取信用信息服務庫數據進行編排設計,并生成信用檔案模板給信用檔案展示窗口。利用信用檔案工具可快速配置自定義檔案模板進行個性化展示需求,但需要在通用支撐系統中統一配置展示權限,權限可由業務系統管理員進行配置管理。在信用廣州網站、微信平臺、市民網頁等應用系統上,為用戶提供信用檔案。信用數據架構
信用數據架構表示信用數據的存儲結構,包括信用原始數據、信用歸集數據、信用應用數據。
(1)信用原始數據:從各部門共享數據庫中提出的信用相關數據及人口、法人基礎數據;包括原始信息數據庫、歸集規則庫等。
(2)信用歸集數據:對原始數據進行梳理后,歸集形成的信用信息歸集數據。
(3)信用應用數據:信用業務系統產生的業務相關數據以及根據信用歸集數據生成的信用檔案數據。
4 系統部署
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設計的物理架構由三部分組成:電子政務云平臺區、系統測試環境區、數據備份與容災區。
電子政務云平臺:主要由電子政務中心云平臺網絡管理軟件所需服務器,建立在電子政務云平臺之上發布“專業機構服務系統”“公眾服務系統”“政府服務系統”三大信用服務系統,分別為公眾服務、政府服務、專業機構服務提供信用查詢、申訴等信用業務服務。同時公眾服務系統向“信用廣州網”“信用廣州微信網”“市民網頁”提供信用業務服務接口,為關聯子系統進行信用檔案與信用信息查詢服務。“信用通用支撐系統”為支撐信用服務系統提供通用業務服務,如:身份認證、日志審計等。
電子政務云平臺區主要支撐三類業務系統“專業機構服務系統”“公眾服務系統”“政府服務系統”等,為三類信用數據使用對象提供信用數據服務。為了高可靠性、可擴充性和抗災難性,WEB應用服務與APP應用服務進行分離,并采用負載均衡集群。
5 應用子系統
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建立了信用廣州微信號,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渠道向社會公眾提供信用信息的公眾服務,如圖1所示。同時,建立“專業機構服務系統”“公眾服務系統”“政府服務系統”為三類信用數據使用對象提供信用數據服務。建立各自的專項信用系統,深化政府部門信用服務;社會信用專業服務機構可通過專業機構服務系統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務,向社會提供信用評估服務。同時“廣州信用系統”與市民網頁進行接口開發,完成通過市民網頁查詢公民個人信用信息的軟件開發任務。
應用子系統主要分為三部分系統:
(1)業務服務系統(公眾服務系統、政府服務系統、專業機構服務系統、統計分析系統、通用支撐系統)。
(2)前端展示系統(“信用廣州網”包括還需要建設的五個子站、信用廣州微信網)。
(3)外部服務系統(市民網頁、社區網格化、電子政務中心)。
各系統間關系為:
(1)政府服務。政府各部門在管理服務工作中,雖然掌握了一部分信用信息,但由于缺乏對個人和企業信用狀況和監管過程的全面了解,需要將政府各部門、公眾服務機構等單位的相關信用信息和市場監管資源歸集整合,實現共享,使政府各部門在實施行政審批、資質管理、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質量檢驗、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投標、授予榮譽稱號以及對企業政策性扶持等管理服務工作中,能對個人和企業的身份及信用狀況進行全面了解,以提高依法行政、科學管理的水平。
(2)公眾服務。隨著社會發展和行政體制改革,地方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強化公眾服務。公眾在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對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需要政府部門將管理服務過程中不斷采集、歸集的企業或個人的公共信用信息,通過授權有條件地開放給公眾查詢,以支撐經濟活動的信用風險防范。
(3)專業機構服務。企業在與金融機構、其他企業、開展經濟交易、投資、授信等過程中需要通過公正、權威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進行信用風險評估、擔保,以防范信用風險;個人在就業、租賃、擔保、申請授信等活動中也需要從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查詢信用信息。因此,信用服務機構也很需要政府部門掌握的企業和個人的公共信用信息,作為其信用數據庫的補充。
(4)信用信息公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主體之間迫切需要了解各自的信用信息,希望政府能公開開放相關信息。這些信息的大部分由政府各部門掌握,一部分被公共服務機構、人民銀行等單位所擁有。而信用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需要在法律法規框架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統一管理,統一發布。因此,廣州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需要整合來自政府各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建立全市統一的“廣州信用系統”,依法向社會公開政府、個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違法、違章等不良信用信息。
(5)信用信息共享。為了在政府部門之間、公共服務機構和人民銀行之間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協調機制,我們從全市的高度來完成各方信用信息資源的整合,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的共享機制,有效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
(6)公共信用信息查詢。為方便企業和市民更便捷地使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成果,在確保信用信息不被非法使用、隱私保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滿足企業和市民對公共信用信息的查詢使用需求,我們依托廣州市電子政務大廳,為信用服務窗口提供軟硬件支撐;為專業信用機構提供專業客戶端;開發移動互聯網應用,為企業、市民和政府用戶提供基于移動終端的信用服務。
6 結 語
我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政府各個部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建立面向全社會的公共信用信息查詢平臺,形成政府和市場共同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有利格局,有利于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求的重要落腳點,是創新和改進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對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重塑商業道德倫理,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姚世坤.大數據背景下中小微企業信用平臺系統探討[J].金融科技時代,2017(3):72-74.
[2]連鎮殿,連昕.大數據背景下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研究[J].呼和浩特經濟,2016(3):40-44.
[3]陳志剛,李傳勝.海南省政府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7):165-167.
[4]陳涵.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時代,2016(4):99-102.
[5]王紅剛,王征風,陳綏陽.云環境下企業信用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7,27(1):200-204.
[6]吳德灃.基于南京市六合區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架構的探析[J].科技風,2016(24):180-181.
[7]陳瑩璐.淺析覆蓋全社會信用信息系統設計[J].信息技術,2015(5):218-220.
[8]陳廣勝.省級法人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