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林++袁玉紅++徐文正++江旭昉++位建玲++王海



[摘 要] 利用信息化技術做好抗菌藥物的規范使用,提升各項考核指標,通過系統應用前后的對比,評價該系統在抗菌藥物監測與控制過程中的作用。 通過在醫院現有信息系統中,插入相應的抗菌藥物監測、考評、控制模塊,在臨床醫囑、處方的出具過程中加入提醒說明、審核,通過抗菌藥物自動評測專家系統,對抗菌藥物劑量、處方用量、藥敏試驗及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等情況進行打分,結合專家盲評和患者調查,對違規、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師降低處方權,自動干預、規范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應用該系統后,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降低,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檢率明顯提高。 系統能夠明顯提升抗菌藥物考核的各項指標,提高了醫師的責任心與診療的效率和準確性。
[關鍵詞] 抗菌藥物;監測控制系統;干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78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3- 0183- 05
1 前 言
醫院抗菌藥物的規范使用,是醫療衛生監管的重點,各級醫院需要落實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加大醫院內部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各種宣傳督導和專項檢查,這樣才能達到國家的相關要求。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有,醫師對抗菌藥物使用缺乏必要的知識、缺失規范意識、缺少治療水平;藥師專業不精湛,審方不嚴格,操作不合理;護士責任心不強,合理用藥水平不高;其他原因是,患者沒有防范意識,沒有積極溝通的渠道;醫院及管理機構沒有必要的審核評價機制,沒有必要的新藥、新技術的培訓學習意識。
借助計算機信息系統、抗菌藥物管理系統與醫院HIS系統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做好抗菌藥物使用的監測、考評、控制,從源頭限制了Ⅰ類切口手術和介入治療抗菌藥物種類、時限及越級使用抗菌藥物的可能,能夠減少人力成本和人為錯誤,提高藥物使用準確性,提升各項考核指標,具有必要性和實際應用的價值。
2 方 法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在與業務院長、藥劑科、信息科、醫務科充分溝通協商、了解需求后,開發了我院的醫院抗菌藥物監測與控制系統。
該系統通過與現有HIS醫院信息系統(包括CIS、LIS、PACS等系統)的無縫銜接,插入相應的抗菌藥物監測、考評、控制模塊,特別是對臨床醫囑、處方的出具過程中加入病人基本信息及病癥的提醒說明,對醫師進行用藥權限控制審核,通過抗菌藥物自動評測專家系統,對抗菌藥物劑量、處方用量、藥敏試驗及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等情況進行控制及評分,結合其他醫師盲評和患者調查,對違規、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師降低處方權,自動干預、規范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同時,根據本系統的統計查詢模塊,自動生成相關的統計報表,管理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管理策略。
2.1 基礎架構
本系統主要采用B/S模式,C/S模式輔助,基于Java EE平臺,使用MySQL數據庫和文件存儲系統。
系統后端使用當前主流的框架技術,包含通用開發框架Spring(兼作事務管理),Web開發框架Spring MVC,認證、授權和權限管理框架Spring Security ,數據持久層框架Hibernate,全文檢索引擎Hibernate Search,緩存框架Ehcache。
前端主要解決系統的兼容性及便利性,主要技術包含HTML5,CSS框架 Bootstrap,Javascript框架jQuery,jQuery jqGrid組件等。
與其他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使用WebService技術;同時,應用Hadoop技術,實現對海量、大型、多類型信息資源的存儲管理與應用。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對抗菌藥物的監測和控制做出更科學的判斷,幫助管理層科學決策,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必要的干預。
另外,開發過程中使用Maven作為項目管理工具,Junit作為單元測試工具,使用Log4j記錄本系統的日志信息。
基礎架構如圖1所示。
2.2 與其他系統(功能模塊)的關系
抗菌藥物的監測與控制系統,是獨立的功能組件,同HIS系統的各個功能模塊是松耦合的關系;同時,同各個業務系統又是緊密聯系的,各業務系統只要增加對監測與控制系統組件的調用,即可實現相關的功能。與其他系統的關系如圖2所示。
2.3 系統業務組件說明
抗菌藥物監測與控制系統主要包含自動幫助、權限控制、監測、考評、統計等組件。
2.3.1 自動幫助
能夠根據患者癥狀、體征、檢查、檢驗數據正向智能推理疾病概率,疾病確診逆向推理確診標準。根據診斷提醒標準診療指南內所要求的檢查、檢驗項目,并且確診時提示診斷要求、鑒別要點、相關診療方案。做到診前決策, 提醒醫師沒在意的或沒有發現到的病人信息, 從而提高診斷準確性,降低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質量。
能夠智能提示藥品的適應癥,藥理、藥效等藥品功能以及手術并發癥常見癥狀鑒別診斷,并且智能提示術后綜合治療及評估方案,提供檢查、檢驗的診斷以及診斷報告書寫指南等功能,做到診中支持。
能夠對臨床醫療行為執行量化深入的評價,提高管理水平,規范醫療行為,做到診后評價。
2.3.2 權限控制
利用Spring security框架,對具體的窗體及組件方法實施權限控制;同時,對不同管理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進行嚴格限定,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根據醫師和藥品及劑量的相應角色權限,匹配醫師的操作權限,開出符合規定的處方。對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及沒有權限的病癥處方,醫師可以提交處方申請,供醫師專業委員會緊急網上會診確認批復,根據實際情況,三分之二的委員在十分鐘內同意方案后醫師才能出具處方。
藥師授予抗菌藥物處方調劑資格,沒有調劑資格的藥師不能調劑抗菌藥物處方。
2.3.3 監測
能夠監測抗菌藥物供應目錄品種、品規結構是否科學合理,符合規定,頭霉素類、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碳青霉烯類、氟喹諾酮類和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藥物品規數量是否符合要求。能夠對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大劑量處方、特別病種抗菌藥物的不合規使用,對外科手術患者圍術期、非手術患者抗菌藥物預防用藥,對抗菌藥物治療用藥實施療程監測,強制推送到管理層及抗菌藥物臨床藥師界面,供相關管理科室及人員及時掌控。
2.3.4 考評
通過抗菌藥物自動評測專家系統,對抗菌藥物劑量、處方用量、藥敏試驗及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等情況進行控制及評分;同時,結合抗菌藥物臨床專業藥師評測,結合其他醫師盲評和患者網上回訪、調查點評,對違規、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師降低處方權,自動干預、規范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
2.3.5 統計
能夠對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聯合應用等情況統計并排名,對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的實現統計,對院、科兩級抗菌藥物使用量、使用金額排名,對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預防用藥時機合理率、預防使用療程合理率統計,對抗菌藥物使用病例微生物標本送檢率統計。利用Jquery Highcharts插件,自動生成各種類型的統計報表,包括餅狀圖、柱狀圖、折線圖等,供管理層查看抗菌藥物的使用、考核指標完成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獎懲措施。
2.4 業務模塊處理實現
下面以電子處方時序圖來示例說明業務處理的實現過程。電子處方業務,是在原有HIS系統的基礎上,執行根據疾病、醫師權限決定藥品的使用及劑量控制方法。
醫師登錄系統成功后,系統會根據角色權限表中的設定返回醫師的具體角色權限;開具處方時,系統首先會查詢病人的病歷、檢查單等具體診療信息,醫師初步確診病名后,系統會根據確診的病癥給出診療意見及用藥提示;確需抗菌藥物治療的,系統會根據醫師的角色權限對醫師選取的抗菌藥及劑量進行控制,不符合規定的用藥及劑量系統自動記錄到后臺數據庫中,以備專家打分評審;添加病歷的新處方記錄;操作成功后,給醫師提示信息。業務處理流程如圖3所示。
3 效 果
系統以信息化方式實現了抗菌藥物的監測與控制,用信息化手段控制抗菌藥物使用的品種及劑量療程,對醫師處方過程實現了輔助決策和權限控制,實現了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網上會診,實現了抗菌藥物處方網上盲評和患者點評,實現了抗菌藥物考核指標的各種統計功能。
本系統實施后的2015、2016年,各項抗菌藥物考核指標均有了明顯提升,抗菌藥物使用率、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前送檢率均滿足了國家的相關規定。監測統計表如表1所示。
4 結 語
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從原來的以行政干預為主,過渡到細化的、精準的技術干預為主,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對我院的抗菌藥物監測與控制系統使用前后2年的數據對比,本系統能夠提升抗菌藥物考核的各項指標,滿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能夠提高醫師的責任心與診療的效率、準確性。
主要參考文獻
[1]徐潤琳,羅萬軍,王文娟,等. 應用六西格瑪管理方法控制多藥耐藥菌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95-497.
[2] 李禮安,張武軍,劉大鉞,等.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質量控制實施與成效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2675-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