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玲??
[摘要]報業屬于傳統媒體,具有自身的發展和運營模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網絡為平臺的新媒體應運而生,新媒體運營模式與傳統媒體具有巨大不同,這使得新媒體對傳統報業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與影響。傳統報業經濟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因此,探索傳統報業經濟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就尤為必要。
[關鍵詞]新媒體;報業經濟;影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71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被極大地改變,隨時隨地掌握最新信息,已成為可能,因此,人們更多通過網絡來了解基本信息。新媒體的產生,使得依靠傳統方式傳播信息的傳統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的生存與持續發展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1報業經濟的內涵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日趨數字化,這對于以實體材料,如以紙張等為信息傳播載體的媒體,例如報紙,產生了巨大影響。報業的發展經歷了長期演變。以往,報紙行業不注重經濟效益,報業經營的虧損情況由國家承擔,只要其能夠保證出一張報紙就可以。但是,隨著國家的改革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報業的發展經歷了巨大變革,開始自負盈虧,經營的好壞由報業自己承擔,這使得報業不得不考慮自身的發展,開始探索如何能夠實現有效益的經營,由此產生了報業經濟。
報業經濟,是指以報業為主體,將其作為一個產業來經營,并且從市場中獲得其經營收入的一種經濟活動。從廣義上來說,報業經濟是與報紙的設計、出版、發行相關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其具有自身的特點,既具有營利性,又具有公益性,其與僅僅強調盈利的純粹市場化經營不同,它更加強調社會效益,而且以社會效益為前提,之后,在此基礎上,才會有經濟效益,這是報業經濟與其他經濟的不同。正是這種不同或雙重特性,使得報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一方面,要完成報業的使命,對于社會發展,帶來正向作用,產生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又要為了生存與發展,尋求經濟效益,要挖掘吸引人眼球的新聞,從而獲得更多的讀者與訂閱量。因此,可以看出,報業的發展需要選擇,這種權衡一旦不當,要么就會導致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使得報業的社會效益蕩然無存,失去了報業的使命,使得報業失去了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或根基;要么就會導致只注重社會效益,無法達到經濟效益,報業的發展又失去了經濟基礎。這兩種情況,在現實中都有可能發生,這直接關乎報業發展的未來。
2新媒體的產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社會所具有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信息傳播虛擬化、人際互動虛擬化,在這一背景下,信息的傳播不再局限于紙質媒介,而是產生了新的信息傳播載體,如電腦、電視、手機等,新媒體開始出現。新媒體的產生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其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時間內實現信息或新聞傳播,而且其具有極強的互動性,這些對于人們的傳統閱讀習慣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們不再局限于傳統報業,而是可以通過新媒體更便捷地獲得信息。
新媒體與傳統報業之間具有復雜的關系。一方面,新媒體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依靠傳統媒體來提供信息或資料;另一方面,傳統報業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訂閱量和讀者,會轉變信息傳播方式,借助新媒體來轉變經營模式,數字報紙由此產生。因此,可以看出,它們之間處于共生關系,是一種彼此依賴的關系;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新媒體與傳統報業之間又存在著競爭關系,即新媒體所具有的信息傳播優勢,以及成本低廉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傳統報業的市場份額,許多讀者更喜歡通過網絡或者電腦、手機等載體來閱讀新聞,并進行虛擬式互動,而這對于傳統報業來說又是一種挑戰。而報業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則至關重要。
3新媒體對傳統報業經濟的沖擊與影響
新媒體由于具有方便、快捷以及實時互動的特點,對傳統報業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一方面,新媒體借助自身優勢,可以獲得更多的客源,這使得傳統報業經濟的讀者數量減少,市場份額減少。當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網民的數量大幅上升,我國目前有五億網民,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網民習慣于借助網絡來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而不會再像以往那樣,通過紙質報紙了解新聞,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報業的讀者減少,而報業讀者的減少,直接導致報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存在問題;另一方面,新媒體不僅沖擊著報業的客源,而且對于報業報道的內容也具有重要影響。因為新媒體具有方便、快捷的優勢,這使得新媒體在報道相關社會信息時,在時間上早于傳統報業,這對于傳統報業的效率產生影響,使得傳統報業所報道的內容產生的經濟效益低下,很多報紙無人訂閱,甚至產生直接將報紙送給讀者的情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不僅對于傳統報業的客源、內容產生影響,而且對于傳統報業經濟中的附加產業也產生沖擊,典型的例子是廣告。以往,很多商家還借助報紙來打廣告,實現產品宣傳,這使得報業可以借此獲得一定經濟效益,但是,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報業的讀者減少,而讀者的減少,意味著報紙宣傳功能的弱化,漸漸地,報業中的副產業,如廣告,就也開始衰退,這使得報業的經濟效益進一步降低。
因此,可以看出,新媒體的產生對傳統報業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對于報紙整個行業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它使得報業把如何實現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提上日程,在獲得社會效益的同時,又能夠獲得經濟效益,能夠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這是一個必然面臨的問題。新媒體在對傳統報業產生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報業能夠抓住機遇成為其發展的關鍵。
4傳統報業經濟應對新媒體沖擊的對策
首先,新媒體對于傳統報業的信息傳播方式產生影響。傳統報業由于其以紙質報紙為傳播載體,這使得其傳播的速度慢、成本高,而新媒體所具有的傳播虛擬化、方便快捷等優點,對報業產生了影響。因此,傳統報業可以借助新媒體傳播信息的方式,發展數字報紙,通過紙質報紙數字化,實現信息傳播的虛擬化、網絡化,[1]從而提高報業信息的傳播效率,增強其與新媒體的競爭力。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紙媒不再發展,而是指目前,報業要實施雙向經營,在發展紙媒的同時,也探索現代性的信息傳播方式。因此,通過使得傳統報業搭上新媒體的順風車,也是一種借力使力的方式,從而能夠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實現與新媒體的共同生存。
其次,新媒體對于報業的沖擊與影響,不僅要求報業在傳播方式上做出改變,而且要求報業要把握好自身的定位,不能為了生存與發展,饑不擇食、降低報道內容的質量,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使得社會效益為零,而要將這一雙重特性作為報業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社會效益,通過充分挖掘社會正能量新聞,或者真實揭露社會事實的新聞,而不是報道娛樂性、取悅大眾的新聞,實現其社會效益,這才是報業發展的根基。[2]否則,報業就會陷入一種發展怪圈,一方面,與營利性單位相比,其經濟效益比不上別人;另一方面,與以社會效益為主要的主體相比,報紙又無法與之相比。因此,報業的發展,如果要真正發展和生存下來,就要充分發揮報業自身的優勢,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傳統報業與新媒體的競爭與共生,而不至于傳統報業在與新媒體競爭中被淘汰。
最后,報業經濟要想順利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就要求有專業人才的進駐。因為,報業與新媒體經營模式不同,因此,傳統報業要想借助新媒體實現轉型發展,必須引入新的報業人才,這些報業人才要具有現代化的工作理念與工作思維,要懂得現代化的技術,特別是現代網絡技術,如網頁設計等,因為這是傳統報業實現順利發展的硬件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伯瑛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報紙的生存與發展態勢[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2]王斐帆新媒體環境沖擊下報紙發展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