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
在自主游戲的教育實踐中,教師面對幼兒在自主游戲中遇到的困惑,學習中的困難,同伴間的矛盾時,往往束手無策,不知道該不該介入,什么時候介入,用什么方法介入,怎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不能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不能從中看到幼兒發展的內在需要和潛在能力,不能提供更科學合理的支持策略,對自己的指導行為可能產生的教育效果不能準確的加以預測。那么在我們觀察到孩子在主動學習的時候,作為教師,除了相信、欣賞,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支持幼兒的學習?首先要了解幾種游戲介入的方法:
一、平行式介入法:
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當幼兒對教師新提供的材料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不喜歡玩,只會一種玩法時,教師可用這種方式介入進行指導。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當幼兒有教師參與的需要或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當幼兒處于主動地位時,教師可扮演配角。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兒游戲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這時教師的指導是顯性的,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玩具而發生打罵,教應當直接干預,加以引導,但這種方式易破壞游戲氣氛,甚至使游戲中止,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教師要做好一個引導者,在自主游戲中自然的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那么什么是學習品質呢?主要是指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方法等于學習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對于幼兒現在與將來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指南》中之處了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應該是“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想象和創造等”——這些學習品質比知識、技能的學習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開展游戲的時候,老師們都非常注重激發、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注重把學習品質與游戲進行聯結,并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和培養。
例如主題《小小造型師》來說,如何融入五大領域的內容,如何體現各領域的學習品質呢?首先進行與主題同步的相應環境的布置,在主題墻上列出一個月需要開展的活動及目標。創設溫馨的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安全感。語言領域我們設計了一個“服裝設計研發室”,讓幼兒自主討論,讓他們敢于用合適的語言大膽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敢于嘗試的學習品質。科學領域我們設計了一個“私人定制服裝廠”,里面可以讓幼兒扮演量身師、服裝模特等,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進行體檢。培養了幼兒認真專注的學習品質。藝術領域我們就在材料上給幼兒提供了一些舊衣服、舊布料、幼兒可以隨意的裁剪、修改、設計,培養了幼兒樂于想像、創造的品質。社會領域我們覺得不能單純的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那樣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更要注重生活化與實踐,比如說用舊毛線編麻花辮,一開始小朋友自己編,發現編出來的很松而且不太勻稱,于是就自發的兩個小伙伴一起,一個拉著毛線,另外一個編。于是發現編的又快又好。這就很自然的培養了幼兒愿意與人分享、合作的學習品質。
于是在課程的實施中,我們體會著這樣的轉變:變“游戲內容的創造者”為“幼兒游戲的欣賞者”;變“游戲計劃的執行者”為“游戲材料的調整者”;變“游戲主題的指揮者”為“幼兒興趣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