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后的利好,眾多中小企業正在或設想通過新三板上市。上市前的審計及評估中發現,欲上市企業普遍存在財務上諸多不規范做法,已經成為企業上市前待解決的重點問題,針對問題筆者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三板市場;中小企業;普遍問題;規范化管理
新三板企業掛牌上市的利好有:(1)企業信用等級提高,可定向增發股份以便利融資;(2)企業股東股份可合法轉讓,股權流動性提高;(3)股票溢價流通,實現資產增值;(4)企業可享受政府政策性補貼資金支持;(5)企業通過轉板機制享受“綠色通道”轉板上市;(6)規范上市可完善企業資本結構,促企業規范發展;(7)掛牌上市后企業知名度提高。基于這些利好,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管理者欲通過新三板市場將企業掛牌上市。
新三板市場是資本市場,有著嚴格的掛牌上市要求,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面的要求。筆者曾供職會計師事務所和證券事務所,實務中發現有些企業日常財務管理與新三板上市規則有很多出入,問題重重;個別企業刻意忽略過去財務管理中的問題,企圖隱瞞問題上市;針對問題的整改造成上市成本大幅增加,事倍功半。本文列舉些實務上中小企業財務處理的典型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的根源提出改進意見,為具有新三板上市意愿的企業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一、普遍問題
1.部分企業實物資產入賬證據不足。這類問題中尤其以房產和車輛等手續不全之類問題較為突出。房產不光要有能夠使用的房子,還要有在相關部門辦理的房屋產權證書等;車輛不光是要有車子本身,還要有車輛行駛證等。但是,在部分具有新三板掛牌意愿的中小企業中,有的企業給審計師的解釋是手續還沒辦下來,需要一段時間;有的企業明確表示這個手續根本就辦不下來。部分企業自建(購)房屋或設備,立項、批復、建造合同、結算、監理、決算、相關發票等資料不完整,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有些企業為了“節約”稅款,甚至在購買或籌建時,放棄索要相關發票。此一時彼一時,一旦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利好,產生了掛牌意愿,這些企業便開始多方求助,托門子找關系,補合同補發票,有些甚至造假。但是這些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因此而觸犯了法律法規,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部分企業在沒有新三板掛牌意愿時,考慮到稅負壓力人為主觀減少其收入。這些企業一旦有了掛牌意愿,迫于中小企業股權轉讓公司盈利方面的要求,便想起了以前瞞報的那一部分收入。接受委托,我們曾經對一個具有新三板掛牌意愿的知名連鎖餐飲企業進行掛牌前財務調查。調查中發現,該企業確認收入的依據相當不充分,收入方面記賬憑證沒有對應的原始憑證,在我們的再三追問下,企業會計道出原委,他們收入入賬的依據是該連鎖餐飲直營店的刷卡消費收入,顧客付現消費的部分和除以上兩點之外的其他部分并未入賬。該企業希望在新三板市場掛牌前,由會計師事務所幫助他們把以前現金收入部分和其他收入部分“加”到他們的賬務之中,進而能夠使企業扭“虧”為盈,順利掛牌。
3.部分企業個人銀行賬戶和公司銀行賬戶出現混同。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企業其企業銀行賬戶收款付款一年只有幾筆,而其董事長或總經理的私人賬戶一天就要收款付款很多筆。這些企業可能是由于歷史原因,也可能是為了“節約”納稅的需要,便動用私人賬戶代替公司賬戶為企業收付款。在產生上市意愿之后,這些企業便要請大量的財務專家來整理以前所發生的收付款,浪費了企業的金錢和時間,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
4.部分企業需要補繳大量的稅款。補記以前漏記的銷售收入,補辦未辦理購買手續的不動產和設備等,都需要補繳一筆大額甚至巨額的稅款。這筆稅款數額巨大,部分企業難以一時將經費準備充足。即使企業稅款補上了,但稅收發票上的時間和該項業務實際發生的時間不一致。這樣的納稅憑證給會計師事務所和券商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5.部分企業存在大額債務轉借他人的現象,造成了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短期借款、應付票據等會計科目同時增加,虛增資產。某些企業信用和資質達不到銀行的貸款要求,便想著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從銀行貸一筆款,有資質的公司將款從銀行貸出后,轉貸給這些資質不達標的公司和個人,這些轉貸關系往往存在于熟人之間,有的企業之間甚至不簽訂合同,不計算利息,不繳納稅款。面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這些企業只能提供銀行轉賬憑證。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這些企業必須要履行相關手續,還要繳納各項稅款,并計算利息。
6.部分企業期間費用變動與收入成本變動不匹配。某些企業某一年銷售額較上一年提高了很多,但是該企業的銷售費用降低了不少;還有部分企業本年管理人員和設備較上一年增加了很多,但管理費用卻減少了很多。在調查中發現,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企業管理制度非常不完善,票據報銷不及時;有些企業打了點小主意,為了能少交一點企業所得稅便通過不正當渠道“買”點發票直接增加成本。
7.部分企業獨立性較差,人財物混同的現象非常嚴重。中小企業財力和人力都是有限的,尋求必要的幫助也是允許的。但是,有些企業只顧尋求幫助,忽視了兄弟企業間履行必要的手續,久而久之有些東西就分不清楚了。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只有明算賬才能為企業帶來便利。有些企業為了達到上市要求,分清這些混同的人財物,需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給企業增加了不小的負擔。
8.部分企業采用的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政策不穩健、不合規;折舊等攤銷政策等與同行業公司相比明顯不穩健;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存在不正常變化。具體表現為: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比同行業水平低;隨意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等明顯低于同行業。
二、規范化管理建議
按照中小企業股權轉讓公司的要求,中小企業新三板掛牌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等。
現行制度下,會計師事務所要對擬上市公司最近兩個完整會計年度內的財務數據進行審計,律師事務所要對最近兩個完整會計年度內的法律事務發表意見。所以,有掛牌意愿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兩年及以上的規劃,針對問題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按照會計準則處理有關事項,確保這二年及之前和以后的相當時間段財務管理合規、合法,少犯錯誤,不犯原則性錯誤。
前述財務管理中的問題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企業管理存在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對策。下面僅就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規范化管理方面提出筆者管見:
(1)規范財務管理要一以貫之。中小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競爭,經營管理者要用戰略眼光常態化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借新三板上市的機會使企業的管理上一個臺階,而不應一時興致而為,不能看到資本市場有利可圖,帶著投機心態使用非正常做法拼湊條件滿足新三板上市掛牌要求,過后又放松管理。
(2)完善財務管理的內控機制。中小企業很多是私人企業,三親六眷中的人在財務管理等部門任要職普遍,往往造成內控意識及崗位設置缺乏牽制,習慣做法優于規范管理,企業規章制度落實不力。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要強化內部控制意識,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完善和落實內控制度,健全企業的治理結構,不相容職務要予以分離,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負責。
(3)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中小企業的員工整體素質較低,專業財務人員缺乏,而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又與員工的素質密切相關。企業應結合實際,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員工培訓機制。通過培訓,逐步提高員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使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更具工作責任感,更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使企業管理形成合力。
(4)定期聘請外部專家審計,為企業財務管理把脈。新三板企業成功掛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調動內部資源進行財務管理外,借力外部管理資源強化財務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形式。定期聘請外部專家對企業進行財務審計監督,為企業財務管理提出財務、法律、經營等方面的專業意見,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可全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5)遵紀守法,按時納稅。中小企業,特別是私有中小企業,要樹立明確一個意識:只有遵紀守法,才能降低企業的上市成本。偷稅漏稅形成了很多企業新三板掛牌的障礙,而要想消除這些障礙,需要付出的成本遠比及時繳納的稅款多的多。因此中小企業家要遵紀守法,樹立良好的納稅意識,按時納稅。
參考文獻:
呂杰.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外部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6.
作者簡介:王續璋(1988.11- ),男,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省香河縣,單位:懷化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審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