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祖輝
【摘要】產業集聚區已成為拉動新鄉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但是,產業集聚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低、主導產業不突出、創新驅動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招商引資力度不夠、發展環境亟待改善等問題。要推動新鄉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應在發展中采取強化產業升級,做強做大主導產業,發揮高校人才優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發揮政府職能,推動配套設施發展等措施。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問題;對策;新鄉
一、新鄉產業集聚區概述
新鄉市在原有的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從2006年到2009年不足三年期間形成了37個產業集聚區。2009年初,新鄉市依據省委和省政府“產城一體、產城融合”這一理念,對全市產業集聚區進行了規劃整合,從原來的37個整合為27個,并編制了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2012年,新鄉全市27家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3.5億元,同比增長25.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實現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346億元,同比增長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同年,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先后升級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無獨有偶,延津縣產業集聚區和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省2012年度產業集聚區評比中分別被評為全省“十快”和“十先”產業集聚區。
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集聚區儼然已成為拉動新鄉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發展速度及效益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是,產業集聚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主導產業不突出、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發展環境亟待改善等問題。為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搶抓發展新機遇,改變我市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如何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成為目前我市經濟發展迫在眉睫的難題。
二、新鄉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問題
(一)產業集中度低,主導產業不突出
新鄉產業集聚區近年來發展較快,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在產業集中度和產業層次上仍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新鄉產業集聚區除在生物醫藥、煤化工循環經濟、機械裝備、化纖紡織、汽車及零部件、農副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領域具有一定規模優勢外,在電子信息、新材料、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領域,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較小,龍頭骨干企業較少,競爭優勢不明顯。此外,新鄉不少地區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并沒有真正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在主導產業的選擇上重復較多,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遍地開花,導致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二)創新驅動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新鄉產業集聚區大多處于形成發展和成長階段,不少產業集聚區以承接國內產業轉移為主,與國內其他發達地區相比,產業發展的層次較低、規模偏小。新鄉大多數產業集聚區仍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為主,與科技創新的融合度較低,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科技投入強度較低、科技人才數量較少,引進和培養困難,高水平科技人才、科研團隊、科技創新平臺稀缺,創新支持力度不夠,創新環境有待完善,影響了產業集聚區產品的創新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導致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重重困難。
(三)招商引資力度不夠,發展環境亟待改善
招商引資是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形勢下,民間投資意愿較弱,招商引資面臨著較大困難,這為產業集聚區入駐項目增加難度。此外,新鄉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環境亟待改善,除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新鄉工業產業集聚區、新東產業集聚區等位于城市的少數產業集聚區外,新鄉大多數產業集聚區位于縣城,科技、金融投資平臺較少,創新載體稀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嚴格,存在模仿假冒現象,有些產業集聚區的公路、電網、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健全,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制約。
三、新鄉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對策
(一)強化產業升級,做強做大主導產業
新鄉產業集區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較低,要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上下功夫。一是要重點擴充優質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區在產業發展和入駐企業的選擇上要瞄準高端產業,要注重引進技術水平高、商業模式新、低碳綠色環保、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產業和企業入駐,通過擴大高端產業增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提質增效,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由“制造產業”向“智造產業”的轉型升級。二是要強化產業鏈合作,積極培育發展龍頭型產業集群。要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集聚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強化中小企業對其的配套和協作作用,延伸產業鏈,深化分工合作,以龍頭型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集聚區的轉型升級。三是要大力提升產業層次和產業水平,產業集聚區發展,要“引進來”和“走出去”。
(二)發揮高校人才優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新鄉市坐擁6所高校、3所獨立層次院校,高校數量僅次于省會鄭州。產業集聚區應積極與大學科教園區人才資源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政、用”相互融合,形成互動。積極協調企業與高校開展多層次“雙元制”校企一體化合作,開啟“聯合培養、共同考核、雙向選擇、市場評價”的全新校企雙贏合作模式。協調企業與院校合作各類工程試驗室,為企業新品研發、工藝優化、研發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研究平臺,有效解決校企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兩張皮”問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企業必須樹立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意識,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以開發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為方向,加強建設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增強自主研發能力。二是健全集聚區整體創新體系建設,整合各個企業優勢資源,構建集聚區整體科研服務體系。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重點是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和科技人員的引進力度。
(三)發揮政府職能,推動配套設施發展
集聚區應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實行一站式辦公,并明確項目審批權限,同時,集聚區企業上繳的各種稅費與所在集聚區分稅時比例應統一。首先,應著力解決用地矛盾。應充分抓住土地利用規劃修編機遇,對產業集聚區土地性質進行調整,將產業集聚區規劃區內基本農田調整為建設用地,在土地調查過程中,把區內現有的企業、道路非法占地的用地性質進行變更。再利用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爭取能夠獲得更多的用地面積。在規劃建設如城市主干路網、供排水、燃氣、熱力、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時,應考慮與周邊的產業集聚區實現對接,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務。
參考文獻:
[1]閆俊周.新常態下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論壇,2017.(2).
[2]陳騰,雒海潮.產業集聚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5).
[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豫政〔2015〕42號
[4]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www.he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