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盛勇強++嚴宏宇
摘 要:由于空心磚具有質輕、強度高、保溫、隔音降噪性能好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本文討論了空心磚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問題。
關鍵詞:空心磚;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Abstract: Due hollow brick with light weight, high strength, thermal insulation, sound insulation and good noise performanc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ollow bric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issues.
Keywords: hollow bric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空心磚是以粘土、頁巖等為主要原料,經過原料處理、成型、燒結制成。由于空心磚有質輕、強度高、保溫、隔音降噪性能好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但是空心磚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空心磚抗壓強度不合格、尺寸不符合標準要求、生產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養護問題及施工質量問題等等。本文討論了空心磚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問題。
1.空心磚砌體施工步驟
空心磚砌體的施工順序比較簡單:先清整基面→排磚→砌筑→再驗收。
(1)清理基面:首先,空心磚砌體施工應清理被砌的基礎表面或樓面,并灑水潤濕。
(2)排磚:根據設計圖紙中各部位的尺寸,進行排磚,以使空心磚的砌筑方法合理。
(3)砌筑:使用符合規定的砂漿進行砌筑。
2.空心磚墻施工
砌筑空心磚墻時,磚應提前1~2d澆水濕潤,砌筑時磚的含水率宜為10%~15%。
空心磚墻應側砌,其孔洞呈水平方向,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1/2磚長。空心磚墻底部宜砌3皮燒結普通磚(圖1)。
空心磚墻與燒結普通磚交接處,應以普通磚墻引出不小于240mm長與空心磚墻相接,并于隔2皮空心磚高在交接處的水平灰縫中設置2φ6鋼筋作為拉結筋,拉結鋼筋在空心磚墻中的長度不小于空心磚長加240mm(圖2)。
空心磚墻的轉角處,應用燒結普通磚砌筑,砌筑長度角邊不小于240mm。
空心磚墻砌筑不得留置斜槎或直槎,中途停歇時,應將墻頂砌平。在轉角處、交接處,空心磚與普通磚應同時砌起。
空心磚墻中不得留置腳手眼;不得對空心磚進行砍鑿。
3.空心磚砌體的有關質量規定
空心磚砌體的質量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
(1)空心磚砌體質量合格應符合以下規定:
1)主控項目全部符合規定;
2)一般項目應有80%及以上的抽檢處符合規定或偏差值在允許偏差范圍以內。
(2)空心磚砌體主控項目。
1)磚和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2)檢驗方法:檢查磚的產品合格證書、產品性能檢測報告和砂漿試塊試驗報告。
(3)空心磚砌體一般項目。
1)空心磚砌體一般尺寸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的規定。
抽檢數量:對表1中1、2項,在檢驗批的標準間中隨機抽查10%,但不應少于3間;大面積房間和樓道按兩個軸線或每10延長米按一標準間計數。每間檢驗不應少于3處。對表中3、4項,在檢驗批中抽查10%,且不應少于5處。
2)空心磚砌體的砂漿飽滿度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2的規定。
3)空心磚砌體中留置的拉結鋼筋的位置應與磚皮數相符合。拉結鋼筋應置于灰縫中,埋置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抽檢數量:在檢驗批中抽檢20%,且不應少于5處。
檢驗方法:觀察和用尺量檢查。
4)空心磚砌筑時應錯縫搭砌,搭砌長度宜為空心磚長的1/2,但不應小于空心磚長的1/3。
抽檢數量:在檢驗批的標準間中抽查10%,且不應少于3間。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5)空心磚砌體的灰縫厚度和寬度應正確。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應為8~12mm。
抽檢數量:在檢驗批的標準問中抽查10%,且不應少于3問。
檢驗方法:用尺量5皮空心磚的高度和2m砌體長度折算。
6)空心磚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空隙,待空心磚砌筑完并應至少間隔7 d后,再將其補砌擠緊。
抽檢數量:每驗收批抽10%墻片(每兩柱間的空心磚墻為一墻片),且不應少于3片墻。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4.空心磚墻施工應注意的問題
(1)空心磚必須在砌筑前1d澆水浸濕。砌筑要用不低于M5的砌筑砂漿,灰縫砂漿要飽滿。
(2)空心磚要上下錯縫砌筑,不得有通縫。在墻的轉角、門窗洞口等部位,要采用多孔匹配砌筑或將空心磚鋸切使用,嚴禁將空心磚敲打成半磚或七分磚使用。
(3)空心磚墻體的各種水電暗管、溝槽、洞口和門窗洞口的埋件及建筑配件的位置要準確,并應在砌筑時預埋或預留,不得在墻體砌筑完以后再進行剔鑿。
參考文獻
[1] 周國恩、周兆銀.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2] 杜曰武、任尚萬.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編號】1006-2688(2017)07-0043-02
【作者簡介】王洪海(1965-),男,浙江紹興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施工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