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林
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選取方法的思考
趙學林?
對現有技術方案的整體考量是避免“事后諸葛亮”,正確判斷創造性啟示的重要因素。在創造性審查中,針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判斷是“三步法”的起步與基礎。本文結合審查過程中的實際案例,探討了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選取方法,對于實際審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發明構思理解發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根據《專利法》第22條第3款的規定,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時還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是要判斷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在專利審查中,通常根據“三步法”來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是否具備創造性。選取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三步法”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影響整個審查程序。在“三步法”中,選取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否合適,是經過后兩步的推理演繹能夠得到真實可靠結論的關鍵。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例,探討如何選取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根據《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四章第3.1節,在評價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時,審查員不僅要考慮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身,而且還要考慮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
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要從其所屬技術領域、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以及所公開的技術特征四個方面考慮,判斷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技術啟示,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發明實際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并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發明構思體現了發明作為整體對現有技術作出的貢獻,是尋找相關現有技術的依據,在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當優先考慮與發明構思一致或相近的現有技術。
下面結合相關案例,具體闡述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選取中的整體原則。
【權利要求】
1. 一種總裝吊具,包括吊具本體和支撐體,所述吊具本體和支撐體均設置通孔,所述吊具本體具有與吊繩連接的吊掛連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體與吊具本體球面配合。(參見圖1)

圖1 該專利申請的結構示意圖
【技術手段】
該專利申請為解決總裝過程中缸套和外缸筒不同心的問題,采用球面配合的吊具,使起吊中缸套可自由調心。
【對比文件】
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吊裝專用吊盤,包括主盤和副盤,主盤和副盤均設置通孔,主盤具有與鋼絲繩連接的吊掛連接孔,主盤和副盤錐面配合。(參見圖2)
其中,副盤的設置是為了起吊不同直徑的管狀構件。對比文件1中主盤和副盤的接觸面均具有一定斜度的錐面,保證主盤和副盤的貼合。

圖2 對比文件1結構示意圖
對比文件2公開了一種長桿件雙向自動調整吊具,包括吊掛連接套和球面墊,吊掛連接套和球面墊均設置通孔,吊掛連接套和球面墊球面配合。(參見圖3)
對比文件2將吊桿的一端用緊固螺母與球面墊緊固在一起,套入吊掛連接套中,再用吊掛螺釘將吊掛盤與吊掛連接套緊固連接,吊桿另一端穿過工件連接套,用緊固螺母與球面墊緊固在一起,將長桿件螺接到工件連接套。對比文件2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長桿件吊裝會產生偏斜的技術問題,利用球面部位萬向擺動實現了雙向自動調心。

圖3 對比文件2結構示意圖
對比文件1、對比文件2與該發明技術領域相近,都是吊具,對比文件1公開的技術特征數量多,對比文件2公開了該發明的發明構思。那么該發明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如何選取呢?
【分析判斷】
該發明的發明構思在于為解決總裝過程中缸套和外缸筒不同心的問題,采用球面配合的吊具,使起吊中缸套可自由調心。因此,“支撐體與吊具本體球面配合”體現了該發明的發明構思,也是該發明的發明點所在。
該申請與對比文件1的區別在于“支撐體與吊具本體球面配合”,如果以對比文件1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則要考慮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對比文件1是否存在相應的技術缺陷“總裝過程中缸套和外缸筒不同心”,并促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改進。通過分析,對比文件1是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起吊不同直徑的管狀構件,明顯與該申請發明構思的基本思路不同。還原發明創造過程,站在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角度,對比文件1并不存在 “總裝過程中缸套和外缸筒不同心”的類似技術缺陷,也沒有進行調心的客觀需求,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沒有動機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進,并形成該發明。
除了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產生的技術效果以外,對比文件2采用的利用球面部位萬向擺動實現調心的技術原理也與該申請相同,只不過兩者采用的吊掛形式不同,該申請采用了吊具本體具有與吊繩連接的吊掛連接孔,對比文件2采用的是利用吊掛螺釘將吊掛盤與吊掛連接套緊固連接。對比文件2與該專利申請發明構思相同,如果以對比文件2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已經掌握的技術知識能夠判斷,吊繩連接的吊掛形式是吊具領域普遍采用的常規吊掛形式,針對對比文件2進行相應改進進而形成該申請,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
綜上,不管是從發明構思,還是需要克服的思維以及技術障礙難度來考慮,都應選擇對比文件2作為該專利申請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有關“最小化修改”的概念是源于歐洲專利局(EPO)審查指南在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選取中的規定,“在實踐中,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通常對應于類似的用途,且為達到請求保護的發明需要在結構和功能方面作出的改進最小”。
在多數情況下,應選取公開了該發明構思的現有技術作為該發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發明構思的公開,意味著現有技術整體上給出了足夠的技術啟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有動機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對現有技術作出改進,獲得該發明的技術方案,公開技術特征最多的現有技術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通常能夠使得其通過最小的改進獲得發明的技術方案;但在某些情況下,卻不盡然。
下面結合相關案例,具體闡述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選取中的最小化修改原則。
【權利要求】
1. 一種汽車空氣吸附器,車體內安裝風扇,所述風扇葉上安裝活性炭吸附體,所述風扇與支架連接,所述支架下端安裝吸盤,所述吸盤具有閥門,所述風扇通過所述吸盤安裝在中控臺上。(參見圖4)

圖4 該專利結構示意圖
【技術手段】
該發明在風扇葉片上安裝活性炭吸附體,以提高車內空氣清潔效果。
【對比文件】
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車內空氣凈化風扇,風扇葉片上安裝活性炭吸附體,支架鉸接在車頂上。(參見圖5)

圖5 對比文件1結構示意圖
對比文件2公開了一種車用風扇,風扇安裝在車體內,風扇與支架連接,支架下端安裝吸盤,吸盤具有閥門,風扇通過吸盤安裝在中控臺上。(參見圖6)

圖6 對比文件2結構示意圖
對比文件1、對比文件2與該發明技術領域相近,都是車內風扇,對比文件1公開了該發明的發明構思,對比文件2公開的技術特征數量多。那么該發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如何選取呢?
【分析判斷】
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兩份對比文件與該發明的技術領域相近。但與對比文件2相比,對比文件1公開了該發明的發明點,發明構思與該專利申請相同,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產生的技術效果與該發明接近。根據《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規定,當技術領域相同時,優先考慮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用途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作為最接近的對比文件,據此,該案應采用對比文件1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但是,站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需要考慮的是,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將對比文件1中的車內空氣凈化風扇由車頂改裝到中控臺,并將鉸接的固定安裝方式改為帶閥門吸盤的活動安裝方式,其應用場所和安裝結構均需要作出變動,容易阻礙本領域技術人員的修改意愿。如果采用對比文件2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在與對比文件1結合獲得該專利申請的技術方案時僅需在對比文件2提供的安裝在車內的風扇上,在葉片上安裝活性炭吸附體即可,從而使得技術方面的改動最小。因此,以對比文件2作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比較容易說服申請人。
上述案例說明了在創造性的分析過程,應立足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現有技術改進時如何使得修改量最小、周圍被相應改動的部件最少。當然,如果能夠整體地替換某個部件而不改動其他相關部件,這種改進也屬于最小化修改。
通過上述分析,在選取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當選擇與該發明的發明構思相同或相近的現有技術,并基于所屬技術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采用的技術手段等因素綜合判斷。更進一步,優先選擇與該發明的發明構思相同或相近,且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更少的現有技術。在審查實際中,不能簡單機械地進行特征比對,而應充分理解發明,在整體上把握發明構思,合理地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發明創造。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172-175.
[2]李寧馨. 淺析專利審查中的公知常識[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11):70-72.
[3]魏征,劉鋒. 淺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與“三步法”的關系及相關答辯策略[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3):62-65.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