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燕
淺談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
馮曉燕?
應用于電子產品上的圖形用戶界面和圖標,在中國因屬于《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規定的“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而一直是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禁區。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14年3月12日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第六十八號令,將帶有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納入外觀專利保護范圍。由于圖形用戶界面與常規工業生產的實物產品存在明顯區別,因此如何能使申請人獲得合理保護范圍以便能更有效地實施權利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內容。
外觀設計專利圖形用戶界面視圖
應用于電子產品上的圖形用戶界面和圖標,在國外可以通過外觀設計專利進行保護已有多年歷史。但是在中國,《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節“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第(11)項的規定:“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案。例如,電子表表盤顯示的圖案、手機顯示屏上顯示的圖案、軟件界面等。”圖形用戶界面一直是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禁區。
隨著電子產品對人們工作、生活、家庭、保健等的覆蓋面越來越廣,不僅硬件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配合電子產品為實現各種功能的軟件也層出不窮,圖形用戶界面和圖標也逐漸成為一個有著強大創新空間的獨特領域。但是因為《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中有明確規定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案不能通過外觀設計專利保護這個規定,國內外的申請人如果想保護圖形用戶界面和圖標,不是因為若按照“圖形用戶界面”提交申請肯定會被駁回而“望洋興嘆”,就是在申請時“暗度陳倉”——將明明是圖形用戶界面或圖標內容說成是屏幕上實際存在的圖案來通過審查。后一種做法表面上獲得了一項外觀設計專利權,但實在是有自欺欺人之嫌,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權利是不能針對圖形用戶界面來實施的。
在此情況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廣泛調查和深入研討的基礎上,于2014年3月12日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第六十八號令(以下簡稱“六十八號令”),給廣大想保護圖形用戶界面的申請人帶來了福音。在六十八號令中,刪除了《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2節第三段最后一句“產品的圖案應當是固定的、可見的,而不應是時有時無的或者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看見的”,并將“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第(11)項的規定修改為“游戲界面以及與人機交互無關或者與實現產品功能無關的產品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圖案,例如,電子屏幕壁紙、開關機畫面、網站網頁的圖文排版”。至此,圖形用戶界面終于正式走上了專利保護領域這個舞臺。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規定,能通過外觀專利保護的圖形用戶界面需要具有以下兩個特征:(1)人機交互;(2)實現產品功能。
六十八號令同時公布了針對圖形用戶界面外觀專利申請的視圖要求:
《專利審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2節第三段之后新增一段,內容如下:
就包括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而言,應當提交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圖形用戶界面為動態圖案的,申請人應當至少提交一個狀態的上述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對其余狀態可僅提交關鍵幀的視圖,所提交的視圖應當能唯一確定動態圖案中動畫的變化趨勢。
針對圖形用戶界面這一新生保護主題,在2014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的關于圖形用戶界面申請的說明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審查部講課的老師特意舉例進行了如下說明。
(1)在提交包含圖形用戶界面的申請時,申請人不能僅提交圖形用戶界面的圖,還要提交結合了圖形用戶界面的硬件產品的圖;并且提交的圖不僅要清楚顯示圖形用戶界面,也要滿足清楚顯示被結合的硬件產品的要求。例如:對于立體產品,要提交產品的正投影六面圖;在某幅或某幾幅正投影圖因為沒有包含設計要點或與其它視圖對稱等而省略的情況下,需要提交產品的立體圖。
(2)圖形用戶界面所結合的硬件產品,必須是有實現功能的整體產品或產品部件。例如:帶圖形用戶界面的顯示器因顯示器不能脫離主機而實現功能,因此不屬于能被外觀專利保護的主體。但如果是電腦一體機,則屬于外觀專利的保護主體。
2014年5月1日,第六十八號令正式開始實施。筆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的外觀專利授權公告查到,公布的申請日為2014年5月1日的帶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專利共有1 027件,有一家公司甚至在這一天就提交了近200件申請。如果將屬于同一集團但是以不同地區的公司名義作為申請人的申請也進行統計的話,得出的數據將更為驚人。眾所周知,5月1日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但依然有眾多申請人為了獲得盡早的申請日,早早地做了充分準備,到了5月1日這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時間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包含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申請。由此于可見,在現階段,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圖形用戶界面納入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范圍,是多么的有必要。
1.申請時申請人遇到的困難
粗略統計,這些外觀設計專利主要集中在手機、電腦和電視機這3類在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電器產品上。再進一步瀏覽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下面僅舉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案例1】 廣州金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帶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腦”:中國ZL201430114701.9,2014年5月1日,見圖1和圖2。

圖1

圖2
【案例2】 北京奇藝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帶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腦”:中國ZL201430114579.5,2014年5月1日,見圖3和圖4。
【案例3】 北京奇藝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帶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視”:中國ZL201430114757.4,2014年5月1日,見圖5和圖6。

圖3

圖4

圖5

圖6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上述3個帶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專利,【案例1】和【案例2】雖然申請人不同、圖形用戶界面不同,但所應用的產品是具有相同外觀形狀的電腦;例【案例2】和【案例3】申請人相同、圖形用戶界面不同、所應用的產品名稱雖然不同——【案例2】是電腦,【案例3】是電視,但例2中的電腦和例3中的電視具有完全相同的外觀形狀。
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申請人在提交帶有圖形用戶界面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時,為了滿足國家知識產權局對視圖的要求,不得不根據圖形用戶界面的用途,將其與可能實現其功能相對應的產品之一進行生硬的結合,從而導致同一產品具有不同的名稱,并且不同申請人使用了同一個產品作為圖形用戶界面的載體。
依筆者的了解,根據現今社會分工,在多數情況下開發圖形用戶界面的公司和生產硬件產品的公司并不是相同的。并且,很多圖形用戶界面,可以應用于不同硬件產品上。例如一個圖形用戶界面的開發公司,如果想將一個能應用于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多種產品上播放音樂的圖形用戶界面進行保護,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規定,申請人需要提交3件申請:即提交將圖形用戶界面分別與電視機、電腦和手機進行結合后的視圖。這樣做對于申請人來說至少有兩個非常大的困難。
(1)申請人必須找到能夠讓他使用的、且不能侵犯其他權利人的電視機、電腦和手機產品。筆者在代理申請時就不止一次遇到申請人對于如何找到合適的硬件產品而感到非常為難的情況,甚至有的申請人直接讓專利代理人隨便找一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圖片在稍微改頭換面之后,將申請人的圖形用戶界面內容與該產品圖結合后提交申請的情況。
(2)申請人若想將一個可應用于多種產品上的圖形用戶界面獲得全面保護,他必須同時提出多件獨立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每個申請的主題是帶有同樣圖形用戶界面的不同產品。這樣會大大增加申請人的申請費用。
2.實施權利時權利人遇到的困難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中的內容為準。并且根據六十八號令中針對《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四部分第五章第6.1節的修改在《專利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6.1節第二段第(4)項之后新增一項,內容如下:
(5)對于包括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如果涉案專利其余部分的設計為慣常設計,其圖形用戶界面對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顯著的影響。
由此可見,圖形用戶界面所結合的產品在確定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范圍時并不是不被考慮的內容。將圖形用戶界面與產品結合申請的方式,很有可能在申請程序、無效程序和侵權訴訟程序中出現以下幾種不利于申請人的情況。
(1)侵權人抄襲了申請人的圖形用戶界面,但因申請人申請時使用的硬件產品與侵權者侵權所使用的硬件產品不一致,而導致二者因不屬于相同或相近似類別而不被認為是侵權或者不能被無效。
(2)如果侵權人僅銷售抄襲了圖形用戶界面而未結合任何硬件產品,當專利權人使用帶有硬件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維權時,就可能會出現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在審理的國內首例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中的情況。該案涉案專利號為ZL201430329167.3和ZL201430324283.6。原告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軟件(北京)有限公司,被告為北京江民新科技術有限公司。在訴訟中被告有如下辯稱:“原告主張的專利是帶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腦,而被控軟件是軟件。況且,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產品是整體產品,是有形的實體物,不是無形的軟件。”筆者認為將圖形用戶界面與產品結合申請,也使得專利權人在維權時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和不可預見性。目前該案尚未判決,相信該案的最終判決會對我國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具有指導意義。
3.優先權聲明帶來的不確定性
將圖形用戶界面與硬件產品結合引起的另一個問題是優先權聲明。目前絕大多數外國專利局或組織對于圖形用戶界面的申請都不需要提交結合硬件產品的圖,僅提交只顯示圖形用戶界面的圖就能獲得專利。但在向中國提交申請時,則必須提交增加結合產品的圖,因硬件產品沒有記載在優先權申請中,即使在申請階段優先權被接受,但在后續核實優先權程序卻增加了隱患。根據《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的規定,享有優先權的條件是在先的申請和在后的申請主題相同。那么:
(1)帶有硬件產品的圖形用戶界面的在后申請和僅顯示了圖形用戶界面的在先申請,能被認為是相同主題嗎?
(2)《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并沒有部分優先權聲明的規定,那么外觀設計申請初審階段接受優先權的依據是什么?
(3)如果一個申請的優先權因圖形用戶界面結合的產品沒顯示在優先權中而不能享受優先權聲明,但是圖形用戶界面在向中國申請前已經公開,會不會因此而導致專利權因喪失新穎性而被無效呢?
(4)申請人的申請經過審查并獲得了權利,申請人認為其申請包含的內容經過了認可,但在后續需要使用權利時卻被告知這一切都是無效的,不僅白花了錢而沒有得到真正的保護,還有可能因此影響正常的生產和發展,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會打擊申請人創新的動力與熱情?
反之,如果中國申請人想要向外國申請圖形用戶界面,也存在因中國申請圖片顯示的是帶有硬件產品的圖形用戶界面,而在國外僅提交圖形用戶界面圖導致優先權不能享有的風險。這些都不利于推進專利法所倡導的“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利于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促進科學技術進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
2015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部在武漢召開的研討會上,對圖形用戶界面提交視圖的規定作了進一步調整:
(1)設計要點在于界面和整體產品時,提交帶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全部視圖;
(2)設計要點在于界面,應通過視圖清楚地表達出圖形用戶界面所應用的產品領域,清楚地顯示出圖形用戶界面設計,以及其在產品中的大小、位置和比例關系。
不僅如此,此次研討會還明確了上述申請的保護范圍:設計要點在圖形用戶界面的,以視圖中表達的圖形用戶界面設計為準。保護范圍延及與物理產品相同或者相近似領域內,或者實現圖形用戶界面設計交互和功能的方式相同的其他產品。
筆者認為,上述規定雖然給僅想保護圖形用戶界面的申請人提供了一個弱化硬件產品作用的申請方式,同時也進一步確定了圖形用戶界面的保護范圍,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規定存在多處需要商榷的內容。
(1)是否存在與《專利法》第59條中規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不一致的內容?
(2)“設計要點”在對包含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專利中對產品保護范圍是能起決定作用的,這與在一般產品的專利權中“設計要點”所起的作用明顯不同,這樣分別對待是否完全符合法律規定?
(3)對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審查部召開的研討會所公開的上述規定,是否還有其他正式淵源的規定作為支持,否則將其作為無效程序和侵權訴訟程序中的正式依據會不會遇到阻礙?
(4)雖然筆者對武漢研討會內容有所了解,但對于沒有參加此次會議也不了解在此會議上公開的內容的申請人,當其使用權利時,是否有更正其保護范圍、將設計要點改變為圖形用戶界面的機會?
經過上述分析,為使圖形用戶界面獲得恰當的保護,筆者認為應當將圖形用戶界面作為單獨產品進行保護,而完全無須結合硬件產品。申請人僅提交圖形用戶界面的圖即可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權。這樣的理由是:
(1)圖形用戶界面本身是可以單獨銷售并在不同產品上重復安裝和使用的,它不屬于硬件產品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具有獨立的使用價值的產品,因此符合《專利法》針對外觀設計專利保護主題的規定。
(2)這樣的規定并不違反六十八號令中“就包括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而言,應當提交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這一規定,因為圖形用戶界面本身就是一個可分割、具有獨立價值的整體產品。
(3)不同的圖形用戶界面具有相應的用途,在判斷圖形用戶界面類別時,完全可以僅根據圖形用戶界面的用途來確認相同或相近似類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圖形用戶界面的有效性和是否侵權進行分析,而無須依靠其結合的硬件產品來判斷類別。
(4)在無效程序和侵權判定時,不會再產生:“專利權主張的專利是“帶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腦”,而被控軟件是軟件。況且,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產品是整體產品,是有形的實體物,不是無形的軟件”這樣的問題。
(5)以這樣的方式申請完全可以避免國內外申請人在進入中國或走出中國進入其他國家時優先權聲明會存在因“申請主題不一致”或“因產品沒有顯示在優先權文件中”而導致優先權不能享受的風險。
鑒于此,筆者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修改對圖形用戶界面申請的視圖審查標準的規定,并相應修改無效程序及侵權訴訟程序的判斷標準,這樣做不僅可使申請人申請程序簡化、并能夠為想要保護的設計獲得真正的權利,在實施權利時也是非常便利的,從而使圖形用戶界面獲得合理的保護,對鼓勵申請人創新、推進科技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