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環境統計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是我國社會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十三五”規劃安排,我國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要求由污染物減排為核心轉變為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而環境統計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環境決策?;诖?,分析了巴州環境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環境統計;環境管理;十三五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10802
1前言
環境統計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1],是我國社會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環境狀況和污染物排放狀況、制定環境政策規劃、加強環境管理,反映環境治理情況的科學依據。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新時期的環境統計要適應“十三五”環境管理的需要,而環境統計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環境決策[2],為使環保工作實現科學管理,環境統計工作高效性、準確性及時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2“十三五”環境統計技術內容要求
“十三五”環境統計范圍包括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機動車、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三同時”項目竣工驗收和環保能力建設情況等六部分。內容在原有報表基礎上有所變化,主要新增了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VOCs)統計,細化污染治理指標,取消工業鍋爐年度調查。農業源簡化為大型畜禽養殖場調查(大型畜禽養殖場規模為:生豬≥5000頭(出欄)、奶?!?00頭(存欄)、肉?!?000頭(出欄)、蛋雞≥15萬羽(存欄)、肉雞≥30萬羽(出欄))。生活源廢氣調查范圍由城鎮擴大到農村。集中式納入農村污水處理廠調查。簡化環境管理指標,僅統計“三同時”項目竣工驗收和環保能力建設情況[3]。
3巴州環境統計概況
3.1調查對象
針對大中小型企業涵蓋范圍包括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COD、VOCs、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2調查方式及數據核算方法
由各縣市環保局對企業進行初查,后確定申報統計范圍內的企業名錄;核算方式依據《2010年申報統計污染物核算手冊》。
3.3基本數據來源
重點調查企業通過企業情況統計表填報,分析比較本年度與上年度環境統計數據、年際間的數據、年度監測數據、物料衡算、排放系數法等計算方法,核算排污數據,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填報;非重點調查企業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進行測算;生活污染物排放根據城鎮非農業人口數,以排放系數法計算而得。
3.4調查基本情況
截至目前,全州現有工業源1320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中城鎮污水處理廠氧化塘10座,垃圾衛生填埋場9座。由于市場經濟及企業生產成本等因素,工業源較“十二五”同期略有減少。
4巴州環境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環境統計工作已開展30余年,為做好“十三五”環境統計工作,經調查研究,環境統計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4.1人員經費限制導致環境統計工作開展困難
由于人員及經費的限制,企業基數大,導致部分工業源較多的縣市完成相關工作困難大,耗時長,無法在有限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環境統計工作。同時,環境統計人員不固定[4~6],業務工作缺乏交接,出現工作斷層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導致企業污染源統計數據關鍵信息漏填或錯填寫,增加了上一級數據審核的工作量。
4.2環境統計有關部門間溝通協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環境統計工作內容不僅涉及環境信息,同時需要工業、農業及其他相關業務部門的有關數據形成有機立體的數據系統,為環境管理提供有效數據保障,而相關數據準確獲取因為部門間業務工作的差異性,缺乏有效及時的溝通,導致數據來源時效性低。
4.3環境統計數據合理性邏輯性有待進一步核實
由于環境統計工作的可視化是基于“十三五”環境統計軟件實現的。而軟件有限的審核功能不能完全包含各污染源之間的邏輯相關性,需要環境統計人員具有一定的業務經驗。由于相關工作的緊迫性和時效性導致大部分環境統計人員缺乏足夠時間校核企業填報的污染源數據的邏輯相關性及合理性,導致環境統計工作準確度變低,增加了后期數據審核的工作難度。
4.4缺乏數據平臺間環境統計數據的有效利用
環境統計數據不僅來源于企業臺帳及相關信息,環境管理部門對重點企業的監督性監測,企業在線監測平臺及企業自行監測,重點監測企業環境統計數據直報等平臺對重點企業的污染源排放信息較全面的反映企業污染源排放情況。而現階段缺乏對各平臺數據對比分析及利用,導致數據有效利用率較低。
5對策及建議
5.1設置環境統計專人專崗,做好環境統計工作
按照“十三五”環境統計的相關要求,對巴州地州級及各縣市環境統計人員進行專人專崗設置,做好人員轉崗后業務工作的交接,對環境統計人員開展定期培訓,并考核,以便有效及時的開展好環境統計工作。
5.2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加強部門間交流協作
與各相關部門間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共享內容,確定各部門間數據共享業務科室職責,加強提供共享數據的及時性及有效性,并保證數據共享途徑的安全性,保證共享數據不外泄。增近各部門相關業務的交流協作,有效提高環境統計工作的時效性。
5.3核對企業臺賬信息,確?;A數據的準確性
提前開展環境統計準備工作,對非重點企業填報的統計表格,結合現場監察及企業臺帳,核對污染源排放情況及數據填報的準確性。同時,對關停企業及間接性生產企業做好調查核實,及時申報多年關停企業的關停證明,并剔除相關工業源。對間接生產的企業,核實其準確生產天數,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及準確性。
2017年6月綠色科技第12期
趙琦:巴州開展“十三五”環境統計工作現狀及對策建議
環境與安全
5.4開展多平臺間數據比對工作,提高環境統計數據利用率
對重點污染源企業擁有多平臺基礎數據,可進行橫向比對,核實企業實際減排量及污染源排放情況,為環境管理及環境執法提供有效數據。同時,對環境統計數據及其他工農業及人口情況的相關分析,可反饋相關部門,為區域經濟發展管理提供準確數據支持。
6結語
按照“十三五”規劃安排,我國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要求由污染物減排為核心轉變為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環境統計數據將與總量減排脫鉤,污染物的實際減排效果將以環境質量來驗證。
做好環境統計工作,保障環境統計數據的科學性、邏輯性、相關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以及與歷史數據的銜接性。才能更好的為環境管理及區域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數據基礎。
參考文獻:
[1]
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J].Dtiuk, 2003(11).
[2]王淑芬.環境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 2011(12):73~75.
[3]環境保護部.關于做好2017年度環境統計工作的通知(環辦便函[2017]42號) [R].北京:環境保護部,2017.
[4]陳默, 周穎. 美國和歐盟環境統計的借鑒意義[J]. 中國統計, 2009(7):52~53.
[5]賴瑾瑾. 國際環境統計制度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 科技資訊, 2012(20):218~219.
[6]董廣霞,陳默, 傅德黔. 我國環境統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中國環境監測, 2009(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