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村級沼氣服務網點是農村沼氣建設的先鋒,是事關農村沼氣及農村能源發展成敗的關鍵。分析了農村沼氣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德保縣“網點+水果產業”發展情況,提出了“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產業”的建設思路,在沼氣后續服務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農村能源; 村級沼氣服務網點; 沼氣; 沼肥; 產業
中圖分類號:S21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21403
1引言
德保縣沼氣建設蓬勃發展始于2001年,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始于2008年,現已建沼氣池28665座,入戶率44.26%;村級沼氣服務網點63個,分布在12鄉鎮52個村,可為132個村12911建池戶提供沼氣后續服務。
沼氣池建設和沼氣后續服務是相輔相成的沼氣建設體系。沼氣池“三改”建設改善農村宜居環境,給農村帶來了新型可再生能源,有效解決部分石山區居民生活用柴難的問題。同時沼液沼渣等有機肥使用,可改善農業生產用肥結構,助農增收。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為周邊村屯提供新建沼氣池、維護現有沼氣池、排除隱患、宣傳沼氣安全生產使用管理知識、更換沼氣燈爐具、抽排沼液沼渣、沼液沼肥綜合利用示范等服務,做好本地區沼氣安全生產使用管理,保障沼氣池發揮良好效益。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德保縣在農村能源建設中,村級沼氣服務網點運營出現一些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首先,網點的服務深度不足。但來訪群眾大部分所在村屯都有網點覆蓋,部分群眾到縣能源辦咨詢沼氣維護,卻不知道有網點存在。網點服務深度不足、知名度不高,直接影響網點服務量和收入。其次,農村大量人員外出務工,家中沼氣池投料少,無人看管,使用頻率驟減,年使用天數不足月。建池戶對沼氣后續服務的需求減少,影響網點服務量和收入。再次,受市場波動影響,養殖小區的中、小型沼氣池使用不穩定,有的養殖場出現間斷養殖或破產,其沼氣池則間斷使用或廢棄。中、小型沼氣池受養殖場制約,不能充分發揮效益。最后,網點自身的發展動力和空間不足,設備維護更新嚴重滯后。雖然該縣每個村級服務網點約有205個服務對象,但是單靠維護和建設沼氣池的收入,不足以保障備件補充、設備維護、設備更新,正常運營,可能導致網點破產。[1]
如何在農村沼氣后續服務需求減少的環境下,發展村級沼氣服務網點,關鍵是要解決網點的收入問題。為此,探索性的發展“網點+產業”的發展方式。在網點上“+產業”,或是在產業上“+網點”,利用網點服務體系設備,大力發展沼氣綜合利用產業。通過建設較大的沼氣發酵池、沼液存貯池、沼氣利用設施等,發展沼肥綜合利用助產業發展,拓展網點收入來源,增加網點收益。例如,德保縣都安鄉棋江村網點,采用“網點+水果產業”的發展方式。該網點建于2008年,屬該縣第一批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現有50余畝水果產業,主要種植“德保臍橙”和紅心蜜柚,依托網點設備,大量使用沼液沼肥,果品產量都較周邊果場高,收入可觀。2016年增加建設100 m3沼氣池、250 m3沼液貯液池、稀釋池、沼氣集中供氣管路、鋪設35畝滴灌管路和增壓泵等沼肥集中供給設施。該網點為滿足果場對沼液沼肥的需求,主動到周邊村屯建池戶檢查維護沼氣池、抽取沼液;到沒有沼氣池的養殖場拉糞便集中發酵,處理糞污;所產沼氣集中供給周邊群眾;沼液沼肥不但供自身利用,也供周邊果場使用,帶動本地沼氣沼液沼肥綜合利用,助果場增產增收,名利雙收。為持續服務鄉村沼氣,服務產業發展,該網點對設備維護更新增加投入,提升網點持續服務能力。
2“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產業”的建設思路
“網點+產業”是一個靈活多樣的組合,是以“網點”為平臺,結合“沼氣綜合利用產業”,為“網點”建設規模化的沼氣池、貯液池、稀釋池和沼氣利用設施等,使網點服務能力提升;為“沼氣綜合利用產業”配套建設集中供氣、滴灌、增壓等,提高產業管理效率和促進收益。“網點+產業”的運營,首先,通過“全托服務”等方式,管理、維護現有戶用、聯戶和養殖小區的沼氣池,收集沼液,解決服務深度和現有沼氣池無人維護管理問題;其次,對沒有沼氣池的養殖場,采用“糞污集中處理”,收集原料,解決沼氣池同養殖場命運捆綁的問題,使中、小型沼氣池擺脫養殖場制約,釋放發展空間;再次,通過沼氣發電、集中供氣或沼液沼肥等服務創收增收,解決網點收入不足的問題。最后,促進網點更新維護設備,完善自身服務體系(圖1)。
3完善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基本措施。
“網點+產業”的發展,不應把網點和產業捆綁致死,要各自獨立,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因此,完善建設好村級沼氣服務網點,是“網點+產業”的成敗關鍵。在完善建設好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中,需要明確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宗旨、落實村級沼氣服務網點規范化建設、加強對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的領導和監督、完善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的沼氣服務模式、建設村級沼氣服務網點信息共享平臺等。
3.1明確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宗旨
做好農村沼氣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用肥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減少生活用柴,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而近年來建設任務逐年減少,建設沼氣池推廣農村沼氣建設,已逐漸轉變為維護管理后續服務為主。如今該縣已建沼氣池28665座,村級沼氣服務網點63個,為完善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發揮網點在農村沼氣建設領頭羊的作用。在網點建設時,就同業主簽訂協議,明確網點建設宗旨。用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宗旨指導網點建設,網點要為該縣沼氣事業服務,維護現有沼氣池正常運行,優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減少林木砍伐,保護森林;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引導農業施用有機肥,減少濫用農藥化肥,充分發揮沼氣池的綜合效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建池戶提供優質、規范、高效、安全的服務,鞏固沼氣建設成果。
3.2落實村級沼氣服務網點規范化建設
德保縣村級網點建設要求設一處服務場所,建一個沼氣原料發酵貯存池,配備沼氣進出料車、抽渣泵、沼氣檢測儀、設備維修工具、貨架、辦公桌椅各1套,配有一批沼氣燈爐具配件。每個服務網點負責人、服務人員2-3人,還設有咨詢電話,有服務承諾,做到服務有人員、有場所、有設備、有沼氣配件、有原料。落實村網點規范化建設,首先需要配備先進的服務設備,配套服務場所,例如:氣進出料車、抽渣泵、沼氣檢測儀、設備維修工具等,保證網點正常運行;辦公場所、沼氣備件貨架、辦公桌椅、沼液沼渣存貯池等,可以更好的儲存各類配件、沼液沼渣沼肥,提升服務質量。其次需要建設沼氣宣傳設施,建立專門的宣傳設備,例如:沼氣宣傳視聽電器、沼氣安全生產管理使用宣傳欄、印刷沼氣安全小冊等,可以科普沼氣利用技術,普及沼氣管理與服務知識。再次需要組建高素質服務人才隊伍,發展年輕沼氣技術人才,吸收農村產業能人,階段性的對服務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專業知識與先進技能,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升其職業道德素養,提高服務質量。最后要規范其名稱、建設內容、服務方式等。例如:建立專門的沼氣檔案,科學管理,做好安全使用規范工作,制定完善的技術指導模式;加強沼氣檢查,發現故障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隱患;明確服務內容,簽訂服務合同,各盡職責,樹立沼氣服務形象,加深沼氣服務深度,打造特色沼氣網點品牌。
羅力川:關于“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產業”的建設思考
能源及節能
3.3加強對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的領導和監督
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引導力度,根據網點建設實際,有針對性的提供建設幫助,引導網點建設分布,調整網點建設服務方向,協調網點有差異服務,統籌區域網點建設發展,給予網點足夠支持。并且對村級沼氣服務網點進行監督管理,組織相關專業部門、群眾等監督網點服務質量、機械設備保養維護情況、備件采購是否規范、備件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等,提升網點可靠性。
3.4完善村級沼氣服務網點的沼氣服務模式
我國農村發展程度各不相同,農民生活現狀千差萬別,對沼氣服務的要求各不相同,要適應不同沼氣服務要求,就應該有相應的服務模式,形成符合當地實情,各具特色的沼氣服務模式。例如:農村沼氣全面托管服務模式[2],是由沼氣物業服務組織與沼氣用戶簽訂服務協議,沼氣用戶向沼氣服務組織定期交納一定服務費用,享有沼氣池的進料、出料、日常管護、故障維修、綜合利用指導等全面托管式系列化服務。“全托”服務可以解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缺人看管、缺原料等問題,又可減少沼氣建池戶維護費用,增加網點服務效益。又如:針對當前養殖小區和聯戶小型沼氣池,受市場波動影響過大,沼氣池使用不穩定,間斷使用或棄用的現象,各級農村能源部門創導沼氣建設與養殖戶分離的“糞污集中沼氣處理”模式,在網點中建設大型沼氣池,收集周邊養殖場糞污,集中發酵處理,產生沼氣沼液沼肥通過沼氣綜合利用設施,集中供給周邊群眾、農場等,為網點創效益,解決沼氣池因養殖場間斷養殖或破產被間斷使用或棄用。還用很多沼氣服務模式,網點應從實際出發,選址適合自身發展的沼氣服務模式。
3.5建設村級沼氣服務網點信息共享平臺
通過電話、短信息、微信、QQ等平臺,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管理、使用、維護的信息共享平臺,公開農村能源建設信息、政策,宣傳沼氣安全生產管理使用知識,讓社會各界和沼氣建池戶更加了解和關注農村能源建設,加強沼氣網點服務深度。
4擴大沼氣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發展和沼氣技術提高,沼氣的利用從生活領域擴大到生產領域,建設范圍由農村發展到城鎮,以沼氣為紐帶,把種植、養殖、加工多個環節聯合起來,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沼氣綜合利用是沼氣、沼液、沼渣“三沼”利用,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倉貯業等諸多方面。沼氣綜合利用把沼氣結合農業生產,發展庭院經濟、生
收稿日期:20170509
作者簡介:劉啟泓(1980—),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綠色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HT][CDH01248*4/5]
態農業,增加農戶收入,開拓沼氣應用領域,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可持續發展。
在農村發展沼氣綜合利用,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利用農村土地優勢,結合當地情況,選址事宜的沼氣綜合利用項目,擴大農村沼氣綜合利用建設。首先,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沼氣綜合利用知識,讓沼氣綜合利用的優勢深入人心,提高群眾對現有沼氣池管理和綜合利用意識。其次,完善農村沼氣服務網點,改善農村沼氣服務模式,加強網點人員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加大沼氣巡查力度,及時維護沼氣池,排除各種故障,提高現有沼氣池的利用效率。[3]再次,鼓勵農村種養能人等,探索適宜農村發展的沼氣綜合利用產業模式。農村種養能人是農村產業發展的領軍人,動員種養能人在其產業中探索利用“三沼”,是沼氣綜合利用產業的有效示范,具有超強的領導號召力,能帶動周邊廣大群眾一起發展沼氣綜合利用產業。最后,結合農村沼氣服務網點建設,適時的把沼氣綜合利用產業和農村沼氣服務網點相結合,協調好網點與產業的相互發展,齊頭并進,建成“網點+產業”的運營模式,助農增收,推進農能源建設。
5結語
通過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和農村產業能人共同發展沼氣綜合利用產業,為村級沼氣服務網點注入新鮮血液,提高網點生命力。同時,在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實際建設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予以大力支持,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建設方案,創新工作方式,提升網點建設規范性與可靠性。做好村級沼氣服務網點建設,保障沼氣后續服務,發展好農村能源事業,為“三農”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李孝軒,張賓鴻.加強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和建議[J].宜賓科技,2012(4):14~19.
[2]張國強,謝長松.農村沼氣全托服務模式探析[J].河南農業,2011(3):24~25.
[3]史永瓊.淺談永勝縣農村沼氣綜合利用及后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6(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