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妹砣++李玉桑++葉曉雪
摘要:為建立中藥復方六神丸血漿藥物化學的研究方法,利用HPLC-UV技術分析比較了空白血漿、體內六神丸血漿和體外六神丸血漿樣品成分的異同,鑒定了灌服六神丸后大鼠血漿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謝產物的變化;檢測了不同時間點體內六神丸血漿中成分的含量;測定了六神丸中對應成分的標準品入血后,轉化為目標峰12號物質的轉化率。結果表明:大鼠灌胃六神丸后,HPLC圖顯示15個入血成分,其中10個成分為新產生的代謝產物,5個成分可能為六神丸所含成分的原型;六神丸經大鼠體內代謝后,在血漿中被檢測到的主要成分11號和12號移行成分,有良好的濃度-時間依賴性;六神丸中主要成分華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蟾毒靈、蟾毒它靈均轉化成12號類移行成分,且12號成分的轉化率為:7.48%、2.93%、0.55%、0.94%。說明了大鼠灌胃六神丸后的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謝產物,可能為六神丸在體內發揮作用的活性物質群;而六神丸入血后的代謝變化規律,將為進一步研究六神丸有效成分及作用機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六神丸;血漿藥物化學;藥物代謝;HPLC
中圖分類號: R28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23704
1引言
六神丸是一種擁有100多年歷史,享譽國內外的著名中成藥。六神丸由六味藥材配置而成,包括牛黃、珍珠、蟾酥、明雄黃、麝香、冰片。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1,2],應用于咽喉腫痛、癰瘍疔瘡等。現代中藥開發中,將六神丸應用于更多疾病,如消炎、鎮痛、抗肝癌、抗腫瘤等[3~6]。對于六神丸成分的分析,曹陽等有相關報道[7~9]。本文基于對六神丸HPLC圖譜的分析,旨在建立六神丸血漿藥物化學的研究方法,從而為探究六神丸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制奠定基礎。
目前對于中藥復方六神丸的有效成分研究過于分散而缺乏系統性,仍不能明確有效的物質基礎。中藥血漿藥物化學以中藥口服后含藥血漿為對象,綜合應用多種現代技術,分析鑒定含藥血漿中的移行成分,包括中藥原型成分及其代謝產物,以研究中藥在體內發揮作用物質 [11]。藥物無論經過何種代謝必須由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以血液為介質輸出到靶點,從而產生作用,中藥亦是如此。藥物進入血液可能是其原形化合物,也可能是其代謝產物,還有可能是機體應激產生的活性物質發揮藥效[12~15]。本實驗通過對比分析空白血漿、體內六神丸血漿、體外六神丸血漿、體內標準品血漿以及體外標準品血漿的HPLC-UV圖譜,研究六神丸進入血液后的原形藥物及其代謝成分的變化狀況。以此逆向追溯六神丸藥效活性物質群,有助于建立六神丸基于生物效應的品質評價指標。
2材料與試劑
2.1儀器
儀器選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譜儀(Ultimate 3000 Pump、Ultimate 3000 Auto sampler、Ultimate 3000 Column Compartment、Ultimate 3000 Diode Array Detector)
2.2試劑
試劑包括:六神丸(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40701),5-羥色胺鹽酸(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批號:111656),華蟾毒它靈(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p24N7F25514),蟾毒它靈(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p12O7F22619),蟾毒靈(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W05D6Z7090),華蟾酥毒基(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W10O7Z22424),酯蟾毒配基(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PJ0727RB13)。乙腈為色譜純,乙酸乙酯(國藥 AR),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3動物
健康雄性SD大鼠,體重220 g左右[湖北省實驗動物研究中心,許可證號:SCXK(鄂)2015-0018]。動物實驗員操作證號:TY20160044。
3方法
3.1六神丸灌胃藥液及標準品灌胃藥液的制備
將六神丸研磨成粉,稱取一定量六神丸粉末,配制成8.0 mg/mL的水溶藥液,超聲30 min,使其充分溶解,于4 ℃冰箱保存,備用。
將華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蟾毒靈、蟾毒它靈、華蟾毒它靈配制成1 mg/mL的水溶液,超聲30 min,使其充分溶解,于4 ℃ 冰箱保存,備用。
3.2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和空白血漿樣品的制備
空白血漿的制備:健康SD大鼠4只,禁食12 h,灌胃生理鹽水,在1 h后,將每只大鼠摘眼球取血,各5 mL以上,置于含肝素鈉抗凝劑的離心管內,備用。
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制備:健康SD大鼠3只,禁食12 h,灌胃六神丸水溶液(36.0 mg/kg)約1 mL,給藥1 h后,每只大鼠摘眼球取血5 mL以上,置于含肝素鈉抗凝劑的離心管內,制備3份樣品備用。
取以上制備的樣品各5 mL,加入25 mL乙酸乙酯,漩渦混懸30 s,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將沉淀再加25 mL乙酸乙酯,旋窩混懸30 s,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合并兩次上清,揮干溶劑,在進樣前加入300 μL甲醇,使充分溶解后,用0.45 μm 的濾頭過濾備用。
3.3體外六神丸血漿樣品的處理
為減小藥物與血液樣品處理方法不同所帶來的誤差,取3.1節條件下制備的六神丸灌胃液1 mL和5 mL空白血漿混合,漩渦混懸30 s,靜置1 h,按照血漿樣品處理方法進行預處理,平行制備3份樣品備用。
3.4不同時間點含藥血漿樣品的處理
健康SD大鼠15只,禁食12 h,分成0.5、1、3、6、24 h五組,每組三只大鼠,每組大鼠灌胃六神丸水溶液(36 mg/kg)一次,約1 mL,在給藥后0.5、1、3、6、24 h的時間點,每組大鼠摘眼球取血5 mL以上,置于含肝素鈉抗凝劑的離心管內。每份樣品取血漿5 mL,加25 mL乙酸乙酯,漩渦混懸30 s,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將沉淀再加25 mL乙酸乙酯,旋窩混懸30 s,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合并兩次上清,揮干溶劑,在進樣前加入300 μL甲醇,使充分溶解后,用0.45 μm的濾頭過濾,制備得到15份樣品,備用。
3.5體內標準品血漿樣品的處理
健康SD大鼠15只,禁食12 h,分成華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蟾毒靈、蟾毒它靈、華蟾毒它靈五組,每組3只,將3.1節條件下制備的標準品溶液給每組大鼠灌胃(5.0 mg/kg)約1 mL,每組給藥1 h后,每只大鼠摘眼球取血5 mL以上,置于含肝素鈉抗凝劑的離心管內。每份樣品取血漿5 mL,加25 mL乙酸乙酯,漩渦混懸30 s,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將沉淀再加25 mL乙酸乙酯,旋窩混懸30 s,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合并兩次上清,揮干溶劑,進樣前加入300 μL甲醇,使其充分溶解,0.45 μm濾頭過濾,制備15份樣品以備用。
3.6體外標準品血漿樣品的處理
為減小藥物與血液樣品處理方法不同所帶來的誤差,取3.1節條件下制備的5種標準品樣品各1 mL,分別與5 mL空白血漿混合,漩渦混懸30 s,靜置1 h,按照血漿樣品處理方法進行預處理。每種標準品平行制備3組備用。
3.7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DIONEX ultimate 3000 高效液相色譜儀;DIONEX C18色譜柱(250 ×4.6 mm, 5 μm),流動相為乙腈(A)和0.1%三氟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脫,0~3 min,5%(A);3~13 min,5%~12%(A);13~15 min,12%~20%(A);15~25 min,20%~30%(A);25~30 min,30%~51%(A);30~50 min,51%(A);50~60 min,5%(A)。體積流量1.0 mL/min,進樣量10 μL,檢測波長296 nm,柱溫30 ℃。
張妹砣,等:六神丸血漿藥物化學的研究
生物與化工
4結果與分析
4.1六神丸入血后移行成分的分析
將空白血漿樣品、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和體外六神丸樣品在2.7色譜條件下進樣,進樣量為10 μL。相對空白血漿樣品的HPLC圖,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的HPLC圖中出現了14個移行成分,如圖1。與體外六神丸樣品比較,其中10、11、12、13、14號等五個成分保留時間與原型成分相同,可能為六神丸中所含的原型成分直接吸收入血。其中11號和12號移行成分相對其他成分含量顯著較高,而體外六神丸血漿樣品中所含的大部分原型成分在體內已明顯下降甚至消失。其它9個成分為新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是六神丸中其他物質轉化生產,也可能是體內應激反應產生的代謝產物。六神丸灌胃后入血的14種成分為六神丸在體內直接作用物質,研究其變化規律將有利于進一步探究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機理。
4.2六神丸入血后成分含量變化的檢測
在3.4節條件下,制備不同時間點的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在3.7節條件下進樣,進樣量為10 μL。如圖2-A所示,有部分代謝產物如10、11、12、14號移行成分含量逐漸增加,其中11號和12號移行成分隨著時間延長,濃度顯著增加,呈現濃度-時間依賴關系。以峰面積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建立關系曲線,如圖2-B所示,可發現12號移行成分的濃度在6 h累計達到最大值,之后隨著時間延長呈緩慢降低趨勢。11號移行成分的濃度隨著時間延長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時間延長,有的代謝產物逐漸減少如13號移行成分,有些甚至消失如5、6、9號三個移行成分。在24 h時,還產生新的代謝產物15號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增加的10、11、12、14號移行成分與六神丸中主要原型成分的保留時間十分相近,可能為原型產成分。而減少的5、6、9號物質應為新產生的代謝產物。由此可知,六神丸灌胃后,有的以原型入血,且不斷通過其他成分轉化或體內應激反應生成,使得含量不斷增加。部分轉化為新的代謝產物,由于缺少來源,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而15號峰可能為體內應激反應產生的代謝產物。由此可見,六神丸的藥效關系是復雜多變的,不是單成分代謝反應的疊加,而是受機體吸收、代謝及成分間相互作用的綜合影響,使得中藥復方六神丸比單味藥、單體用藥效果更顯著。
4.3標準品入血后移行成分的分析
在3.5節條件下制備的體內標準品血漿樣品,在3.6節條件下制備的體外標準品血漿樣品,在3.7節的條件下進樣分析,進樣量為10 μL。如圖3所示,對比標準品在體外、體內的成分變化,發現六神丸中華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蟾毒靈、蟾毒它靈、華蟾毒它靈在
體內代謝后進入血漿的成分,主要為10、11、12、13號移行成分,主要轉化為12號移行成分。將12號移行成分的峰面積與體外標準品的峰面積相比,推測華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蟾毒靈、蟾毒它靈轉化成12號移行成分的轉化率為:7.48%、2.93%、0.55%、0.94%。由此可見,華蟾酥毒基轉化率相對最高,酯蟾毒配基的轉化率次之,蟾毒靈的轉化率最低,同時,華蟾酥毒基在體內轉化為10、11號物質對應的峰面積也是最高的。這與六神丸體內代謝的移行成分的分析相契合,說明六神丸中的大部分成分在體內主要轉化為12號類物質,發揮有效或制毒作用。在本實驗室之前的工作中,發現六神丸醇提物對抗肝癌活性較六神丸水提物強[2],對六神丸的各成分含量分析發現,在其他成分含量相當的前提下,六神丸醇提物中的華蟾酥毒基與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是六神丸水提物的四倍,這與血漿中華蟾酥毒基與酯蟾毒配基的代謝分析相契合。推測華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以及代謝生成的12號移行成分,可能是六神丸發揮作用的有效物質。
2017年6月綠色科技第12期
5結語
六神丸是傳統中藥名方,對其藥物代謝研究得較少,對體內血漿藥物化學鮮有報道。在血漿樣品的制備中,對比了甲醇、乙腈、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提取血漿中六神丸成分的效果,發現乙酸乙酯的提取效果最佳且穩定,對樣品也不造成的干擾。每組制備的三份平行樣品,相同條件下進樣分析所得HPLC圖譜相似,以其中最大峰為指標,測定峰面積的RSD值均小于5.32,說明本系統的方法穩定,具有重現性。
本文首次建立了體內六神丸血漿成分的HPLC圖,并實現所有成分的有效分離,與體外六神丸的HPLC圖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六神丸進入體內的成分代謝變化,利用標準品體內、體外的HPLC圖對比,發現其都向12號物質移行,這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的主要成分分析相契合。這一現象的發現,部分揭示了六神丸入血后移行成分變化規律,為之后六神丸有效成分研究奠定基礎,也為六神丸的再開發提供參考與借鑒。
該研究結果也表明,要確定中藥復方的藥效物質基礎,不僅要研究體外藥物的成分變化,其關鍵在于要明確中藥復方是以何種形態入血、入血后如何變化、復方配伍對血中成分產生的影響,只有把握中藥復方的內在實質,才能實現中藥復方研究的科學化與現代化。至于11、12號物質的具體結構,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注:A蟾毒靈、C華蟾毒它靈、E酯蟾毒配基、G華蟾酥毒基;大鼠灌胃標準品取血漿的體內六神丸血漿樣品HPLC圖:B蟾毒靈、D華蟾毒它靈、F酯蟾毒配基、H華蟾酥毒基
圖3標準品與血漿混合制備的體外樣品HPLC
參考文獻:
[1]
李水福, 黃龍森, 郭文信.六神丸質量標準與質量問題[J] .時珍國藥研究, 1996, 7(1):57~58.
[2]陳琦, 李小軍, 賈美美, 等.六神丸體外抗肝癌活性研究[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4, 34(19):1627~1630.
[3]Hong Z,Chan K,Ye HW.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ufa- dienolide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Liu-Shen -Wa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J]. Pharm Pharmacol, 1992, 44(8):1023~1026.
[4]Ma HY,Kou JP,Wang JR,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ntiinflamm- 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ies of Liu-Shen-Wan and its individual fract -ions [J]. Ethnopharmacolo, 2007, 112(1):108~114.
[5]蔡國琴, 張聰, 鄭禮. 六神丸體內抗腫瘤藥效學研究[J] .中成藥, 2012, 34(6):1163~1166.
[6]Li XJ,Jia MM,Li YS,et al. Involvement of substance p/neuro- kinin 1 receptor in the analgesic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minimally toxic fra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Shen-Wan in vitro[J] .Biol Pharm Bull, 2014, 37(3):431~438.
[7]曹陽, 梁瓊麟, 章弘揚, 等.中藥復方六神丸中多類成分的多維液質系統篩查和鑒定[J]. 分析化學, 2008, 36(1):39~46.
[8]吳銀生.六神丸質量標準研究[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2, 18(4):232~233.
[9]張屏.不同基原蟾酥類的指紋圖譜研究[D] .沈陽:沈陽藥科大學, 2006.
[10]王喜軍.中藥及中藥復方的血清藥物化學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一中藥現代化, 2002, 4(2):1~4.
[11]方建國, 彭靜, 王文清, 等.大青葉在大鼠中的血清藥物化學研究[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8, 28(6):434~436.
[12]羅琳, 竇志華, 丁安偉, 等.大鼠灌胃復方五仁醇膠囊后血清和血漿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的比較[J] .中草藥, 2007, 37(10):1486~1489.
[13]韓玲.多成分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現狀及思考[J] .中國中藥雜志, 2008, 33(21):2442~2448.
[14]黃振東, 戴錫孟, 郭義.六神丸含藥血清制備的方法學研究[J].天津中醫藥, 2010, 27(3):251~253.
[15]曹露曄, 謝黛, 杜敏.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意義及現狀[J] .亞太傳統醫藥, 2008, 4(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