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鄭佳楠+聞歡歡+趙娜



摘要:筆者從個體因素、組織因素、工作特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四個方面構建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設計12個評價指標,用e0/5_e8/5指數標度法確定各個因素的權重值,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同時,進行實例研究,驗證模糊綜合評價法在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中的應用。
關鍵詞:科研人員;創新行為;模糊綜合評價法;隸屬度函數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6-0126-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只能通過不斷的創新。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創新工作,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人員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激勵科研人員提高創新績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樣本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項目組成員和指導老師分別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龍沙區、鐵鋒區的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就填答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做詳細說明,保證問卷填答的質量和研究的有效性。建華區、龍沙區、鐵鋒區以外的企業主要由各企業的聯絡人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工作。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項目組對收回的問卷進行了篩選。針對以下情況的問卷,被從總問卷當中剔除:整份問卷中有超過3個題項沒有填答;整份問卷中所有題項均選擇了同一答案;整份問卷中反向測量的題項與其他問題的回答發生矛盾。
(二)研究樣本
本研究在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間,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問卷216份,問卷回收率為93.91%,剔除填答不完整的問卷與廢卷,得到有效問卷197份,有效問卷的回收率為85.65%。調查樣本的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上表的調查結果顯示:就樣本的性別而言,男女比例差距比較大,男性所占比例總和達到 90.36%,女性只有9.64%,這可能和裝備制造企業的性質有關,男性科研人員占絕大多數;就年齡而言,30—50 歲之間人群最多,合計達到 80.2%,說明中青年科研人員數量比較多;就受教育程度而言,本科學歷、碩士學歷所占比例最高,加總起來達到總樣本的85.79%,這與科研人員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的特征相吻合;就從事研發工作的年限來看,7年以下占比37.05%,7年以上占比達到62.95%。
二、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模型的建立
(一)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從個體因素、組織因素、工作特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四個方面出發,選取若干具體二級指標構建遞階式結構的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1.目標層:目標層用以反映科研人員創新行為的總體水平。
2.準則層:準則層從四個方面反映科研人員創新行為,即個體因素、組織因素、工作特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
3.指標層:指標層是在準則層下選擇若干個指標來反映科研人員創新行為,其中反映個體因素的指標包括個體個性、個體認知、內在動機和知識儲備4個指標,反映組織因素的指標包括組織文化、組織結構和組織創新氛圍3個指標,反映工作特征的指標包括工作壓力、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挑戰性,反映社會環境因素的指標包括社會關系和社會網絡。
(二)信度與效度檢驗
為保證研究數據的有效性,本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適宜性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個體因素、組織因素、工作特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四個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732,0.856,0.79,均大于0.7,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影響科研人員創新行為的因素是在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的,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以上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為評價的依據。
三、指標權重的確定
采用e0/5_e8/5指數標度法,通過指標間兩兩對比的方法構造判斷矩陣并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確定權重系數如表3—表7所示。
由以上運算結果可知,主層級計算的一致性比率(CR值)為0.0328,其他構面的一致性比率(CR值)也全部小于0.1,說明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通過一致性檢驗。
四、隸屬度矩陣的確定
根據科研人員創新行為的特點,將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指標劃分為5個等級,評語集如下:U={U1,U2,U3,U4,U5}={優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
對于定性指標,采用權重統計法確定指標隸屬度;對于定量指標,本文采用三角隸屬度函數來計算因素集中各因素的隸屬度,評價因素和評語對應的區間為(-∞,u5]、 (u5,u4]、(u4,u3]、(u3,u2]、(u2,u1]、(u1,+∞),得到隸屬度矩陣如下:
R1=0.34 0.66 0 0 0
0 0.91 0.09 0 0
0.24 0.76 0 0 0
0.115 0.885 0 0 0
R2= 0 0.875 0.125 0 0
0 0.65 0.35 0 0
0.22 0.78 0 0 0
R3= 0.6 0.2 0.2 0 0
0.91 0.09 0 0 0
0.7 0.1 0.2 0 0
R4= 0.35 0.65 0 0 0
0.856 0.146 0 0 0
五、分層模糊評價
根據以上權重計算結果及隸屬度矩陣,利用Matlab軟件對科研人員創新行為進行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
(一)一級模糊綜合評價
根據Bi=wijrij (i=1,2,3)計算出各指標層的向量如下:
B1= W1R1=(0.3375,1.5762,0.0388,0,0)
B2= W2R2=(0.06,0.7461,0.1808,0,0)
B3= W3R3=(1.2461,0.234,0.2294,0,0)
B4= W4R4=(0.8131,0.5953,0,0,0)
由此確定總的單因素矩陣為:B=(B1,B2,B3,B4)T
B=0.3375 1.5762 0.0388 0 0
0.06 0.7461 0.1808 0 0
1.2461 0.234 0.2294 0 0
0.8131 0.5953 0 0 0
(二)二級模糊綜合評價
計算出評價結果并進行歸一化:
A=WB=(1.2161 1.5819 0.1605 0 0)
=(0.4111 0.5347 0.0543 0 0)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科研人員創新行為是優秀的隸屬度為41.11%,良好的隸屬度為53.47%,一般的隸屬度為5.43%,合格的隸屬度為0,不合格的隸屬度為0。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為良好。
六、結論
筆者建立科研人員創新行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e0/5_e8/5指數標度法確定指標權重,運用三角隸屬度函數計算指標隸屬度,對科研人員創新行為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研究數據來自于實地調研,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證明該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顯示了該方法在評價科研人員創新行為方面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金 春. “3R”視角下生態工業園區生態績效評價研究[J].河北企業,2016(11):38-40.
[2] 邱 雅,楊 希.個體創新行為評價及其在高校科研創新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6(4):30-35.
[3] 張相林.科技人才創新行為評價體系設計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0(7):107-111.
[4] 姚友芹.科研人員自我效能感與個人創新行為的實證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5] 馬茹菲.論授權型領導對員工個人創新行為的影響[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3(2):126-131.
[責任編輯: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