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摘要:近年來,隨著節慶旅游日益興起,呼和浩特市的節慶旅游也得到發展。節慶旅游可以給當地帶來經濟收益,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具有巨大的意義。然而,由于開發、管理不夠完善,呼和浩特市的節慶旅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現通過借鑒中外節慶旅游典范,綜合呼和浩特市的節慶旅游發展現狀以及自身開發區位優勢,提出增強創新意識;促進節慶旅游市場機制化,加強競爭;打造呼和浩特節慶旅游品牌;培養節慶旅游人才等對策。
關鍵詞:呼和浩特;節慶旅游;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6-0144-02
一、呼和浩特市節慶旅游開發的現狀
(一)呼和浩特市節慶旅游活動
1.內蒙古草原旅游節
內蒙古草原旅游節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進行商貿洽談、物資交流、競技比賽、文娛活動于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1991年9月舉辦了第一屆,以后每年的8月前后都在呼和浩特市舉辦。在呼和浩特賽馬場舉行開幕式,邀請來自世界各國、港澳臺以及國內各界人士前來參加的大型節慶活動。
2.內蒙古烏蘭牧騎藝術節
烏蘭牧騎的蒙古語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每兩年在呼和浩特舉辦一次,各旗、縣烏蘭木騎都來參加會演,組織專家評審,定出名次。
3.昭君文化節
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創意始于1998年,源于民間的昭君廟會,現在已經成為呼和浩特的城市名片,促進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定名為昭君文化節。昭君出塞的故事聞名中外,以昭君來命名這個節慶活動更是在宣傳上具備極大的優勢。2014年7月18日到9月,呼和浩特市成功舉辦第十四屆昭君文化節,具有民族特色的開幕方式,豐富多彩的演藝活動吸引眾多中外游客。
(二)呼和浩特市節慶旅游開發的優勢SWOT分析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是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城、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
1.優勢分析
(1)經濟優勢主要是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三大戰略交匯處,“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呼包銀經濟帶核心”,同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航空樞紐。除天津、石家莊外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同時,呼和浩特市也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
(2)文化優勢主要是市區內有眾多歷史遺存,有戰國趙、秦漢、明朝的古長城;北魏盛樂古城遺址;見證胡漢和親、被譽為民族團結象征金字塔的昭君博物院;內蒙古建立最早、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黃教寺廟大召寺;清王朝管轄漠南、漠北等地74位將軍戍邊居住的將軍衙署;現存世界唯一蒙文標注的天文石刻圖的金鋼座舍利寶塔(五塔寺);發現世界上年代最早紙幣“中統元寶交鈔”的遼代萬部華嚴經(白)塔;清康熙帝六女兒和碩恪靖公主的公主府;樹立蒙、藏、漢、滿四種文字雕刻的康熙帝親征噶爾丹紀功碑,號稱“召城瑰寶”的席力圖召。
2.劣勢分析
(1)宣傳力度不夠。現在的旅游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良好的宣傳至關重要。提到草原人們更多地會想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對于呼和浩特“天堂草原,魅力青城”的印象不是十分深刻,知名度較小。呼和浩特應積極宣傳,實現其旅游價值。
(2)開發深度不夠。呼和浩特市的節慶旅游開發比其他地方稍晚,很多開發模式缺少自己的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利用薄弱,很多都以自然觀光為主,參與性、體驗性的節慶項目開發不夠,民族風情文化挖掘不深。
3.機會分析
自治區領導在聽取旅游局工作匯報時指出,旅游是地方形象名片,旅游產業綜合性強、帶動作用大,要通過旅游業發展推出內蒙古形象,提升內蒙古自信。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全區創建品牌旅游景區工作有序推進,自治區旅游局作為全區創建品牌旅游景區工作的指導、調度和督查主體,負責宏觀統籌、組織協調、規劃指導、招商引資和信息服務工作,把創建品牌旅游景區工作作為全年的重點工作來抓,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
4.威脅分析
(1)省內其他地區以及省外各地旅游吸引物的競爭。隨著節慶旅游的發展,各地紛紛舉辦節慶活動,各種節慶活動之間就存在競爭,客源將會有所減少。
(2)目的地停留時間短。由于旅行社關于節慶旅游安排的項目少,時間短,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時間較短,不利于節慶文化的傳播、節慶旅游品牌的宣傳。
二、呼和浩特市節慶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創新
談到內蒙古,談到呼和浩特,人們就會聯想到藍天,白云,草原,自然認為呼和浩特市的節慶旅游不過草原歌舞,民俗文化。我們所舉辦的大多節慶活動也均圍繞這一主題,主題單一,缺乏創新,不利于新產品、新項目的開發與宣傳。
(二)品牌項目少
作為自治區首府,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日益改善,接待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但是與節慶旅游發展形勢相比還有一些差距,節慶旅游產品建設落后于市場需求。主要表現在呼和浩特市至今仍未形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節慶旅游項目,文化演藝娛樂業不能適應旅客需求,沒有專門的旅游演藝場所,沒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藝術震撼力的旅游演藝品牌。
(三)專業人才匱乏
人才的缺乏制約旅游業快速發展,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人才需求連年走高,但目前呼和浩特市旅游業存在著不小的人才缺口,存在著旅游人才開發、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相對滯后,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和綜合資質不高,缺乏高素質規劃人才、管理人才,旅游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
三、呼和浩特市節慶旅游發展的對策
(一)增強創新意識
特色是節慶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要不斷求新、求異、求奇。旅游產品只有創新才有不斷的生長力。節慶與歷史、文化、民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然而歷史不能重演,如何讓旅游項目吸引游客,滿足游客不斷增長的需求,就需要不斷創新,針對顧客的需求進行創新和改良。
內蒙古的旅游大多停留在風景觀光這一層面,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民俗體驗式旅游,讓游客親身融入到蒙古族民俗文化中,例如一日蒙古人體驗活動,游客此刻將成為蒙古草原上的一個普通的蒙古牧民,這一天他所要進行的一系列生產、生活活動將完全由他來親自完成,一天結束后由我們德高望重的蒙古老人來對其進行客觀評價,同時讓游客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使得旅游不止局限于拍照,更多的是真實體會,投身其中,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
(二)促進節慶旅游市場機制化并加強競爭
市場化運作,社會、企業坐莊。單純依靠政府出資的節慶旅游活動不僅沒有特色,而且生命力弱,大多曇花一現。實行市場化運作,才能使節慶精神起來。條件成熟,還可以公司化經營,盡量減少政府行政干預。旅游節慶活動的方向,應該是逐步由官辦轉換成民辦官助,用市場機制來解決節慶旅游生命力的問題。
那么如何讓企業能夠踴躍的參與進來就需要我們的自治區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積極贊助節事活動的企業可以在繳納稅款上有一定的照顧,在銀行貸款數額上得到扶持,企業可以有機會與政府合作等。從根本上刺激社會團體、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的參與積極性,企業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解決節慶旅游活動的資金問題,同時也會獲得活動的圓滿舉行。最后,政府的作用就是引導、監督整個實際操作由市場來完成。
(三)打造呼和浩特節慶旅游品牌
這是一個品牌的時代,旅游節慶品牌也正是這一趨勢的反映。我國現代旅游節慶發展的窘境,關鍵問題不在于文化底蘊,而在于忽視了商業活動規則——品牌意識。旅游節慶品牌化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旅游節慶自身的發展規律。
首先,一個品牌是否受到歡迎,取決于它是否滿足目標顧客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打造具有呼和浩特特色的節慶旅游產品的時候要全面、深入的調查游客市場的年齡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以及喜好等,才能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其次,好的品牌與強有力的宣傳是分不開的,我們要借助電視、報紙、廣播,廣告燈箱等宣傳手段進行宣傳,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這對于產品的開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培養節慶旅游人才
作為一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及導游員來說,我深切感受到呼和浩特市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中專業人才少,從業起點低,這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內蒙古現在從事節慶旅游策劃、管理的人才相當缺乏。針對這一問題,短期來看,可以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深入、系統學習,并對其進行考核與評估,整頓旅游隊伍,提高從業者素質。接下來,組織從業人員赴國外進行學習、考察,積極學習國外關于節慶旅游策劃方面的先進知識與科技手段。最后,政府鼓勵高校設立節慶、會展相關專業,培養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蔡梅良.論湖湘民間節慶文化在旅游經濟活動中的作用[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05(3):150-154.
[2] 戴光全,保繼剛.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文獻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78-83.
[3] 郭 偉.上海節慶旅游的發展對策[J].技術經濟,2001(2):45-47.
[4] 戴光全.重大事件對城市發展及城市旅游的影響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26-31.
[5] 吉文橋.關于“節慶經濟”的思考[J].學海,2003(2):56-60.
[責任編輯: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