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古龍紋玉器是一種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文物,其存品之少見以及市場交易價格之高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相關買賣者對古龍紋玉器真偽鑒賞的重視程度。因此相關的鑒賞方法也成為相關買賣者和一些研究者熱衷探討的問題??梢哉f正確有效的鑒賞方法有利于古龍紋玉器的有效收藏以及相關正常交易的進行,所以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鑒賞方法的探討還應該基于對古龍紋玉器相關知識的了解。
【關鍵詞】古龍紋玉器 鑒賞方法 自身特征 交易情況 防偽策略
古龍紋玉器是一種重要的文物,這種文物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其存世的數量極其少,交易價格也較為昂貴。這種交易行情就使得一些贗品進入市場,一些人能夠從中謀取不正當利益。因此,有效的鑒賞方法就成為了諸多古龍紋買賣者的迫切追求。古龍紋玉器與其他普通的文物有所不同,其價值更多取決于古龍紋玉器產生的年代,自然年代越久遠價值就越高。因此,古龍紋玉器的鑒賞重點應當更多集中在對其產生年代的鑒賞。所以梳理每一個時期古龍紋玉器的特點就成為了進行其鑒賞工作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應該秉持一種開拓視野的思維。應該說在古龍紋玉器研究領域,已經有許多研究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翻閱這些已發表的作品,不難發現其中依舊存在著諸多的紕漏,還有許多重要的東西尚未挖掘出來,因此這一領域的研究尚具有較大的空間。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研究還應該回歸最根本的基礎,也就是對各個時期古龍紋玉器的特點進行詳細的梳理,在此基礎上才能對相關方法進行分析。
一、不同時期古龍紋玉器的不同特點
(一)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特點
古龍紋玉器的出現與華夏民族以龍為名族圖騰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古龍紋玉器的出現遠在上古三代之前。距今約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就有古龍紋玉器出土,這就說明古龍紋玉器最早出現于紅山文化時期。此時的玉龍是由玉豬演變而來,但是數量極其少,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大多收藏在博物館里,市場根本不可能見到。
商周時期,古龍紋玉器出土的較多。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的紋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簡單的條紋轉向了復雜的圖案。并且這一時期的玉龍多為片狀身軀,大多呈現出卷曲的玦形。值得一提的是玉龍的頭頂上居然有蘑菇狀的角,并且眼睛多呈現為“臣”字形,俗稱“臣”字目,龍背上還出現了脊齒形的裝飾。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的玉龍為圓雕(見圖1),玉龍張口露齒,“臣”字目,柱形角,龍背脊齒形裝飾,龍身飾菱形鱗紋,短尾卷曲,呈伏臥狀,以此可知商代晚期玉龍的形態。
需要強調的是周代的古龍紋玉器還有其自身獨特之處,那就是它的“臣”字目眼角線相對于商代來說長了一些,并且其眼角還多了一些鉤形的裝飾。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數量較多,價格當屬市場的最高的行列,在市場的雖有流通,但是大多見于一些大型的國際文物交易會。
(二)春秋至漢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特點
戰國時期是古龍紋玉器產生的高峰期,故而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數量較多,在交易市場也較為常見。戰國的古龍紋玉器是在春秋時期古龍紋玉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春秋時的玉龍一般多為璜形器,兩端作對稱的龍首,雙龍同體,淺浮雕云紋以及谷紋還有蟠虺紋都出現在整個古龍紋玉器全器上。一般來說春秋晚期的玉龍已經開始出現“S”形回首、弓身、卷尾的龍紋佩。
相對來說,戰國時期的玉龍龍身的長度還要大一些,并且玉龍身形蜿蜒曲折,尖尾下卷。戰國時期古龍紋玉器的玉龍多為回首狀,其龍口為全張開形,兩個鉗狀獠牙呈現出對峙的狀態,下唇琢成鉞形,威嚴兇悍。通體飾云紋、谷紋、渦紋等,紋飾相對來說較為繁密。通過一些學者的研究可知,戰國時期的古龍紋玉器一般都是出自各個諸侯國王侯、貴族的墓葬,可以說這些玉龍一方面是這些人生前必定佩戴的裝飾,另一方面也是權力的象征。從這些古龍紋玉器可以看出階級分化的狀態。
在我國玉雕史上,漢代是玉雕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是玉雕的黃金時期。到了漢代,龍形已初步確定,頭上長出雙角,龍身曲折盤旋,向四足獸發展,并出現了雙翼。晚期龍首變長,似馬頭。該時期的古龍紋玉器更多的在交易市場上出現。這一時期的龍形基本上確定下來,即龍頭上出現了雙角,龍身體曲折盤旋,龍的四足呈現出獸足的形狀,并且龍身上還出現雙翼。
(三)魏晉至唐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特點
我們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動亂的時代,國家動蕩,戰亂頻繁仍是該時期的重要特征。因為這一大的歷史背景,導致了古龍紋玉器發展受阻,整體上沒有大的改變,和漢代玉龍相似。該時期出土的其他玉器數量也很少,并且體積都極小。一些體積較大的玉器,比如大型玉禮器等在考古發掘中尚未發現。
隋唐時期的古龍紋玉器又進入了高速發展與繁榮時期。隋唐玉龍形體夸張、氣韻生動,有一種向上的姿態和美感。因為這一時期國家安定,經濟繁榮。再加上隋唐皇室崇尚玉器的把玩,所以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不但數量較多,而且在做工工藝上也更加的精湛。這一時期的玉龍形體氣韻生動,耳朵呈花葉形狀,龍口相當開闊,有的口角能夠穿過眼梢,占龍首的三分之二,并且口中的牙齒呈現出梳子的形狀,下顎還有長長的胡須。玉龍的毛發呈飄拂狀,相對于以前各時期來說,玉龍的身軀又細又長,并且還呈現出斜方格鱗紋。另外,玉龍的后腿與龍尾相互纏繞一起,并用蛇腹一樣的陰刻線裝飾(見圖2)。
(四)宋元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特點
唐朝之后,玉龍在造型或者紋飾方面較之前趨于固定。筆者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主要參考了安徽省文物總店的一件古龍紋玉器,通過對其加以分析,以闡明宋、元、明、清等代在龍紋玉器上存在的差異。從宋代開始,我國的科學技術和科學思想有了較大的發展,各種手工業的發展進入了精密時期。玉器制作作為手工業尖端技術也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因此從宋代開始古龍紋玉器進入了固定的精密制定模式。
我們知道在南宋后期,儒家思想開始由原來的“致君堯舜”轉向了個人的性命道德義理的闡發。這樣的思想傾向也影響到了古龍紋玉器的制作,也就是說古龍紋玉器的風格開始轉向生活化,更加充滿了生活化的趣味。
針對宋代的龍紋玉器,筆者重點介紹一下玉龍佩(見圖3)。該玉器目前收藏在安徽省文物總店。從其長度、寬度、厚度來看,分別為6.3厘米,4.9厘米,0.5厘米。這件玉器在質地上很溫潤,顏色稍微呈現黃色,有黃土沁。在形狀上,該玉龍是扁平的,呈現出英文字母的“S”形。觀其形態,雕刻出的龍是昂首挺胸的,龍的眼睛呈現橢圓形,炯炯有神。龍的上唇是翹起的,下唇往上卷起,如鉤子一般,長髯。龍的角往后仰。觀其身體,發現身體上有兩雙翅膀,尾巴向外卷起。整體看來,造型栩栩如生,技法出神入化。
宋代的龍紋配飾,在雕刻上也呈現很多特征。主要表現在,玉器雕刻出的龍都是側面的,且和穿枝花緊密相連,有時還會出現“骨朵云”紋和卷草紋。
元代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人思想更多呈現出奔放、大氣的特點。應該說元代的古龍紋玉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特點的影響。這一時期的玉龍呈現出在云霧中翻騰的現象,玉龍的周圍不是較大的云朵紋飾就是一些仙花異草。從雕刻技法上來看,刀法較為深峻。這一時期的玉龍多是頭小頸細,龍尾與蛇尾相似,龍的四肢矯健有力,有意思的是龍發較為飄逸。
(五)明清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特點
明代是我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峰期,這一時期的商業較為發達,同時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制造也是相當發達。尤其這一時期出現了仕商身份的相互轉換,使得古龍紋玉器不再是仕人的專屬,在一些商人家庭也開始出現。所以,這一時期的古龍紋玉器數量超過了我國古代的任何一個時期,在交易市場上極為常見。明代時期的玉龍的龍首大多呈現微側的形態,龍發都是從頭部向前沖。龍的雙角也與以前有所不同,大多呈現出反梯形的形狀。龍首則變得較為可愛,呈現出猴臉豬鼻的特點,龍身也變得細長。
清代是中國古代的最后一個王朝,也是一個異族的統治時期。但是清代漢化程度較深,這就決定了清代古龍紋玉器雖然帶有一些滿族的民族色彩,但是大體上還是集成了原來古龍紋玉器的主要特點。清代的玉龍多是正面龍,龍首短而見方,毛發較密,呈現出雜亂叢生的現象。值得強調的是龍首還出現了火焰眉,龍鼻的兩側又出現了像鯉魚一樣的長須,這是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都未曾出現的。
二、古龍紋玉器鑒賞方法的若干探討
梳理每一個時期古龍紋玉器的特點是進行有效的鑒賞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只有牢牢掌握這一部分的知識才能鑒別出古龍紋玉器的真偽。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些基本知識的學習,顯然無法達到鑒賞技術的高超階段。因為要達到這一階段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開闊視野的思維,在這些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就能夠對古龍玉器鑒賞方法進行若干探討。
第一,根據每一個時期古龍紋玉器的存世數量進行有效的鑒賞。因為不同時期的古龍紋玉器產量是不同的,并且能流傳下來的數量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存世數量越少的時期,其古龍紋玉器收藏價值越高。如何確定其存世數量的多少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結合一定的歷史知識。比如說唐代留下來的古龍紋玉器就較少,因為唐代古龍紋玉器大多存在于皇室和世家大族之中,但是唐朝末年經歷黃巢之亂,再加上五代十國的混戰,這就使得大量的古龍紋玉器被毀壞,因此存世較少。類似的結合相關歷史知識判斷古龍紋玉器數量也適合其他時期。
第二,應該根據玉龍形狀特點和龍紋裝飾特點進行鑒賞。一般來說,龍紋裝飾特點越復雜、圖案越豐富收藏價值越高。因為古龍紋玉器價值的高低并不在玉這一材料本身,而在于雕工。雕工越精細,花得時間越長,付出得越多,這樣的玉器在當時也就越昂貴,因此到后世其收藏價值也就越高。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特點往往影響著古龍紋玉器的變化,從春秋戰國兇猛的龍紋,演變為溫和大氣而不霸氣的龍紋,體現了以和為貴,追求自然與人、人與人的和諧及東方藝術的深厚底蘊。
三、結語
應該說古龍紋玉器有著長久的發展歷史,每個時期的古龍紋玉器都有著自己獨特之處。對這些特點的把握是進行古龍紋玉器鑒賞的核心基礎,在這些基礎之上還應該秉持開闊的視野思維。
在進行鑒賞時,一方面應該根據每一個時期的古龍紋玉器存世數量的多少,對數量多少的確定可以借助相關的歷史知識。另一方面,還應該根據玉龍形狀特點和龍紋裝飾特點進行鑒賞,一般來說做工的精細與收藏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
參考文獻:
[1]蔡霞.古龍紋玉器鑒賞[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2(8):42-47.
[2]譚穎.精美圓潤聯珠紋——從唐代聯珠對龍紋綾談聯珠紋裝飾藝術的傳承與創新[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5):51-52.
[3]朱新民,王軼鴻,王喆等.歷代古玉龍紋的時代風格特征概要[J].文物世界,2016(1):75-78.
[4]顧春華,陳力.古書畫裝裱絲綢材料之云紋圖案研究[J].絲綢,2015(8):23-28.
[5]蘆博文,劉威,方建軍等.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J].藝術科技,2016,(10):227.
[6]肖承風.商周青銅器龍紋藝術試探[D].浙江工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