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學穎
【摘 要】自新媒體(微信、微博)出現以來,憑借其低成本、方便操作的特點廣受青睞,成為多行業的重要營銷方式。近些年來,博物館也開始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探索使用新媒體(微信、微博)來傳播公共文化,這一探索正是看中了新媒體的優勢特點,新媒體(微信、微博)的出現為博物館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微信、微博) 博物館公共文化 文化傳播 應用
隨著網絡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博物館面臨著經營困難的局面。博物館文化的傳播也正在尋求新的傳播渠道,期望應用現代化的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能夠讓更多的人更方便更及時有效地了解歷史文化。現今博物館公共文化已經通過新媒體得到了大力地弘揚,博物館通過注冊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注冊認證廣泛地向人民群眾傳播文化信息,為文物的征集和志愿者隊伍的壯大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本文對博物館所面臨的新媒體經營方面的困難、新媒體的應用狀況和如何走出困境的經營等方面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博物館新媒體經營問題百出
博物館在陳列展覽、宣傳服務和公共教育等方面都應用了新媒體,比如開通微信平臺和注冊微博公眾號。但是在微信、微博熱潮后消退,博物館在新媒體經營方面出現了問題,比如微信、微博嚴重掉粉,網絡點擊量也急劇下降,出現了門庭冷落的局面,使博物館公共文化的傳播在新媒體渠道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局面。
二、博物館新媒體經營現狀的原因分析
在微信、微博發展異常紅火的年代,博物館新媒體的經營為何如此慘淡,人氣一直不增長,以下總結了博物館在新媒體經營上出現的三點問題。
1.博物館管理者經營意識不夠強烈。博物館管理者首先要對新媒體(微信、微博)有足夠深刻的認知,充分了解其特點和作用,能夠提前預測出新媒體(微信、微博)帶來的社會影響。當博物館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后,卻又放置不管,不對內容加以更新,不對平臺加以維護,疏于管理導致對博物館新媒體(微信、微博)關注的人越來越少。
2.風格布局的錯誤。因為每所博物館都有自己獨特的館藏風格,且每所博物館都具有讓其館足以自豪的藏品和歷史文化背景。但是在新媒體(微信、微博)中卻完全看不出各自館藏的特色,大部分博物館發布的形式都一樣,發布的內容也很簡單枯燥,難以吸引網友的興趣,網絡點擊量的下降與減少就直接導致了博物館公共文化傳播困難。
3.多平臺經營難以兼顧。許多博物館為了擴大影響力選擇在多個平臺經營,但是往往在經營中各種問題就頻繁暴露出來,比如各個平臺發布內容不一致,導致博物館威信的降低。還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問題,導致平臺的更新進度不同等。因為博物館新媒體(微信、微博)團隊人數、時間和精力有限,多個平臺經營勢必會造成管理不到位的問題,若長期處于這種現狀,還會給博物館帶來負面影響。
三、博物館新媒體走出經營困難的應對策略
建立博物館新媒體(微信、微博)經營平臺并不難,難的是做好經營管理工作。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媒體(微信、微博)的經營成功可以給我們提供經驗,這兩個博物館的成功與其精心的經營、認真的策劃、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用心負責的員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本文認為要想使博物館擺脫新媒體(微信、微博)經營困難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精心策劃內容。內容應該及時有效,不要因為某些原因就忽略了內容的更新。借助微信、微博平臺時應該要考慮到以什么樣的形式、什么樣的身份和懷著什么樣的目的來發布內容,要預估發表之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不會產生負面新聞而影響博物館的聲譽,網絡點擊量會不會有所提高等。可以將館內的信息整合分類,進行分欄分項,這樣會增強條理性,也便于讀者進行閱覽。可以轉發其他博物館的微信、微博,這樣既可以做到對整體博物館事業的支持,又可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在內容不能及時更新時,還能起到救場的作用。但是轉發量一定不能過多,一定不能丟失本館特色,同時內容的趣味性不可缺少,避免正面內容的平鋪直敘,可以適當輕松輕快一點,讓讀者有讀下去的興趣。要細化單元分欄,現在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其關注點和喜好也有很大的差距,還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閱讀方式的不同,相應的內容和語言的表達方式也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同時細化內容分類,才能迎合眾多網民的心意。加強與粉絲的互動和交流,在節假日進行親切的問候給粉絲以親近感,要多發布消息加強與粉絲的感情交流。廊坊博物館自從2015年對微信改版以來,以其活潑、高效地發布方式,受到人們的歡迎。
2.加強新媒體(微信、微博)團隊建設。一個新媒體(微信、微博)的正常運作必然離不開一支團結高效的工作團隊。這支團隊不僅需要做到高的發布內容點擊量和發帖回帖量,還要做好平臺的維護工作,以建立正常高效的運行機制。在進行工作分配時可以有所側重,盡量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把握好網民上網的時間規律,安排合適的信息發布時間,盡可能在用網活躍期發布。
3.多開展新媒體(微信、微博)活動。舉辦活動是最吸引粉絲的一種方式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位明星每天大量更博是為了留住粉絲,而突然間送給粉絲福利是為了迅速增加粉絲量。一般常見的活動有知識問答,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是效果卻十分明顯。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群體,可以通過多家博物館聯合舉辦活動,評選出最可愛的藏品、最活潑的藏品等,通過網上投票進行評選,還可以抽取幸運觀眾送出精致的小型仿藏品,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新媒體活動可以為歷史感濃重的藏品富有現代氣息,便于公眾學習。
4.增加信息來源。據調查研究發現現在的微信、微博管理員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少,經常不知道如何更新內容才能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如何使新媒體(微信、微博)活起來,重煥生機,就需要各個部門積極配合,加強業務聯系及時進行動態的更新,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收集信息的平臺進行信息收集、分類、編輯,然后交由管理員統一管理。
四、結語
新媒體(微信、微博)的到來,影響了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不應該帶有抵觸的心理來面對這種變化,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博物館如不想被社會淘汰也應該利用新媒體(微信、微博)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職能傳播公共文化,讓每個人都能對國家燦爛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新媒體(微信、微博)看似是一項簡單的技術,其實相當地考驗工作人員,他們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也要會管理,善于經營。總之,只有熟練地應用新媒體(微信、微博)技術,并且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博物館公共文化能夠在新媒體上得到很好地弘揚和發展。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博物館公共文化,重視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讓它們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蔡偉.博物館類公共陳列展示空間手工藝紀念品包裝設計研究[J].中國包裝工業,2016(02).
[2]王帥.用“設計”打造中國藝術博物館公共文化品牌[D].海南:海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李絢麗,魏鎮.提升高校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的幾點思考[J].中國博物館,2013(01).
[4]周穎.湖州市博物館公共文化傳播服務的嘗試[N].中國文物報,2010-01-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