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茗萱+賈楊



麒麟送子是老銀飾品中常見的吉祥圖案,多為童子騎麒麟、持蓮抱笙、麒麟角掛一書、蹄下再墜鈴鐺元寶等。今收藏一把麒麟送子百家姓鎖,四蹄所掛銀片,不同于一般僅刻有姓氏的銀片,而是鐫刻官職、人名、機構等,極為罕見,特與大家共賞。
一、典故
麒麟送子的典故源于東晉王嘉《拾遺記》: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闕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唐杜甫《徐卿二子歌》云:“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故后世以“麒麟送子”指麒麟送來的童子,長大后可為經世良材、輔國賢臣。
二、基本情況
這把麒麟送子百家鎖主鎖高8.5厘米,寬6.9厘米,厚1.3厘米,墜鏈長10厘米,項鏈周長64厘米,總重151.2克。雙面工立體造型,原有鎏金,今已黯淡,唯有麒麟腹部尚存。一雙髻童子端坐麒麟背上,左手持蓮,右手握韁,神態怡然。麒麟昂首,奮抬右蹄,尾散如焰。整體造型穩健,鬃毛鱗片分毫畢現。背面貼銀片,書“范肇昌,紋銀”。麒麟頭尾各有一環,串聯單股銀鏈,鏈上左右各掛五塊雙面名牌。此外,麒麟四蹄和腹部各墜兩條單股銀鏈,共計十條,每條銀鏈各掛四塊雙面名牌。全鎖總計有五十塊名牌,共鐫刻一百個姓名(有官職+姓名、官職名、機構名、姓名等形式,見圖1~圖3)。
(1)官職+姓名:軍門龍濟光、道臺龍覲光、道臺紀堪謹、知府廖廷銓、知府雷震南、知州定昌、同知歐陽斌、知縣丁鳳章、知縣田駿豐、捕廳仇開晫、管帶何鵬朔、從九周洪范。
(2)官職名:稅務司。
(3)機構名:郵政局、天河洋行。
(4)姓名:陸新鴻、李錦榮、張連元、李叔瓊、曾求屏、林慶松、田至沃、梁云漢、易施霖、劉洪賓、林梧松、歐陽鈞、吳居英、梁徑正、石元祥、農邵業、曾貴、何炳亨、黃中興、鄧子賢、孔敏宗、李長光、王日煊、楊銳峰、廖升、梁琛、武維鐸、向龍、黎思榮、閏繼榮、鄧友儒、文有貴、梁超林、趙兆祥、李大年、雷起亨、農勤、鐘瑞之、廖榮、黃在中、黃立功、嚴建章、朱遠祿、渠遲光、廖武、彭虎臣、秦吉、林黃金、黃鴻、康作新、董孫臣、陳芳、張應遠、朱綸經、王占魁、農邵隆、秦叔九、于本植、黃貴廷、周光濂、唐升、黃永福、黃大孫、王德勝、李福、黃福記、黃文光、黃應龍、王鐸、顏新丙、夏敬業、周夢熊、覃水生、岑世奎、黃華林、陳榮世、潘加祥、甘惠、黃世林、李顯良、袁焴、楊國炎、鄒世機、盧事戎、謝瑞華(見圖4~圖8)。
三、名牌解析
長命鎖是祝賀新生兒的民俗物品,鎖上出現的姓名名義上是作為贈送該鎖的共同出資人,一般多用姓氏而非全名。即使有全名,也極少涉及官職或機構。而本鎖出現大量的官職、機構名稱,實屬罕見。考慮單純姓名者有重名可能,所以筆者主要從帶官職姓名者和機構入手,參考有關文獻,分析此鎖的背景信息。
(一)軍門龍濟光
《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介紹:龍濟光(1867—1925),土司出身,其兄龍覲光。1903年任廣西右江道。1911年升任廣西提督、新編陸軍第二十五鎮統制。1913年任廣東宣撫使,后加任廣東都督兼民政長。1916年初,鎮壓廣州、惠州反清起義;同年4月12日,在廣州制造“海珠慘案”。1917年7月任兩廣巡閱使。1918年4月兵敗逃往北京。1925年3月12日病死北京。
《廣西通志》記載,廣西設提督軍務總兵官1人,簡稱“提督”,世稱“軍門”,是全省最高軍事長官,武職從一品,統轄全省水陸軍務,節制省內各鎮,直接聽令于總督,還受廣西巡撫節制。《清實錄》記載:光緒三十四年,戊申,春正月,以廣西左江兵備道龍濟光署廣西提督。宣統元年,己酉,二月,實授龍濟光為廣西提督。宣統三年,辛亥,六月,庚午,派廣西提督龍濟光充陸軍第二十五鎮統制官,并賞給陸軍副都統銜。說明從宣統元年二月(1909年3月19日)之后,龍濟光作為廣西地區的提督,可以稱為軍門。
(二)道臺龍覲光
龍覲光(1863—1917),北京老山的龍覲光墓碑記載:公諱覲光,字怡庭,蒙自龍氏。……前后權知會理、秀山州縣,事有能聲。光緒之季,調知廣西貴縣。……振武(龍濟光)累官提督,公晉道員,特旨總兵左江。民國二年,……公任廣惠鎮守使。四年,代理巡按使,授臨武將軍。……六年八月七日,卒于京邸,春秋五十有三。
《清實錄》記載:宣統三年,辛亥,六月,以記名總兵龍覲光署廣西左江鎮總兵官。宣統三年,辛亥,八月,實授龍覲光為廣西左江鎮總兵官。說明從宣統三年六月(1911年6月)之后,龍覲光可稱為道臺。
(三)道臺紀堪謹
紀堪謹是清代名臣紀昀(紀曉嵐)裔孫。《廣西通志》記載:紀堪謹,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由桂林府知府調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和宣統元年(1909年),左江道紀堪謹先后創辦南寧模范兩等小學堂和南寧圖書轉運局。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九日,南寧召開獨立大會。左江兵備道紀堪謹、南寧府知府方培凱等官員到會,交出印信,服從獨立。紀于民國三年七月至四年七月任廣西都督府政務廳長。
《廣西通志》記載:清順治九年始設分巡左江道,分守左江道。清末左江道轄南寧、泗城、鎮安三府、百色直隸廳、郁林直隸州。
(四)知府廖廷銓
《清實錄》記載:光緒三十四年二月,署象州知州準補靈川縣知縣廖廷銓。宣統二年七月庚申,署南寧府事試用知府廖廷銓。說明宣統二年七月庚申(1910年8月23日)后,廖廷銓始稱知府。
(五)知府雷震南
《清實錄》記載:光緒三十年,甲辰,秋七月,候選知府雷震南帶領桂防。
(六)知縣田駿豐
《博雅人物網》介紹:田駿豐(1878—1917),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任廣西百色廳同知,宣統二年(1910年)遷宣化知縣,次年轉知容縣。民國元年(1912年)任上海都督府顧問、北京臨時參議會議員,次年署甘肅省國稅籌備處處長、財政司司長兼警察廳長。民國六年(1917年)復選為臨時參議院議員。在蘭期間創辦《蘭州日報》。《清實錄》記載: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壬寅,署百色同知補用知縣田駿豐。
《甘谷史話》說:田在廣西任職期間,清正廉明,曾創辦泗色中學堂及百色高等小學堂。民國四年(1915年),罷官歸里后,又集資修固城防。但《甘肅文史資料選輯》載:1913年7月23日,財政司長田駿豐,燒毀原甘肅布政使署所存明清兩代檔案十數屋,造成了甘肅地區官方史料的重大損失。這使田駿豐成為一個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
(七)稅務司
稅務司是官名。《廣西通志》記載:清咸豐十年十二月,總理衙門任命英國人李泰國為總稅務司,建立總稅務司署,各地海關設稅務司。廣西海關正副稅務司等要職都由外國人充任。據北海、梧州、龍州、南寧四關統計,歷任稅務司有15國112人。廣西海關直至民國三十年才開始有中國人擔任龍州關稅務司。
(八)郵政局
《廣西通志》記載:1896年10月1日,龍州設立大清郵政分局,這是清朝設立的首批郵政分局之一,也是廣西第一個大清郵政分局。次年,北海分局與梧州分局相繼建立,成為西南各省郵政往來、轉遞官府文書的樞紐。
(九)天河洋行
《廣西通志》記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國商人在梧州成立梧州天和洋行,修建碼頭等航運設施。天和洋行開設了廣西第一家民用機械廠——天和機器船舶修造廠。
(十)其他
其余名字如知州定昌、同知歐陽斌、知縣丁鳳章、捕廳仇開晫、管帶何鵬朔、從九周洪范等姓名,在《清實錄》等史料中未查見,有待進一步考證。其中知州一般是五品文官;同知為知府或知州的副職;捕廳為州縣官署中佐雜官;管帶是清末新軍制中統轄一營的長官或海軍艦長;從九即從九品。
另外,本鎖背有“范肇昌,紋銀”款識。“范肇昌”是廣西本地銀樓名,但傳世實物極少,陳志高著《中國銀樓與銀器》一書也未收錄。網上資料僅見《湘泉雅集》介紹的“民國二十三年廣西省捐資興學特等獎章”,銀質,背刻“范肇昌,紋銀”款識與本鎖形制一致。該獎章由民國廣西省政府頒發,提示“范肇昌”似為清末民初廣西地區的官方訂制銀飾供應商(見圖9、圖10)。
四、特色欣賞
這把百家鎖的名牌中,出現了廣西的一位提督(從一品)、兩位道臺(正四品)、一位管帶(正四品)、兩位知府(從四品)、一位知州(五品)、一位同知(從五品或正六品)、兩位知縣(正七品)、一位捕廳(九品)、一位從九品官員,還有一位外國稅務司,共十余位廣西高官,特別是出現清末民初威震兩廣的地方軍閥龍濟光、龍覲光的名字和官職。同時,郵政局屬于官辦機構,天河洋行又是英國商號,使之聯想佩戴這把百家鎖的孩子所在家族,一定是受到中外官商一致尊崇的廣西名流。
從名牌上官員的任職時間推斷,這把百家鎖的打造時間約為宣統三年六月庚午(1911年6月29日)至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退位日之間。該鎖是從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的梁姓家族收集,據稱當年是一女孩佩戴。梁氏家族,是“靈石四大家族”之一。據《山西梁氏文化研究》介紹,明、清兩朝梁氏家族中先后有185人在朝為官,其中五品以上官員66人次,三品以上官員18人次。其代表人物是鐵面御史梁中靖,因道光四年昭雪趙二姑案而震動朝野、留名清史。但從《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看,光緒及宣統年間未見靈石梁姓家族有在廣西任職的記載。由于在收藏該鎖時無法從梁家獲取更多的信息,故而只能推測鎖的主人和清末廣西官場之間關系極其密切,且社會地位極高。
此外,《廣西通志》中記錄了一段糾紛,涉及雙方居然同時出現在這把鎖的名牌中,一方是天河洋行,另一方是左江道兼南寧海關監督紀堪謹。宣統元年(1909年),天和洋行在南寧至百色間開辦輪船運輸。南寧海關指定下顏、那坡、恩隆三處為輪船上下碼頭。天和洋行對此限制不滿。故由英國駐梧州領事照會紀堪謹,要求中國方面取消限制。紀堪謹堅守不允,英國領事遂向廣西巡撫交涉。宣統二年(1910年)五月,廣西巡撫張鳴岐復照英國領事,拒絕撤銷海關決定。同年九月,英國公使向外務部交涉,再次要求新增六處地點為天和洋行輪船起下碼頭。宣統三年(1911年),廣西巡撫魏景桐復照英國領事,再次拒絕其無理要求。在天河洋行和清政府這樁長達三年的碼頭糾紛中,紀堪謹據理力爭、維護國家權益,在清末喪權辱國的外交環境中,倒也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五、結語
百家鎖從最初的五彩絲繩,到明清及民國演變成了五花八門、多姿多彩、內涵豐富的民間藝術品,蘊藏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這把麒麟送子百家鎖名牌內容罕見,包含的歷史信息量大,為研究清末民初廣西地區的風俗習慣以及當時的歷史、經濟、文化、外交等提供了寶貴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