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光+羅祖雄
【摘 要】蘇步青勵志教育館位于平陽縣騰蛟鎮騰帶村蘇步青故居旁,是平陽縣傾力打造的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名人勵志教育館,占地面積12360平方米,建筑面積4614平方米,2015年12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并于2016年12月再次對展陳內容進行整改、提升。該館展區共分“少年心事當拏云”“東方第一幾何學家”“畢生事業一教鞭”“留得丹心報暖暉”“文章道德仰高風”“功成不忘家鄉情”六個部分,旨在展示蘇步青風采,弘揚蘇步青精神,激勵后人共創美好未來。
【關鍵詞】蘇步青 名人館 基本陳列 簡介
蘇步青勵志教育館位于平陽縣騰蛟鎮東北部,西接蘇步青故居,緊靠帶溪,北鄰臥牛山,為我國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名人勵志教育館,占地面積12360平方米,展陳面積1815平方米,投資6500萬元,于2015年12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區共分“少年心事當拏云”“東方第一幾何學家”“畢生事業一教鞭”“留得丹心報暖暉”“文章道德仰高風”“功成不忘家鄉情”六個部分,展示了蘇步青一生成長經歷及卓越成就的珍貴圖片資料。
蘇步青(1902—2003),浙江平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杰出的數學家、教育家,著名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曾任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校長、名譽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作為一名杰出的數學家,蘇步青開拓了中國微分幾何研究;作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蘇步青為祖國培育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數學人才;作為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一位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充滿摯愛的革命知識分子和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蘇步青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參與國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黨和國家的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蘇步青的一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政治與業務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文和理相結合、言與行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他永遠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蘇步青的一生,是不斷勵志的一生。他的成就,他對國家的貢獻,是懷揣理想和抱負,不斷地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實現的。他的嘉言懿行足以垂范后世,這就是取名勵志館的意義。
跨入蘇步青勵志教育館,仰望頭頂,可以看到白色玻璃幕墻上鑲嵌著由各種數學符號組成的藝術字,在陽光的照射下,行走其間猶如進入一個數學王國。穿過序廳,就進入到館內基本陳列的第一部分“少年心事當拏云”。這一部分首先展示的是一幅由101根鐵片組成的抽象浮雕,象征著蘇老活到101歲。浮雕設計新穎,展示了1983年4月日本數學會廣島年會期間,蘇步青作了題為《微分幾何學在中國的成長和發展》的演講場景,觀眾經常駐足留影紀念。浮雕下方大理石上有原浙江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題詞“一代宗師國之棟梁”?!叭藗兺吹娇茖W家們的輝煌成就,便以為他們小的時候一定是神童……他們所以能取得成就,并不是由于天才,而主要是靠從小勤奮學習和艱苦實踐?!边@是蘇步青在個人著作中所述。
1902年,蘇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陽縣騰蛟鎮帶溪村。蘇步青排行第十三,取名“步青”,意為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兒時的蘇步青一邊幫家里干農活,一邊學習,讀了不少中國古典書籍。父親為了挖掘蘇步青的潛力,在上了兩年農村私塾后富有遠見地把他送到了平陽縣城的第一高等小學,縣城的誘惑、同學的嘲弄、老師的誤會導致他連續兩個學期的成績都倒數第一,被同學們嘲笑為“背榜”。為了讓蘇步青學好功課,1913年,父親將他送到離家15里地的水頭鎮新辦的平陽縣第三高等小學。一開始,蘇步青依舊調皮不用功,還受到國文老師的偏見和質疑,自尊心受創,成績依然落后。后受到地理老師陳玉峰的關心和激勵,從此成績扶搖直上,成為了“頭榜”。1915年秋,蘇步青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學,這是當時浙東南的最高學府。他曾憧憬成為一名史學家,但在陳叔平、楊霽朝、洪岷初三位數學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從文轉數”,立志要為振興國家學好數學。蘇步青曾經用24種不同的方式證明了“三角形的任意一個外角等于不相鄰兩個內角之和”的定理,師長對此大加贊賞,并將之作為學校教育的突出成果送往省教育展覽會上展出,這是蘇步青最早的“數學成就”。1919年9月,蘇步青揮淚故土,登上了從上海開往日本的輪船,開啟留學之路。在日本,他連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又于1927年獲得直升研究生的資格。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以“仿射空間曲面論”為題,在《日本數學輯報》連續發表了12篇論文。1928年發現四次(三階)代數錐面,被稱為“蘇錐面”。1931年初,已有41篇仿射微分幾何等方面的論文發表在日本、美國、意大利的數學刊物上,一些研究成果在國際數學界得到介紹和引用,被稱為“東方國度上升起的燦爛的數學明星”。1931年3月,蘇步青在東北帝國大學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成為史上第三位取得該校理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和史上第二位取得該校數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蘇步青獲得博士學位后毅然回歸祖國,決心在浙江大學建立一流的數學系。當時的浙江大學工作條件艱苦,但蘇步青與陳建功嚴格教學、嚴謹治學,全身心培養人才。他與陳建功分別主持微分幾何、函數論兩個討論班,為國內首創。后來,蘇步青晉升教授,并任數學系主任,教學、科研任務相當繁重。為了彌補系里圖書資料的匱乏,蘇步青還到日本手抄了40多篇論文資料,足有20多萬字。當時,“要學數學就要去浙大”的說法十分盛行。1937年9月,浙大師生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開始西遷,歷時2年多,途經6省,最終駐扎貴州湄潭。沿途流離顛沛,困苦萬狀。但戰火紛飛之中,蘇步青與學生們還利用敵機轟炸的空隙,在廟宇和山洞內上課。1940年9月,浙大理學院遷入湄潭縣,蘇步青以油燈照明、紅薯充饑,堅持教學、科研。數學系在蘇步青、陳建功等教授的帶領下,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形成著名的“浙大學派”,取得了眾多舉世矚目的成果,曾被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贊譽為“東方的劍橋”。該展廳中陳列了蘇步青在湄潭時期使用過的桐油燈、蘇步青歸僑證、蘇錐面模型以及蘇步青在東北大學就學場景模擬等。
參觀完第一部分上盤旋樓梯到達二樓圓形中廳,即進入館內基本陳列第二部分“東方第一幾何學家”,展示蘇步青的主要事跡。展廳正中間為蘇步青全身坐像,高1.8米,基座高2.3米,氣勢宏偉。展廳四周墻壁環繞著浮雕,這些浮雕以“公式、數學符號”為代表,摘自蘇步青先生的手寫稿。蘇步青是一位成就卓著、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數學家,更是中國現代數學的一位主要奠基者。20世紀30年代學成歸國后,創建了“中國射影微分幾何學派”,在微分幾何領域中,蘇步青做了大量杰出的研究工作,在各個時期中處于國際的先進行列,被德國數學家W.Blaschke贊譽為“東方第一幾何學家”。甚至于古稀之年,還創建了計算幾何的新研究方向。蘇步青一生獻身數學,筆耕不輟,碩果累累,共發表了160篇學術論文;專著11本,其中3本被譯成外文;教材11本,其中1本被譯成外文;譯著7本;勵志書6本。蘇步青在浙江大學任教的21年間,數學系培養了100多位畢業生,其中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各大專院校數學系當主任(包括副主任)、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就有二三十人之多。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恢復博士培養制度以后,蘇步青一共為我國培養的博士達15位,其中基礎數學專業微分幾何方向6名,應用數學計算幾何方向9名。他們已在各自的崗位上成為教學和科研的骨干,并取得不少優異的成績。蘇步青培養的學生中,出了8名院士,他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一面旗幟。陳列第二部分“桃李滿門”版面設置于蘇步青主雕塑的正對面,8位杰出學生代表利用人物寫真和觸摸屏組合的形式進行放大展陳,展墻上半部分為陳省身對蘇步青的評價。2003年7月,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ICIAM)決定設立ICIAM蘇步青獎。這是首次以中國數學家命名的國際數學大獎,是國際數學界對蘇步青先生的成就、為人、貢獻與地位的高度認可。
除學術研究外,蘇步青還做過大量的組織和交流工作:歷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及名譽理事長,上海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上海市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與全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顧問……擔任《數學年刊》主編19年,使之成為在數學界有較大影響的一份國際性數學雜志;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訪問歐洲、日本等地。他為我國數學事業忙碌奔波,推動了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該展廳中陳列了蘇步青榮獲各項國家榮譽證書、榮譽章、獎狀等實物。
參觀完第二部分,穿過走廊,便到了3號展廳,該展廳包括第三、第四、第五部分。第三部分“畢生事業一教鞭”展示蘇步青教學生涯。蘇步青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從教七十載、辛勤耕耘,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畢生。在日本為數學教師進修班上高等代數課(1927~1931),在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1931~1952),調到復旦大學以后的教學(1952后),這構成了蘇步青的教學生涯的三階段。他敢為人先、方法獨到,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而且鼓勵學生超越自己,并通過“討論班”“數訓班”“拔一個帶一批”“雞孵鴨”等方式方法選拔、培養了許多杰出數學人才,被稱為“蘇步青效應”。20世紀70年代,我國許多高校和中國科學院,與有關工廠合作,開始CAD的研究。當時約有10多所大學的數學系與10多家船廠合作“船體數學放樣”。為了盡快解決“光順”問題,蘇步青親自到學校數學系的資料室翻閱國外的有關資料,發現并翻譯了4篇重要的相關論文,以復旦大學數學系和江南造船廠船體車間的名義編印出《樣條擬合譯文選》,為“船艏線型光順”和“船舯部線型光順”的自動化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他發表了一系列論文,為計算幾何和CAD事業在我國的發展作出貢獻。1983年退居二線之后,蘇步青傾力于基礎教育戰線,比如舉辦中學教師講習班,資助基金會、獎學金等方式,以提高中小學教師水平;參與指導中學數學教材編寫,以提高教學質量;參與各類科普教育工作與活動,以促進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等,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傾盡余力。該展廳中陳列了蘇步青在復旦大學校長辦公室期間使用過的開水瓶、電話機、紙簍以及教師證等實物。
第四部分為“留得丹心報暖暉”。蘇步青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5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此身到老屬于黨”的詩句,表達了愿將后半生交給黨安排的決心,同時也是民盟領導人,先后擔任民盟第四、第五屆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始終支持民盟的工作和發展,積極議政建言,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統戰工作貢獻力量。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關注教育經費、教育工作者待遇、國家科技工作、四化建設,多次撰寫提案,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晚年躺在病榻上還親筆寫下“反對‘臺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字幅掛在病床前,表明反對“臺獨”、期盼祖國早日統一的心愿。蘇步青熱心國家文化事業,積極為中外文化交流牽線搭橋。1986年,85歲高齡的蘇步青擔任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肩負起開創上海國際文化交流全新領域的重任。他組織海內外交流活動,包括邀請國外文藝團體來滬演出,主辦國際研討會,舉辦展覽等。他所提出的“發揮跨領域、跨部門的優勢,做大上海的對外交流”的“大文化”觀點一直指導著對外文協工作的開展。三次赴日進行學術交流、接受創價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等行動,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1993年6月3日,日本天皇通過日本政府授予蘇步青二等瑞寶勛章。此外,他曾擔任過中國對外友好協會上海分會副會長、會長與名譽會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會長,積極發揮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作用。該展廳陳列了蘇步青不同時期手稿、江澤民親筆信等實物。
第五部分為“文章道德仰高風”。蘇步青雖為數學家,卻衷情于中國古典詩詞,13歲便開始學作詩,曾任西湖詩社名譽社長、浙江省詩詞學會顧問。抗日戰爭期間,他參與創辦“湄江詩社”。幾十年來,他與詩為伴,與詩書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總有一二本詩集。在他96歲高齡時,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蘇步青業余詩詞鈔》,共收近體詩444首,詞60首,由蘇老手寫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內有詞47首。以詩寄情、以詩會友、以詩言志,詩詞里有著蘇步青的文人風雅和錚錚傲骨。在生活中,對家庭、朋友用心經營、真心對待。蘇步青與哥哥蘇步皋從小一起長大,哥哥比他早兩年到日本留學,并在他留學日本期間給予許多鼓勵和幫助。回國后兄弟倆也一直互相扶持。蘇步青在浙江大學工作期間,曾靠大哥接濟;因蘇步皋無子嗣,蘇步青將兒子蘇爾滋過繼給蘇步皋,更名為蘇德潤。蘇步青對子女既嚴格要求,又關懷體貼。蘇步青家庭的子女、孫輩中,有很多都是從事教育科研事業,可謂“教育世家”,這與蘇步青的教導與關愛是分不開的。茅誠司、陳建功、竺可楨是蘇步青的莫逆之交,蘇步青與他們意氣相投,感情尤為深厚。他們或在事業上互相幫助、共同奮斗,或因對彼此的欣賞與尊重使他們在生活中也互相砥礪、扶持。在摯友們先后離開人世后,蘇步青難以抑制自己的悲傷,寫下一篇篇動人的挽歌。蘇步青是百歲老人,是數學界著名的高壽之人。80歲時,他還能走路輕快,上五六層樓不氣喘。1986年以前,他從未住過一天醫院。他的養生之道就是堅持鍛煉、注意飲食、勞逸結合、樂觀豁達。蘇步青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數學家,又兼任重要的社會職務,對文章、寫作一向認真負責,認為一句話、一個詞使用不當,都可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他接受采訪十分謹慎、負責,甚至在日常的書信交流中也力求表達精益求精。發現別人有錯誤,就會指出;而別人對他出現錯誤時的指正,他也虛心接受,體現出一位科學家的科學精神。該單元陳列了蘇步青與友人往來的詩詞,健康老人獎杯等實物。
參觀完3號廳,毗鄰著便是4號廳,即第六部分“功成不忘家鄉情”。平陽縣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蘇步青雖離鄉多年,但依舊鄉音濃厚,懷戀家鄉,與親友和家鄉人民交往真摯。他飲水思源,用勤奮刻苦、勇攀高峰的經歷激勵著家鄉的莘莘學子,用七十余載從教經驗指引著家鄉的教師,鼓勵、支持著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曾協助創辦“平陽南雁戰時初中生補習學?!保葷毨?、失學子弟;也為許多學校題寫校名、校訓,寄語師生,激勵學生奮發圖強。家鄉的學校紛紛以蘇步青教育思想為指導,開展了諸多主題活動。蘇步青除了關心、支持家鄉文教事業外,也時刻關注和支持家鄉的社會經濟發展。20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經濟開發區啟動建設,他萬分高興,題寫祝詞;平陽縣人民政府在上海召開了數次經濟懇談會,他都不顧政務和教育工作的繁忙,親臨會場作重要講話;平陽縣新建明膠廠,他讓在華東化工學院教書的兒子蘇爾馥教授回鄉指導;平陽104國道九凰山隧道貫通,他欣然題詞。蘇步青情系家鄉的社會經濟發展,為其費盡心力的事例不勝枚舉。該展廳陳列了蘇步青各類題詞、書法作品等實物。
參觀完4號展廳,往左手邊樓梯而下,到1樓緬懷廳。2003年3月17日16時45分,蘇步青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帮L范與卓識齊仰,賢德共高壽俱望”是蘇步青人生的真實寫照。該展廳由浮雕墻、胸像、社會各界對蘇步青的評價、蘇步青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等內容組成。胸像為真人尺寸鑄銅像,底座高1.2~1.4米,寬0.6米。石臺階寬6米,底層均由架空干掛石組成。基座尺寸為3米×6米,內由鵝卵石點綴及黃蠟石鋪就,與背景浮雕相呼應。
參考文獻:
[1]王增藩.蘇步青傳[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蘇步青.數與詩的交融[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
[3]蘇步青.神奇的符號[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4]李祥年.卿云糺縵:蘇步青畫傳[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谷超豪.蘇步青老師引導我做研究[J].高等數學研究,2003(4).
[6]王梓坤,庹克平.懷念蘇步青先生[J].數學教育學報,2003(2).
[7]張文.蘇步青的故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8]平陽縣教育局.蘇步青與平陽教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9]王增藩.我給蘇步青當秘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