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海上聯合-2017”軍演21日至28日在波羅的海舉行,中國3艘軍艦開了在歐洲內海軍演的先河。北約和西方投過來敏感而異樣的眼光,不少美歐媒體將此視為中國“向全球投射軍力”新的里程碑事件。
俄羅斯與北約關系緊張,也給西方輿論對中俄這次軍演的解讀打下烙印。中國想來歐洲干什么,成了諸多媒體上的問號。
西方很不習慣在波羅的海這樣的傳統地緣政治前沿看到中國身影,盡管波羅的海從來就不是封閉的小區,但是中國到這里走一圈,北約幾個“帶紅箍的大爺大媽”還是會有所警惕地探頭探腦。據報道,中國軍艦在到達俄羅斯波羅的斯克港之前,一直有北約國家的軍艦“接力監視”。
其實中國軍艦去波羅的海的目的挺單純的,我們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加強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這種背靠背的戰略協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當然,如果有第三方對中俄奉行不友好態度,它會感到某種無形壓力的。
現在是中國與北約關系相對最友好的時候,同時更是中俄戰略關系不斷豐富、鞏固的時候。莫斯科沒有因為中國與北約改善關系表達不愉快,北約也不應當為中俄軍艦在它“家門口”軍演想得太多。
中俄軍事合作還很初級、有限,西方輿論越來越多地把中俄叫成“盟友”,它們自己也知道這很不嚴肅。北京和莫斯科沒有意愿讓兩國走向傳統意義上的結盟,兩國希望彼此“結伴”,它們想與“結盟”保持明確的距離,這個態度是誠懇的。
當西方對中俄搞一個很普通的軍演就神經兮兮時,反映出的是一種脆弱。那么強大的西方為什么會脆弱呢,原因在于它們對中俄的戰略擠壓有些過頭,而過頭的事情都很勉強,所以就脆弱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中俄走近會創造一種空前的強大。其實兩國實力加起來還是比西方弱很多,強大從何而來呢?因為兩國要保衛的本國利益都是真實、克制的,兩國如今的戰線都不長,本來各自就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再加上彼此走近,形成背靠背的戰略態勢,它們捍衛自己利益的能力就更綽綽有余了。
冷戰結束已經二十多年了,這當中出現了全球化深度發展等革命性變化,但是西方對莫斯科和北京的成見大體依然如故,中俄受到的西方排擠看不到盡頭。真是搞不懂,一些西方力量對把中俄樹為靶子為什么那么著迷。
俄羅斯總體上處于戰略守勢,而中國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溫和崛起大國。這樣的兩個國家又不結盟,只是搞一些合作,包括到波羅的海搞聯合軍演,西方一些人就覺得“很不舒服”。不能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毛病。
中國海軍肯定會越來越有力量,走得越來越遠,西方世界需要對此適應。中國不會去搶誰的地盤,取代誰的影響力。只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利益遍布全球,我們在啟用大海上本來就預留給中國人的那個角色。中國人比某些西方輿論揣度的簡單得多,中國的很多發展都有水到渠成的性質,它們承載的并非一個雄心勃勃的擴張宏圖。▲
環球時報20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