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楠
摘要:隨著“營改增”工作的全面推行,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降低企業的納稅負擔,中小企業必須加強納稅意識,做好相關應對策略。本文旨在通過“營改增”對中小企業的稅負影響以及相關應對策略的分析來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對相關人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營改增”;中小企業;稅負影響;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營改增”對中小企業稅負影響的分析
1.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對于交通運輸業而言,營改增實施后,小規模納稅人所承擔的稅負有所下降,一般納稅人所承擔的稅負上升。雖然“營改增”試點后小規模納稅人所承擔的稅率與原來的營業稅稅率均為3%,但是由于營業稅是價內稅,而增值稅是價外稅。企業應繳納的營業稅為營業額乘以3%,增值稅為含稅收入除以(1+3%)再乘以3%,所以,計稅依據相同時,營改增后稅負下降。而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營改增”實施后,由于稅率由原來的3%上升到11%,并且占運輸企業生產成本較大比重的人工成本、過橋多路費以及保險費等不在進項稅的可抵扣范圍之內,因此,企業所承擔的稅負上升。
2.對服務業的影響
在營改增實施后,對于服務行業的稅負影響較大,大大降低了服務行業的稅負。服務行業一般為小規模企業,營改增實施后按照3%的征收稅率實行,從原來的5%降低到3%,對于小規模的服務行業而言,稅收負擔降低。例如,一家餐館的不含稅年收入為300萬元,按5%應繳納的營業稅為15萬元,但是營改增實施后,由于這家企業銷售額不到500萬元,可以按照3%繳納增值稅,因此大大降低了稅負。
3.對租賃業的影響
營改增實施后,為租賃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租賃行業中,承租人能取得由租賃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發票,從而可以享受固定資產進項稅抵扣的相關優惠。因此,對于絕大部分租賃行業而言,選擇融資租賃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對于有形動產的租賃行業而言,實際的增值稅負如果超過3%,仍然可以享受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大緩解了稅率由5%增加到17%造成的稅收負擔。
總之,企業類型不同以及各行業的經營模式等不同使得“營改增”對不同中小企業的稅負影響也有所區別。對于小規模的企業納稅人而言,按照3%進行申報納稅,在某些程度上減少了小規模企業的納稅負擔。但是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營改增”的實施總體導致各個行業稅負的下降,但是也出現了不少行業稅負不變或者增加的現象。
二、“營改增”對中小企業稅負影響的應對措施
1.進一步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
“營改增”實施后,各中小企業必須進一步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企業應建立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的相關制度,對于發票的獲取、審核以及傳遞流程進行合理化的規范,嚴格審查企業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過程,并且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相關合同條款嚴格檢查發票的開具資金、開出日期等以確保發票的有效性。
2.分開核算混合經營業務
在“營改增”實施后,對于中小企業中存在混合經營的企業應分開核算混合經營業務,即納稅人在提供不同稅率的應稅服務時,根據不同的稅率銷售額進行分開核算。如果沒有分開核算的,則按從高原則確定的應稅服務的適用稅率,從而導致企業的稅負增加。對此,中小企業必須加強對高稅率經營業務的處理,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將稅率高的業務轉化為稅率低的業務,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
3.合理選擇納稅人的身份
在“營改增”實施后應稅服務取得的年應稅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可以申請一般納稅人,而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可以申請小規模納稅人。因此,企業在考慮自身經營狀況以及財務狀況的同時,要合理選擇納稅人的身份,最終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在選擇納稅人身份的同時,還要注意對于應稅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新公司的方式將應稅銷售服務分離出去,使得企業符合小規模的納稅人的認定標準,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
4.建立稅務風險預警機制
“營改增”的實施使得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進一步加大,一方面企業面臨著因為多種繳稅而造成的稅負增加的風險,另一方面由于稅負增加可能引起的偷稅、漏稅風險。因此,中小企業必須建立起稅務風險預警機制,進一步強化對于稅務處理工作的有效控制。同時,企業應對各類業務進行監控,計算出各類業務的稅負率警戒點,作為稅務風險控制的執行依據,當企業的稅負接近預警風險控制機制制定的稅負率警戒點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相應處理。
5.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營改增”實施后,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加強與稅務機關的信息交流,積極了解有關營改增的方針政策。針對部分行業出現稅負不減反增的情況,政府性機關應該采取措施,做出相應調整,在適當的情況下,可設定全新均衡稅率標準,從而降低部分高稅負行業的稅率,最終有效平衡各行業的稅負問題,減少中小企業的稅務負擔。
三、結語
“營改增”的實施,對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的影響有所不同。為了降低企業的稅負,為企業發展節稅效益,各中小企業必須加強對于有關“營改增”政策的學習,認清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做出相應調整。但是,在相應的調整過程中,企業必須從經營管理的實際出發,在稅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調整,避免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的發生,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余弦霜.淺談“營改增”對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6,4:20.
[2]鄧昊.營改增對現代中小企業稅務處理的探析[J].中國市場,2017,4:8.
作者簡介:陶 楠(1994-),女,漢族,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