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奕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日益發展,其良好的發展態勢使得P2P網絡借貸行業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4080家,而其中出現的有停業及問題平臺總計達1305家,由此可見,P2P網貸存在巨大的風險問題。本文將從放款人,借款人及P2P公司三方分析其潛在的風險,并針對現存風險提出相應解決辦法。
關鍵詞:P2P網貸;風險識別;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P2P網貸在我國的運營模式及基本流程
(一)P2P網貸的運營模式
在我國,P2P網貸公司主要有兩種運營的模式,傳統的借貸模式與債權合同轉讓模式。傳統模式是英國與美國做法沿用模式,即作為連接放款人和貸款人的中介機構的P2P公司,資金管理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公司不經手用于借貸的資金,也不存在平臺的審貸環節,基本做到去中介化。
債權合同轉讓模式是一條非典型的P2P線下模式的道路。借款不是直接由放款人給借款人,而由第三方個人先行放款給借款者,再由該第三方個人將債權給投資者形成債權的轉讓。
(二)我國P2P借貸的基本流程
雖然P2P網貸模式多種多樣,但各種平臺對于借貸業務辦理的基本流程大致相同。首先,在某家P2P網貸平臺,放款人和借款人填寫基本信息注冊成為其平臺用戶;然后由借款人提出申請,于P2P網貸平臺提交所需個人資料,供平臺審核,通過審核的詳細的借款人相關借款信息將在網上公布,放款者(投資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對網站上公布的信息進行自主投標;最后,待資金籌備期滿后,如果投標資金總額不少于借款人所需資金則借款關系成立,P2P平臺將自動生成電子借條。
二、P2P網貸的特點
相對傳統的融資的門檻來說,P2P網貸融資門檻較低,只需要粗略審核借款人的信息,審核通過就可以發布借款信息。低門檻的融資擴大了參與借貸者的人群范圍,小微企業以及個人資金需求者都可以通過P2P進行小額的資金借貸。此外, P2P網貸交易方式靈活高效,以互聯網為依托進行借貸,借款人不需要在傳統的金融機構經過層層審批,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空間成本。
三、我國P2P網貸存在的風險因素
(一)借款人角度
我國P2P網貸平臺不注重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而只注重借款人的信用評定。
P2P網貸是小額貸款的一種,多數借款人借款的原因是自身短期資金周轉不靈,更有一大部分借款人,如學生,利用P2P網貸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借款人的信用評定沒有固定標準,學生這類借款人,未踏足社會,信用情況無記錄查詢;其他的借款人,提供的申請材料真實性也難以判斷,故借款人的真實資信情況是目前較大的風險干擾因素。
(二)放款人角度
從上述我國P2P網貸流程來看,放款人只要在P2P網貸平臺開設賬戶就能夠進行投資。P2P網貸公司并沒有對放款人款項來源的合法性做鑒定,這樣的處境為不法分子創造洗錢條件。
互聯網金融領域是新興的領域,我國現有的《反洗錢法》[2]還未涉及到此領域。在法律漏洞下,P2P網絡借貸平臺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洗錢的重要新場所。
(三)P2P網貸公司的角度
近年來,P2P網貸公司猶如雨后春筍一般,以迅猛的態勢成立與發展,在此情況下,亂象叢生。
1.高收益騙局
并非如P2P網貸公司所述,放款人一定能夠拿到對等的高收益,由于P2P網貸盈利的模式,只有其運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才具有盈利的能力。如果經營管理不到位,或資金缺乏,就會導致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
市場上攜款跑路的P2P網貸公司比比皆是。曾經在2014年的“中國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上,披露可查的P2P機構有一千多家。而截至當年7月,實際上跑路的超過10%,幾乎每個月有七八家跑路。放款人常因為高收益被騙入其中,到頭來錢沒賺到最后連本金都收不回。
2.高額利率陷阱
許多P2P網貸因為借款方便快捷,所以利率奇高。而多數利用P2P網貸進行資金接待的借款人,是因為急需用款或是信用不良者無法從傳統金融機構貸到所需款項的人,即使P2P網貸是高利貸他們也不得不選擇。
除了這些主動選擇的借款人之外,還有一些因為沒有注意條款而被高額利率迫害的借款人。近期,新聞中多次出現大學生借款人短期內被巨額網貸利息逼死的案例,其利息甚至比家庭存款多幾倍。
一些小的網貸公司通過很簡單的信息就可發布貸款消息,并且貸款數額高達1萬元。低門檻高利率是P2P網貸的一個巨大陷阱。
四、防范P2P網貸風險的措施
(一)完善我國征信系統,核實客戶真實財務狀況和信貸狀況
我國的征信系統所提供的征信報告,目前僅能滿足銀行的授信參考,無法滿足P2P網貸的信息需求,它無法替代線下的人工盡職調查。其實,我國并不是沒有征信數據,政府部門以及很多企事業單位都儲備了大量的征信數據,只是這些數據目前處于“信息孤島”[1]狀態,沒能夠有效整合。由于征信數據涉及過多的個人隱私問題與數據安全問題,商業化的征信公司難以服眾,獲得整合“孤島數據”的權限。此時應該政府出面,構建各部門聯合組成的征信機構,并且修訂有關個人隱私方面的法律,保障個人征信數據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不外泄不受非法分子利用,還可以借P2P網貸發展的良機,完善我國征信系統。
(二)完善P2P監管條例,讓P2P市場健康發展
1.完善P2P網貸平臺的準入條例
我國P2P法律管理條例還存在重大的漏洞,正是因為其寬松的準入機制才導致P2P公司的成立和消亡迅速。嚴格規范P2P公司的成立流程與成立文件資料的收取,從根源上杜絕不良P2P公司的產生。
2.完善P2P網貸平臺的管理條例
P2P網貸平臺線上線下業務模式的監管,包括對利率的管理還有線下債權轉讓存在的信息不透明、資金使用不規范甚至被挪用的風險的管理等。
3.對放款人資金來源進行嚴格掌控,確認網貸資金的合法來源
為了防止洗錢風險,P2P網貸公司應 建立健全的資金來源確認機制,通過對資金來源的掌控,阻止不合法資金的流通。
參考文獻:
[1]劉繪.我國P2P網絡借貸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1).
[2]薛飛.P2P網貸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模式探究[J].時代金融,2015(1).
[3]相征.個人對個人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監管研究[J].學位論文,2014.
[4]白君易,谷秀娟.我國P2P網貸信用風險研究[J].中國市場,2015(42).
[5]田俊領.我國P2P網絡借貸發展現狀及其監管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