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嚴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簡析羽毛球運動與糖的關系
王思嚴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羽毛球運動的項目特點、羽毛球運動中對糖的需求、羽毛球運動中對糖的補充等方面進行研究。
羽毛球;糖;關系
羽毛球項目是隔網對抗持拍項目對抗性項群,指導思想是“快、準、狠、活”。在21分新賽制的比賽規則以及項目本身特征決定了羽毛球是高強度、多間歇、長時間為特點的運動特征。高強度比賽和訓練時心率可達到每分鐘200次。康喜來、劉潔在《隔網持拍項目運動員的能量代謝特征與營養補充》中指出,羽毛球的運動特征是高強度、多間歇、長時間的,屬于混合代謝過程。研究指出,在對抗中能量來源于ATP-CP系統與糖酵解系統功能,而羽毛球的供能以無氧供能為主、有氧供能為輔。綜上所述,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決定的其代謝特點,其大多是以高強度的間歇回合組成,各個技術動作與揮拍中的連接節奏快,需要很好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質去提供基礎。因此,比賽或訓練中羽毛球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其中一次揮拍是ATP-CP供能,多個回合為糖酵解供能,其中包含有氧代謝供能為輔。所以,運動中給予一定能量的供應以保證競技能力是很有必要。
劉翠萍《羽毛球運動員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補充》中指出,運動中由碳水化合物氧化供給能量,而且氧化時需要的耗氧量小,所以在同等耗氧量的條件下,產生的能量比脂肪高,所以在氧氣不足時,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就有了優勢。因此,為了維持良好的競技能力,必須保證運動時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這成了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
孫偉在《談羽毛球運動員的營養需求》中指出,羽毛球運動員需要具備很強的綜合素質,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互不可缺,這與在運動中運動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得快速做出反應,快速擊球回中和防守反攻有關。而糖是運動中主要的能源提供者,如果運動員糖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血糖降低,從而影響注意力和控制力,影響正常的水平發揮。
劉巍在《淺談羽毛球運動員的疲勞消除與營養恢復》中指出,在賽前和賽中適量補充糖可以維持運動員的血糖,保證能量供應,提高競技能力,并延遲運動疲勞的發生。
綜上所述,由于羽毛球的項目特點決定了其代謝特點,而糖又是人體運動時最經濟和最主要的能源,我們能得出在羽毛球運動中對糖的需求,在羽運動中重視對糖的儲存和合理地補充有利于運動員發揮出正常的競技水平,也有利于運動員賽后或訓練后的疲勞恢復,對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
池愛平、熊正英在《速度耐力運動員能量供應特點與營養補充》一文中提到,運動前補糖和運動中補糖提高了間歇運動中的速度耐力補糖,增強了高強度的間歇性穿梭能力,同時有效緩解了疲勞的發生,所以補糖也是羽毛球運動中不可缺少的。
郭楊義、屈聯國在《運動飲料及其選用》一文中指出,糖是最經濟和最主要的能量來源,運動中補糖有利于能量平衡和氮平衡,運動后補糖是減緩疲勞和促進身體能力恢復,加強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和儲存。
林文強在《賽前補糖A、B、C》一文中指出,賽前補糖是有原則的,需要根據運動中需要消耗的能量來為補糖的量提供根據,一般賽前補糖量為1g/kg體重,一次50~60g克為最佳。補糖最佳時間為賽前15~20min或賽前2h,此時補糖血液濃度較高糖原儲備量多,利于運動能力的正常發揮,避免因為補糖讓血液胰島素增加,在機體合成糖原時運動,造成不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能保證良好的競技狀態,在運動中取得良好成績,應該注意在運動的前中后適量地補充糖,為運動所需要的能量儲存足夠的糖原,還為在運動中分解肝糖原肌糖原的能力增強,為機體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時為運動后補充糖讓機體快速緩解疲勞,加快糖原的儲備,保證良好的運動能力和訓練比賽的正常進行。
3.1 賽前補糖
可以在競賽前1個星期進行中低強度訓練的同時吃碳水化合物較高的膳食,讓碳水化合物占一日總能量攝入的60%~70%,用這樣的方法運動員能積攢更多的糖原為運動過程提供更長時間的燃料。還可以通過訓練后2h之內吃含碳水化合物很高的食物,如含糖飲料、巧克力能量棒、面包、餅干等,這可以使糖原儲備的速度提高300%。如果2h之后吃糖原的合成速度會大大減少。一般賽前補糖量為1g/kg體重,一次50~60g為最佳,補糖最佳時間為賽前15~20min或賽前2h,此時補糖血液濃度較高糖原儲備量多,利于運動能力的正常發揮。
3.2 賽中補糖
羽毛球運動中補糖有利于血糖的提高,防止血糖濃度下降影響運動能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在運動中補糖可以通過補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香蕉、蛋糕,還可以通過和運動飲料補水補糖一起進行。運動中每隔30~60min補充糖, 量一般大于60g/h。
3.3 賽后補糖
高強度、長時間間歇運動后運動員肌肉中的糖原明顯減少,疲勞也會增加,應該及時補充糖原以免影響運動能力和機體的超量恢復。運動后補糖的原則是越早越好。最好在運動后即刻補充,前2h補糖50g,之后每隔1~2h連續補糖。因為在運動后6h內,肌糖原合成酶的含量最高,所以在這段時間補糖的抗疲勞效果最好。補糖是還應該適當補充水和電解質,還有蛋白質,使其增強胰島素反應,加快糖原儲備的增加。
3.4 補糖的類型
運動前中后補糖的類型有葡萄糖、果糖、低聚糖等,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合理地補充糖的種類和量,為比賽和訓練打下最好的能量基礎,讓運動員取得最佳的比賽成績。
4.1 羽毛球項目的能量代謝是磷酸原系統和有氧氧化系統,運動中的高強度間歇回合較多,在運動中消耗的能量較大,所以需要通過合理的營養補充來為機體提供能量,保證正常的運動能力。
4.2 羽毛球的項目特點決定了其代謝特點,而糖又是人體運動時最經濟和最主要的能源,在羽運動中應重視對糖的儲存和合理地補充,有利于運動員發揮出正常的競技水平,也有利于運動員賽后或訓練后的疲勞恢復,對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
4.3 為了能保證良好的競技狀態,在運動中取得好成績,應該注意在運動的前中后都要適量地補充糖,為運動所需要的能量儲存足夠的糖原,還為在運動中分解肝糖原肌糖原的能力增強。補充糖時還應該注意補充的時機和補糖量以及糖類型,不然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1]陳敏雄.運動飲料對人體運動能力的影響[J].山西大學體育學報,2002(12).
[2]劉翠萍.羽毛球運動員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補充[J].山西體育科技,2006,26(3).
[3]郭楊義,屈聯國,林建棣.運動飲料及其選用[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24(2).
[4]孫偉.談羽毛球運動員的營養需求[J].社區醫學雜志,2010,23(8).
[5]池愛平,熊正英.速度耐力運動員能量供應特點與營養補充[J].榆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1(4).
G847
A
1674-151X(2017)01-03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17
投稿日期:2016-11-19
王思嚴(1993—),碩士。研究方向: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