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許濤 白琳
巨鹿:花開產業扶貧路
文/本刊記者 許濤 白琳

如何將自然資源優勢有效轉化成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是脫貧的關鍵。
仲春時節,河北省巨鹿縣萬畝杏林,盛開的杏花掛滿枝頭,迎接八方來客;金銀花種植基地的1000多畝的樹形金銀花連成一片,景象蔚為壯觀。歷史上,巨鹿曾經是黃河故道,秦三十六郡之一,巨鹿之戰的發生地,也是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如今,千年古城和悠久的歷史掩埋在黃土之下,古黃河和漳河沖積成平坦廣闊的平原,造就了如今的“中國金銀花之鄉”“串枝紅杏之鄉”。
巨鹿擁有優厚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農產品物產豐富。對于巨鹿人來說,人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巨鹿有三寶,金銀花、枸杞、紅杏”。巨鹿的金銀花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居全國三大金銀花主產區之首,并建有全國最大的金銀花專業交易市場。枸杞種植面積6.5萬畝,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巨鹿不僅有“老三寶”,還有“新三樣”:張雜谷、設施蔬菜、食用菌。巨鹿的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4萬畝,是國家級“連片開發”重點扶貧項目試點縣,“哈口”牌西瓜等4個品種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河北省著名商標;以張雜谷8號為主的小雜糧種植、育種面積達6萬畝,是全國最大的夏播谷種植繁育基地。
邢衡高速、邯黃鐵路穿境而過,邢德線、南郝線、定魏線三條省級交通動脈貫通縣境。便捷的交通和周邊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使巨鹿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盡管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和一定的產業基礎,巨鹿多年來的脫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脫貧之路越往后走難度越大,攻堅成本也越高。到目前為止,巨鹿仍然有46個貧困村,面臨1.6萬人脫貧的壓力。新的形勢、新的要求,扶貧工作的路徑、方法也正在發生著一些轉變:一是脫貧攻堅由過去整體工作中的單項重點向重中之重的根本性轉變;二是特困群眾由過去靠零星政策扶助脫貧,向政策兜底脫貧的戰略性轉變;三是一般貧困群眾由過去靠“責任田”自力更生脫貧,向有效借助政府和社會平臺脫貧的戰術性轉變;四是一般貧困群眾由過去靠“單干”脫貧,向群體“抱團”脫貧的方向性轉變;五是一般貧困群眾由過去重點靠一產脫貧,向在一產基礎上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脫貧的路徑性轉變。如何立足當地實際,適應好這五個轉變,進一步探索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的道路,是巨鹿面臨的課題。
思路決定出路,而出路總比困難多。“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落實好特色產業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在于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金,做好特色文章”。選擇合適的產業并發展壯大形成特色,是提高扶貧效率、攻堅克難的關鍵。在探索發展過程中,巨鹿得到了多方支持和幫扶,自身也下了不少功夫。
幫扶是促進地方脫貧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國家外匯管理局便是幫扶巨鹿脫貧的中央單位。外匯局定點扶貧巨鹿23年以來,從干部互派交流、資金支持到項目對接等多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歷任局領導多次親自深入巨鹿進行調研和慰問。2003年,外匯局幫助巨鹿建成了門戶網站巨鹿扶貧信息網,并在近期進行了升級。信息化平臺和“互聯網+”為巨鹿的扶貧注入了活力。外匯局先后有7批12名干部在巨鹿掛職。外匯局的干部視野開闊、工作干勁足,既能把握經濟發展的脈搏和當前的金融政策,又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將扶貧與產業結合起來,實實在在解決群眾生產和發展中的疑難問題。現任巨鹿縣副縣長趙棣華來巨鹿掛職之前,已在外匯局工作了10年,對經濟金融工作非常熟悉。他到巨鹿后,直接深入到村,擔任了東辛莊村第一書記。他搞調研、摸情況,探索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的路子。在他的帶領下,村里組織流轉了300畝土地,引進了山東青州的一家農業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蔬菜大棚產業,切實提高了群眾的收益。東辛莊村不僅發展了經濟,還改善了民生,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從原來的貧困村變成了如今的美麗鄉村。西辛莊村第一書記高洪波掛職半年多以來,逐戶走訪貧困戶,梳理致貧原因,因戶精準施策。在推動產業項目方面,他引入投資將面臨倒閉的磚廠升級改造成新型環保磚廠,支持村里開辦服裝加工作坊,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解決就業。此外,他積極推動村民流轉土地參與杏博園、光伏發電項目,為貧困群眾和村集體增加收入。
巨鹿自身也從多方面不斷探索脫貧路徑。在政策支持方面,巨鹿加快林下經濟扶貧廊道的建設,創新推廣了“孵化式”“合作式”“帶動式”三種股份合作制產業扶貧模式,使更多的貧困群眾成為流轉土地賺租金、入園打工掙薪金、入股分紅掙紅金的“三金”新型農民。與此同時,巨鹿還著力推進光伏電站、農業孵化園、合作組織對貧困村的“三個全覆蓋”。特別是依托巨農投資公司融資建設的農業科技孵化園,覆蓋了10個鄉鎮的86個貧困村,并依托枸杞、金銀花、杏、食用菌和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起了果蔬采摘、旅游觀光等項目;同時,采取企業出資經營、村集體供地模式,為86個貧困村每村建設了一座300千瓦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成后,每個貧困戶年可增收3000元,每個村集體年可增收2.1萬元。一系列的措施開辟了增收新渠道,把更多貧困群眾吸附到產業鏈條上。
巨鹿縣委書記孫保祥告訴記者,脫貧工作需要以產業扶貧為主要方法和路徑,政府“搭臺”,群眾“唱戲”。巨鹿“1+5+7”產業扶貧新體系就是群眾脫貧的舞臺和陣地。“1”是依托國省干道沿線綠化帶,打造一個林下經濟產業扶貧廊道;“5”是重點打造現代農業綜合園區、“雙萬畝”現代農業園區、老漳河休閑農業園區、現代畜牧養殖業園區、杏博園園區等五個現代農業產業扶貧園區;“7”是大力培育杏、金銀花、枸杞、葡萄、蔬菜大棚、蘑菇和特色養殖七彩富民產業。
在金融支持方面, 2015年底,河北省推行的“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模式解決了貧困戶的資金難題。政府搭臺增信、銀行降檻降息、企業農戶成貸、保險兜底保證,建立了“政府、銀行、農業企業、農戶、保險公司”五位一體的農業合作貸款模式,打通了一條從貧困農戶到銀行的信貸“綠色通道”。巨鹿政府則設立了巨美、巨農等8個投融資平臺,以及包括產業引導基金、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新醫藥產業引導基金、新能源發展基金、中小企業過橋續貸基金在內的5只基金。其中的“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可以為巨鹿一批符合政策發展方向、產業發展方向且具備上市潛力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中小企業過橋續貸基金”則由財政資金專項用于墊付即將到期的銀行貸款,以破解企業續貸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真空”難題。
在科技和人才支持方面,巨鹿加大了對人才的獎勵和對新技術的獎勵,引進高端研究人才,建有全省首個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專家工作站,以及2個省級技術中心(服務平臺)、3個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后工作站,還組建了縣域經濟發展顧問專家庫。巨鹿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為農業發展把脈,制定了《巨鹿縣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指導和幫扶力度,規范對龍頭企業的內部管理;同時,積極幫助龍頭企業與河北農業大學、石家莊農科院等實現校(院)企聯合,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巨鹿的產業發展已初具特色。一是特色農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巨鹿縣引導群眾立足資源優勢,“一村一品”,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畜則畜,發展設施蔬菜、金銀花、枸杞、紅杏、小雜糧、食用菌種植產業以及養殖產業,拓寬了貧困群眾的就業創收渠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增加,目前已有95家家庭農場,172家合作社,12家小型農業公司。經過努力,“巨鹿金銀花”“巨鹿枸杞”和“巨鹿串枝紅杏”已獲得國家級地理標志證明和商標品牌認證,金銀花還被評為河北省名優區域公用品牌。2016年,現代農業綜合園區被確定為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同時推出了樸耕高效農業科技孵化園、金炳誠葡萄產業園等新農業項目,還新培育了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合作示范社5家,家庭農場104家,比2015年翻了一番。
二是光伏扶貧穩步推進。巨鹿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覆蓋了全縣8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可以解決516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精準程度大大提高。記者看到,在張王疃鄉大留莊村村口,1200多畝的光伏板依次排開,光伏板下是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張王疃鄉鄉長王庚方介紹說,這個生態農業大棚光伏發電項目,是由河北陽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49兆瓦目前已經部分并網發電。光伏扶貧電站由扶貧基金和企業共同出資,收益分配給貧困戶、村委會和投資企業。貧困戶每戶一年可享受3000元的補貼,期限是20年;村里每年可以獲得兩萬一千元的收入。王庚方告訴記者,“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農光互補”模式,仍有探索的空間,下一步會嘗試種植食用菌等對光照條件要求不高的作物。
產業扶貧可以說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周期長。產業扶貧需要從地方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入手,依靠市場力量、撬動社會資源來推動扶貧。巨鹿的農業有自身的特色,“巨鹿三寶”等農產品的規模產量都已經具備產業化的基礎。然而,在農產品深加工和市場化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頸。
以巨鹿最具優勢的金銀花為例。巨鹿金銀花的耕種歷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朝萬歷年間,大規模種植也已有40多年的歷史。巨鹿金銀花目前的耕種面積達13萬畝,約占巨鹿64萬畝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巨鹿黑龍港流域的堿性土壤適合金銀花耕種。巨鹿的金銀花屬于樹形金銀花,葉片大、色濃綠、花枝粗壯、花蕾緊湊、耐鹽堿、抗旱、便于采摘,屬于金銀花中的上品。被人稱為巨鹿“金銀花之父”的解鳳嶺,經過多年改良培育出的當地品種“巨花一號”,盛花期畝產可達200公斤,比其他地區高出兩三倍。
巨鹿一直將金銀花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來發展。可以說,種植金銀花給農民提供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一畝小麥畝產千斤,收入也就千元左右;而種植“巨花一號”,一畝地收入最高可達到2萬元。即使在價格低迷時,一畝地也可收入5000元。新誕生的“巨花二號”比“巨花一號”優勢更加明顯,增產可達30%以上。巨鹿政府與金銀花協會、農科院、林科院、扶貧辦聯合指導,形成了“政府+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管理模式。如今,巨鹿已經形成金銀花種植村287個,金銀花合作社28家。就設備而言,專業化的機械設備,具備了將金銀花初步烘干加工的能力;就人員而言,種植金銀花的個體農戶,從育種、栽培技術到初步加工,也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巨鹿金銀花不論從規模還是品質都位于全國前列,但其產業化規模和品牌知名度與其實際地位并不相符。目前,巨鹿的多數金銀花以初加工產品形式銷售,深加工的研發力度還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容易被模仿趕超,因而缺少核心競爭力。正是由于當地消化能力不足,個體農戶采摘的金銀花被田間地頭的外地商販以每公斤五六十元的價格收走,轉手賣到山東、河南等地,價格就漲到每公斤七八十元。作為金銀花最大產地的巨鹿對金銀花的價格缺少定價權,使得金銀花價格波動較大:好的年景可以達到每公斤300元,年景不好時會跌至每公斤50元,價格相差數倍之多。
巨鹿的金銀花目前大都為人工采摘,費時費力。而村里的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又導致勞動力人手不足。如果雇人采摘,工錢最少是一公斤10元,好的年景,工錢還會水漲船高。因此金銀花種植的勞動力成本很高。當地農民雖自主研發出了金銀花采摘機,但使用尚不廣泛,難以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采摘。價格波動大和勞動力成本高,導致了種植農戶的收益不穩定,也使得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種植存在障礙。
產業發展鏈條中,如果只有前端的生產環節,科技研發、深加工、市場銷售的后續環節對接不能跟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產業鏈條要向下游充分延伸,才能提高效益和收益。
目前巨鹿已有三豐銀杞、灝華、巨水、達之康等一批金銀花加工企業,開發了金銀花茶、金銀花飲料等產品,但尚未做大做強。孫保祥很清楚,巨鹿優質的金銀花、枸杞等農產品要走出“質優價不高”的怪圈,需要有龍頭企業帶動,以形成集群效應,以點帶片,以片帶面,全面鋪開,重點推進,從農業全產業鏈中要增值收益。只有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金銀花的附加價值,才能使巨鹿金銀花產業成為真正的優勢產業。

2006年底,國家外匯管理局時任副局長李東榮(左二)赴巨鹿縣慰問。

2007年底,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左二)赴巨鹿縣慰問。

2009年底,國家外匯管理局時任副局長王小奕(前排左三)赴巨鹿縣慰問。

2011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楊國中(前排右二)赴巨鹿縣慰問。

張王疃鄉大留莊村光伏發電項目。
為了突破農業產業化的瓶頸,巨鹿進一步明確了“抓農業抓出工業來,抓農業產業化抓出工業龍頭來”的發展方向,即以農業園區為突破口,加快壯大精深加工企業群體,并做強龍頭企業,以推動特色農業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孫保祥告訴記者,巨鹿希望借助金銀花的種植基礎和優勢,圍繞著金銀花下功夫、做文章: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對金銀花進行高端設計,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鑒于金銀花的新醫藥產業開發難度大,不可能一步到位,巨鹿先從食品、保健品做起,將原材料就地深加工,通過開發功能性營養保健食品,來提高巨鹿農產品的附加值。
產業化發展既要苦練“內功”,也要借助外力。巨鹿一方面在現有的三豐豪澤等食品企業的基礎上開發和實施高端中藥保健食品產業化項目,扶持出當地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另一方面,也注重借助京津冀一體化的優勢,著力引進一批中藥制藥、中藥化妝品領域的龍頭企業。為吸引一批國內知名中藥企業落地,巨鹿正在建設綠色、無公害的金銀花規范化種植基地(GAP),著力打造全國中藥材產業基地。在新醫藥產業方面,巨鹿已經引進在建的京鼎穆拉德生物醫藥產業園,主要開展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精提取加工、保健食品及新藥的研發生產等,有望將其打造為新的產業龍頭。
在地區特色資源稟賦的基礎上,通過各項扶植政策的支持開發特色產業,短期內可以帶動貧困群眾的收入增長;但長遠來看,仍然要結合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才能形成增收的長效機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方向,能夠真正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提高農民收益。”孫保祥說。這也是巨鹿的長期發展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思路,巨鹿構筑了“三基、四新、五特、一中心”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三基”,即機械裝備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三大基礎產業。“四新”,即以動力鋰電池、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以金銀花、枸杞等深加工為主的新醫藥產業,以水上娛樂、觀光采摘為主的新興生態旅游以及以縣鄉村三級“醫養一體、兩院融合”機構為主的新型健康養老產業。“五特”,即中藥材、設施蔬菜、小雜糧、肉雞養殖加工、林下經濟食用菌種植五大農業特色產業。“一中心”,即以“美麗古郡”為目標,加強縣城建設,打造“邢臺東部商埠中心”。

東辛莊村從貧困村變成如今的美麗鄉村。

西辛莊村新型環保磚廠。

東辛莊村設施蔬菜。

東辛莊村果樹種植。
孫保祥表示,巨鹿未來準備將特色農業與大健康產業、鄉村旅游緊密聯系,進而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在成功舉辦了24屆巨鹿紅杏商務節的基礎上,今年3月,巨鹿又圍繞串枝紅杏這一特色產品,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杏花節,吸引了周邊40多萬人次參觀游覽。與此同時,巨鹿正在積極推進實施全國首個以杏為主題的“巨鹿縣杏博園”。該項目占地3000余畝,將建設成為集森林公園、美麗鄉村建設、休閑采摘于一體的生態游園區。
巨鹿著力在全產業鏈農業的基礎上,從特色農業觀光等領域發展新型旅游業。按照規劃,巨鹿推出了雙萬畝休閑采摘園、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老漳河休閑農業園區、畜牧養殖示范區4個萬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其中,雙萬畝生態觀光采摘園被評為“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省級生態觀光園”。此外,該縣正在憑借陽普光伏農業大棚發電項目,沿老漳河兩側大力發展農家樂、垂釣園等配套設施,打造光伏發電與旅游產業相融合的經濟帶。
圍繞大健康產業,孫保祥表示,要將巨鹿的金銀花、枸杞等中藥材種植加工延伸開來,構建起包括健康醫療、健康養老、康養旅游、健康食品四大產業板塊和“醫、藥、養、游、食”五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按照計劃,下一步巨鹿將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健康旅游產業,重點開發農家樂、鄉村體驗游、休閑游及藥材種植采摘、古法工藝體驗、中醫藥文化普及等旅游活動,推動旅游業與醫療、保健、養老等的有機融合,打造特色鮮明的巨鹿旅游品牌;到“十三五”末,大健康產業將形成全產業鏈條格局,成為巨鹿個性化的區域名片,并支撐巨鹿實現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產業扶貧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如何將自然資源優勢有效轉化成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是脫貧的關鍵。巨鹿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具備一定的基礎,并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推進,已經落地開花。隨著巨鹿進一步做精、做深特色產業領域,引入龍頭企業“活水”,激活產業鏈條,產業精準扶貧結出的碩果,定會如同這綴滿枝頭的紅杏般香飄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