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文卿 編輯/林鋒
國際油價總體有望繼續上行
文/劉文卿 編輯/林鋒
鑒于全球原油供應會因產油國延長減產協議繼續收緊,而原油需求則會因主要原油需求國經濟形勢良好而繼續增長,預計2017年下半年,國際油價總體呈上行趨勢。
2017年年初至今,國際油價總體呈現區間震蕩走勢,波動重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移,首行Brent價格多數時間在50—57美元/桶區間波動。支撐油價上漲的主要動力有三個方面:一是OPEC和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OPEC主要產油國達成15年來首個聯合減產協議,并自2017年1月起開始正式減產,聯合減產規模接近180萬桶/日,使原油供應大幅收緊,全球原油市場再平衡進程開啟;二是一季度中、美等國家經濟出現明顯回暖勢頭,推動原油需求進一步增長;三是市場對特朗普上臺后推行刺激政策的預期逐漸降溫,令美元走低,加之法國大選、敘利亞沖突和朝鮮半島局勢引發市場緊張情緒,也對油價構成支撐。但由于美國頁巖油產量恢復增長以及利比亞、尼日利亞等國產量開始回升,產油國減產效果并不明顯。此外,主要國家去庫存進程緩慢,也令油價漲幅總體受限,維持區間震蕩。
目前,OPEC和非OPEC主要產油國已決定將減產協議繼續延長至2018年3月底,減產規模維持不變。從后市看,筆者認為,產油國減產將推動原油市場繼續平衡,全球原油庫存有望加速下降,因此,下半年國際油價總體會受到支撐,繼續維持區間震蕩,且波動重心會上移。以下,筆者將通過對供需變化、美元走勢和市場避險情緒等影響原油走勢主要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來預判原油的未來走勢。
從供應側看,主要產油國已在5月25日維也納會議上決定將減產協議延長至2018年3月底,延期9個月,減產規模維持不變。OPEC國家產量的上限仍為3250萬桶/日,比2016年10月基準水平減產120萬桶/日。其中:沙特減產50萬桶/日,伊拉克減產20萬桶/日,阿聯酋和科威特分別減產14萬和13萬桶/日,委內瑞拉減產10萬桶/日,安哥拉減產8萬桶/日,阿爾及利亞減產5萬桶/日;伊朗產量凍結在379.7萬桶/日;利比亞、尼日利亞繼續享有豁免。11個非OPEC國家將繼續參與聯合減產,減產規模仍為55.8萬桶/日。其中俄羅斯減產30萬桶/日。產油國合計減產175.8萬桶/日,約占全球原油供應量的2%。
從后市看,主要產油國將于11月30日在維也納舉行下一次會議,目前沒有進一步延長減產協議的計劃。但沙特能源部長表示,11月會議存在討論延期的可能性。未來市場將重點關注三個供應端因素:一是產油國減產的執行情況;二是產油國實際原油的出口水平;三是美國頁巖油產量的增長以及利比亞、尼日利亞產量回升的速度。
在產油國減產執行方面,沙特能源部長已表示,本國原油產量將維持當前水平,不會超出限產配額;俄羅斯也表示,會繼續履行減產義務,并將2017年產量預期由1106萬桶/日下調至1098萬桶/日。在沙特和俄羅斯兩大參與者承諾減產的情況下,預計產油國將繼續保持較高的減產執行率;但隨著庫存水平的下降,部分國家產量可能會出現回升。
在產油國實際出口水平方面,普氏船運的數據顯示,OPEC國家減產已經導致出口量出現大幅下降,4月份出口量已降至2393萬桶/日,比3月份大幅減少了112萬桶/日,同比減少58萬桶/日。進入三季度后,沙特等中東國家將進入夏季用油高峰期,國內原油需求將比一季度高50萬—80萬桶/日。在各國執行減產協議的背景下,中東國家將會因增加國內市場的供應而進一步減少原油的出口量。
在其他增產國家方面,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統計,截至5月19日,美國原油產量已超過930萬桶/日,較去年低點反彈90萬桶/日,接近2015年7月達到的960萬桶/日的歷史高位。其增量主要來自頁巖油,特別是Permian區塊。目前,美國原油鉆機數持續回升,新增鉆機大部分集中在Permian地區。EIA預計,若WTI價格保持在50美元/桶,美國原油產量到年底將增至965萬桶/日,比當前水平再增加35萬桶/日左右。盡管增幅明顯,但仍無法完全彌補主要產油國減產帶來的供應缺口。與此同時,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產量回升前景仍不穩定:利比亞油田受技術問題影響產量再度回落;尼日利亞Forcados原油出口能力可能到年底才能全部恢復,產量增長空間有限。此外,北海油田將在8—9月份進入檢修高峰期,檢修將影響產量45萬桶/日左右。
綜合以上因素,預計下半年全球原油供應將進一步趨緊。此外,從市場心理來看,美國產量回升因素已經被納入市場預期中,對油價上行總體趨勢的影響有限,而一些預期之外的供應中斷風險,還可能對油價構成短線支撐,比如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產量回升速度不及預期、美灣夏季颶風、委內瑞拉經濟形勢惡化造成大幅減產等。
此外,在原油庫存方面,隨著產油國減產收緊了原油供應,自3月底開始,美國和歐洲原油庫存已經開始下降。截至5月19日,美國原油庫存已連續7周減少,比3月底降低1920萬桶,汽油和餾分油庫存均已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北半球主要國家進入原油需求高峰期后,預計全球原油市場將進一步趨緊,去庫存進程有望加速,美國原油庫存會繼續減少,OECD原油庫存水平將下降50萬—100萬桶/日;到2018年初,原油庫存有望回歸至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
在需求側,一季度以來全球經濟保持溫和增長態勢,原油需求穩步攀升。預計新增需求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等非OECD國家,且下半年需求增量有望高于上半年。
從主要國家的需求來看,中國方面,工業回暖將繼續帶動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數據的測算,1—4月,中國表觀原油需求同比增長63萬桶/日,特別是燃料油和原油焦同比分別增長了7萬桶/日和10萬桶/日;同時,柴油需求的降幅也大為收窄。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利好政策的作用下,中國下半年原油需求有望繼續強勁增長。另據國家發改委的公告,1—5月份,國內又有5家地方煉廠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共計1208萬噸。新增的進口原油使用配額將在下半年集中進入市場,從而會進一步增加中國對原油的進口需求。
印度方面,在2016年12月進行貨幣改革后,印度經濟形勢一度低迷;但自今年2月份起,經濟秩序已逐步恢復,原油需求回歸強勁增長軌道。預計該國全年原油需求增量為19萬桶/日。
美國是OECD國家原油需求增長的領頭羊。上半年美國經濟繼續穩健復蘇,勞動力市場、個人消費和制造業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1—5月,原油需求同比增長22萬桶/日。下半年是美國傳統原油需求高峰,目前SUV等大排放量汽車銷量維持增長勢頭。三季度駕駛季期間,汽油需求有望再創新高。此外,在油價反彈和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下,美國能源行業強勢復蘇,上游勘探開發活動持續增加,也將對美國餾分油需求構成強勁支撐。
從美元指數的未來走勢看,美聯儲最新公布的5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對美國經濟增長表示樂觀,支持盡快開始緊縮政策。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會維持年內漸進加息節奏,在6月和9月加息兩次,并在12月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其中,6月加息概率超過80%,總體有助于美元走強。不過,由于市場已對加息有充分預期,同時特朗普政府在醫改和稅改計劃的推行上屢屢受挫,下半年經濟刺激計劃順利落地的前景并不樂觀,因此美元上行動力不足,對油價影響有限。
從市場情緒方面看,5月份法國大選結束后,歐元區分裂風險大為弱化,特朗普就職后推行的各項政策也大致符合預期,加之中東地區和朝鮮半島地緣沖突熱度減退,主要市場風險基本得到釋放,避險情緒有所降溫。后期市場將密切關注特朗普稅改立法進程、英國脫歐談判進展以及德國和意大利大選等政治事件。目前來看,下半年歐洲各國大選引發政治風險的可能性較小,市場沒有明顯的避險需求,從而會對油價構成一定支撐。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歐洲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有所加劇,突發的恐怖襲擊事件則有可能造成國際油價短線承壓。
總體來看,由于美元承壓對油價影響有限,加上市場避險情緒有所降溫,原油本身的供需變化仍將是影響油價走勢的主導因素。在供給側,預計2017年下半年主要產油國將保持較高的減產執行率,且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三季度中東國家出口量還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進一步抽緊全球原油供應。盡管美國頁巖油產量將繼續增加,同時利比亞、尼日利亞等國產量也可能回升,但并不足以完全抵消OPEC減產效果。在需求側,鑒于目前主要原油需求國經濟形勢良好,原油需求將會繼續增長,全球原油市場去庫存進程也有望加速。預計到2018年年初,OECD原油庫存將恢復至正常水平。在原油市場加速平衡的背景下,預計國際油價總體呈上行趨勢,三季度首行Brent波動區間為50—57美元/桶,四季度波動區間為53—60美元/桶,總體較上半年波動區間有所上移。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