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羊
鹽田開發看轉型
——新灘、灌東等鹽場轉型發展紀行
■ 鐵羊
最美人間四月天,花紅柳綠入畫圖。暖春鹽城,和風細雨、春意蕩漾。4月9日一大早,我們一行旅友駕車前往鹽城濱海新區,體會新灘、灌東等蘇北傳統老鹽場在沿海大開發中的精彩轉型。通達的城市高架,洋溢著城市快速發展的蓬勃氣息,高速公路兩側,農村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的新時代田園風光好似連綿畫卷,舒展鋪陳。
上午九點多,取道高等級海堤公路,已是艷陽高照。2015中國·鹽城沿海濕地公路自行車大獎賽就在風光旖旎的海濱公路舉辦,灌東新材料產業園作為終點站,舉行了盛大的頒獎儀式。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頭罾鹽場,下車伊始,極目遠望,沿海大開發的熱烈氣氛撲面而來。作為鹽城的立市之本、發展之源,生態建設是旅友們共同的話題,隨著“一片林”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的建設,鹽城將逐步構建和優化沿海生態廊道,建設連接長三角、環渤海兩大經濟圈綠色生態走廊。
這個綠色生態和沿海產業經濟帶,就是剛剛成立的鹽城濱海新區。新灘、灌東鹽場作為新區主要地域,構成新灌臨港產業區,還包括濱海港區、港城以及周邊相應區域,東臨黃海,面積近500平方公里,深水海岸線80多公里。南北串連長三角和環渤海兩大經濟圈,還是千里淮河生態經濟帶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門戶。
2013年深秋,蕭瑟秋風中的萬頃不毛,樁機聲此起彼伏、鏗鏘傳來,新灌臨港產業區在沿海大開發的歷史答卷上,落下濃墨重彩的第一筆……三年多時間,1000多個日夜的堅守,過去萬頃鹽池和鹽堿薄地,如今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景象。

時近十點,我們來到灌東鹽場“現代漁業園”。
新灘、灌東鹽場融入沿海大開發,轉型觀念、綠色發展,鋪設65公里砼道路、建造涵閘近400座、架設養殖區電路200多公里。建設現代農業園區19萬畝,打造生態觀光農業,積極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充分利用退轉鹽田灘地資源,以“現代漁業園”“生態養殖基地”為龍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選擇行業2家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共建15萬畝集中連片標準化、品牌化淡水養殖,以項目建設帶動產業轉型。占地面積300畝的現代漁業服務區也即將實施。


晌午十一點多,在三圩鹽場,旅友們饒有興味地觀摩了海鹽生產工藝,并和現場扒鹽的職工熱烈交談,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住房以及子女入學、工作情況。現場職工們紛紛表示歡迎沿海大開發,這是利在當代、惠及后世的好事,是沿海群眾翹首以盼的最大實惠。
鹽場職工們高興地說,現在工資性收入已經從2012年的一千多元,上漲到現在的三千多元,住房也由過去的草房、磚混房搬進現代化住宅小區。
“革命傳統不能丟、海鹽文化要傳承”。在談到海鹽文化傳承時,現場一位管理人員深情地說,鹽城是新四軍浴火重生的紅色城市,有“蘇北延安”之稱。新灘、灌東鹽場及周邊是當年新四軍重要的根據地,被譽為“華中銀倉”。值得欣慰的是,鹽城正在依托“一片林”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和“特色小鎮”建設,挖掘沿海自然風光、海鹽文化、紅色文化傳承等文化旅游資源,建成串聯在沿海生態廊道上的璀璨明珠。
一路歡聲笑語,旅友們來到灌東現代產業園。標準廠房占地445畝,建設廠房面積23萬平方米,已有電氣、環保、新材料等9個項目入駐,并全部實現達產。產業園通過政策招商、服務留心,優化招商政策配套,用服務的心態開展招商工作,不斷有新項目入駐。同時,創業園還充分利用標準廠房屋面20萬平方米,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年收益達980多萬元。
從產業園出來,前面正在道路施工。向導介紹說:“正要請你們看呢!我們這里造路可跟別處不一樣”。旅友們帶著疑惑,跟隨向導來到施工現場。現場工程技術人員介紹說,這里成陸晚,地基松軟,必須進行“人造硬殼層”地基構造。在軟土地基上構造形成綜合硬土層,改善軟土受力特性,使沉降變形限制在允許范圍內。與常用處理工藝水泥攪拌樁相比,不僅每平方米路面可節約300多元,而且還加快了施工進度。“技術就是發展力”,一位旅友發出由衷的感嘆。
歷時3年,新灌產業區累計完成路橋基礎投資17億元。建成各種等級道路24條,總長約100公里,建設了橋涵閘站等路網連接工程,實現了“七通一平”。2017年年初,計劃再興建東西、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各3條、100多公里,優化內聯外通能力,串連區域各功能板塊,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中午十二點多,在灌東公司職工餐廳,員工們正在用餐。餐廳邊上擺放著一幅幅展板照片。
向導幫我們買來飯票,我們一邊排隊打飯,一邊和職工們交流。一位職工指著展示板上的照片,激動地說:“這是過去的土房子、木板橋;這是我們現在的新小區、大馬路、現代化的大橋”。
一位在職工食堂就餐的“小老板”興奮地說:“我原來覺得在鹽場沒出路,就到外面打工去了,現在回來創業辦廠,政策好、服務好、效益更好。”向導介紹說,這位“小老板”開辦的企業生產電器產品,有100多名員工,經營很是紅火。“他是鳳還巢、下金蛋吶!”現場一位員工形象的比喻地說,詼諧的話語引發笑聲飛揚。
稍事休息,驅車東行。沿著風光旖旎的海濱公路,在春意盎然、綠樹掩映的鄰里中心北側,是在建的新灘自來水廠。向導介紹說,水廠總投資達3億元,占地面積110多畝,設計總規模20萬噸/日,今年5月可實現局部供水。


沿著寬闊的海濱公路,繼續驅車緩行,和風輕送,前方遠處樓宇卓立、新穎別致。向導說,那是新灘片區的人才公寓和專家工作室,鄰里中心有行政商務、商業配套、幼兒園、體育館等。拐進內部道路,前方綠樹掩映著鱗次櫛比的居民樓,散發著濃郁的現代化小區氣息。據了解,新灌片區已經建成兩個鹽民小區,并進行了環境改造、綠化美化、景觀配套和社區智能化建設,并通過協議價或置換等形式,推進鹽民向市民轉化。讓沿海大開發的舉措,盡快變成群眾看得見、享得到的實惠。
新灌產業區建設適如一面“雙面繡”,一面是精心保護的生態環境,另一面是風生水起的臨港產業。一幅繡品,兩面春秋,各領風騷。
三年多時間,片區鹽土改良和綠化專項資金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綠化面積37萬平方米、栽植喬灌木21萬株、地被小苗1900萬株、鋪設草坪15萬平方米,建設適應性苗木基地80余畝。
今年又追加投入鹽土改良和綠化專項資金9000萬元,還建成相關綠化園區112.5畝,并對鹽民小區、街道進行綠化美化和景觀配套,提升居住環境質量。
站在高處,放眼遠眺,藍天白云之下的濱海港分外壯麗,海風獵獵,車來船往,一派繁忙景象。
濱海港建設條件優越,是江蘇沿海建設10萬噸級以上碼頭投資最省的港口之一。鹽城港口群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開通了多條國際航線。并有沿淮內河港口,是淮河流域內陸省份的出海門戶。鹽城現有灘涂680多萬畝,約占江蘇全省七成之多,建設用地規模達130多萬畝,集深水大港和大面積建設用地于一體。這與沿海其他地區土地資源緊缺、岸線碼頭資源短缺、環境容量超限,形成鮮明對比。
據向導介紹,濱海新區發展要素富集,隨著一批國企和龍頭民企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電力、煤炭、天然氣、輕質油、冷熱能等能源要素富集,臨港產業大格局已經搭建成形。
鹽城濱海新區將加快建設一體化集疏運體系,融合深水大港稟賦優勢和港產城要素,依托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和海濱自然風光建設,港口匯聚資源、港城提供服務、港產實現支撐、腹地保障產業落戶,打造產業走廊和生態共建良好循環經濟體系。
五點多鐘,滿目夕照。我們驅車前往月亮灣,海風送來人笑語,綠樹掩映新港城。
海濱游樂場,水上摩托飛濺著浪花,紅衣綠裳在波峰浪谷間穿行。游艇往來穿梭,習習海風送來陣陣歡聲笑語。岸邊游人往來如織,有的是一家人輕松散步,其樂融融;三五成群的小孩,在沙灘上盡情嬉鬧;藍天白云之間,飄飛著各種花式風箏。微風細浪,海沙綿柔,漫步在淺水區,輕舞慢搖,那是人與自然和諧親近的曼妙體驗。
駐足黃海之濱,正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節。近側綠樹掩映、花草繽紛,遠處春潮奔涌,藍天白云間鷗鳥飛翔。濱海新區正以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壯美情懷,在江蘇沿海開發、“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宏圖上,激情揮灑屬于鹽城的時代篇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灘鹽場)
(編輯:程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