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陳少偉/
2017年一季度機電產品進出口情況簡介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陳少偉/

2017年1~3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額為4439.3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5.8%,占全商品比重為49.3%;出口2719.2億美元,增長5.2%,占全商品比重為56.3%;進口1720.1億美元,增長6.6%,占全商品比重為41.2%;貿易順差999.1億美元,增長2.9%。3月當月,進出口總額為1654.6億美元,增長6.0%,其中出口1012.5億美元,增長9.1%,占全商品出口比重為56.1%;進口642.1億美元,增長1.6%,占全商品進口比重為41.0%;貿易順差370.4億美元,增長25.1%。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跡象的進一步顯現,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以及國家促進外貿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機電外貿趨勢整體向好。
(一)對主要市場出口增長
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對北美洲和歐洲市場出口分別為571.6億美元和545.3億美元,增長10.4%和10.2%,對這兩個主要市場出口合計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41.1%。其中對美國出口537.8億美元,增長10.4%,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19.8%;對歐盟出口486.1億美元,增長9.0%,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17.9%;對俄羅斯出口43.2億美元,增長25.9%。一季度,我國對亞洲市場出口1302.0億美元,增長0.4%,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47.9%;其中對日本出口170.4億美元,增長2.1%,對越南、印度、臺灣省和馬來西亞分別實現9.2%、9.6%、10.8%、27.4%的增長;對香港地區出口418.2億美元,下降6.4%;對韓國出口113.6億美元,下降5.5%。一季度,我國對拉丁美洲市場出口144.4億美元,增長9.6%,其中對巴西出口31.9億美元,增長45.9%,對墨西哥出口48.9億美元,增長5.4%;對非洲出口95.2億美元,增長9.3%,其中對南非出口14.1億美元,增長19.4%,對阿爾及利亞出口11.6億美元,增長43.2%;對大洋洲出口60.7億美元,增長9.8%,其中對澳大利亞出口42.4億美元,增長11.0%。
(二)出口加工貿易優于一般貿易,進口一般貿易優于加工貿易
一季度,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266.0億美元,增長6.2%,占機電產品出口的46.6%,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1128.3億美元,增長4.3%,占機電產品出口41.5%,占比下降0.3個百分點。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586.3億美元,增長0.5%,占機電產品進口的34.1%,占比下降2.1個百分點;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797.1億美元,增長16.2%,占機電產品進口的46.3%,占比提高3.8個百分點。海關特殊監管區出口下降13.8%、進口增長1.3%,占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分別為5.8%和13.7%。
(三)重點機電產品進出口向好
一季度,我會監測的27大類機電產品中(約占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92.2%),有19大類出口實現增長,約占總出口額的71.5%;8大類出口出現下降,約占總出口額的20.7%。在出口增長的產品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零附件出口398.2億美元,增長8.6%,其中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占78.1%。電子元器件出口307.0億美元,增長3.4%;電工器材出口221.5億美元,增長8.4%;日用機械出口149.2億美元,增長9.5%;家用電器及零件出口139.1億美元,增長6.8%。通信設備及零件延續2015年以來的下降趨勢,一季度出口379.3億美元,下降8.3%;消費類電子產品及零件出口52.0億美元,下降31.6%;光伏產品出口48.6億美元,下降10.9%;電動機、發電機及發電機組出口31.2億美元,下降0.1%;自行車及其零部件出口12.8億美元,下降8.9%。
進口方面,我會監測的27大類產品(約占進口額的87.6%)中有18大類進口實現增長,約占進口總額82.9%,9大類進口下降,約占進口總額4.7%。其中電子元器件進口687.1億美元,增長10.4%;汽車及其關鍵件、零附件進口195.8億美元,增長22.1%;電工器材進口115.9億美元,增長5.5%。
(四)東中部地區出口回升,西部地區進口增幅明顯
一季度,東部地區機電產品出口2251.3億美元,增長2.5%,占全國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的82.8%,占比回升0.5個百分點;進口1410.5億美元,增長2.9%,占全國進口總值的82.0%,占比下降1.6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出口208.7億美元,增長10.7%,占全國出口總值的7.7%,占比提高0.6個百分點;進口131.4億美元,增長6.3%,占比提高0.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出口210.6億美元,下降9.4%,占全國出口總值的7.7%,占比下降1.0個百分點;進口141.1億美元,增長22.3%,占比上升1.2個百分點。
(五)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優于三資企業
一季度,三資企業出口1563.3億美元,增長4.9%,占比57.5%,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出口254.8億美元,增長7.0%,占比9.4%,回升0.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899.9億美元,增長5.4%,占比33.1%,與去年同期持平。
同期,三資企業進口1158.9億美元,增長6.6%,占比67.4%,與去年同期持平;國有企業進口160.7億美元,增長3.0%,占比9.3%,下降0.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口400.2億美元,增長8.5%,占比23.3%,下降0.4個百分點。
(六)廣交會機電產品出口景氣指數回升,企業出口信心提振
121屆廣交會期間,機電商會先后對1100余家次企業進行了抽樣問卷和走訪調研。根據調查問卷測算,第121屆廣交會機電產品出口景氣指數為51.1,高于50的榮枯基準線,較119屆廣交會(50.1)高出1.0個百分點,較120屆廣交會(49.8)高出1.3個百分點,為近兩年最高值。企業出口預期向好。55.8%的企業預計2017年第二季度出口將實現增長,該比例較119屆(37.4%)和117屆(48.9%)均有大幅提高,為近3年的最高值;預計全年出口增長、持平和下滑的企業分別占56.1%、26.4%、17.4%,預計增長的企業占比較120屆增加13.3個百分點,企業信心顯著提振。企業在手訂單增加。42.7%的企業在手訂單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21.3%的企業增長超過10%,38.6%的企業在手訂單持平。與119屆相比,在手訂單持平的企業占比增加了24.8個百分點。此外,23.4%的企業庫存有所下降,65.3%的企業庫存持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企業“走出去”重點方向。
我國企業依托“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海外投資意愿提升,全球市場布局步伐加快,機電產品對外貿易由單一商品貿易向投資并購和國際化經營并舉的轉型初見成效。
(一)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用工等成本壓力仍大
去年以來國際市場大宗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企業感受到一定壓力,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影響當前出口的最主要因素。調查顯示超77.3%的抽樣企業認為原材料成本提升,較119屆(48.4%)提升約29.0個百分點,其中35.1%的企業認為成本上升10%(含)以上。此外,42.7%的企業表示外貿營銷費用增長;38.8%的企業表示用工投入成本增長,甚至有企業表示,保持員工隊伍穩定、保證員工待遇已成為影響企業生存的頭等大事;33.7%的企業表示設備投入成本增長。
(二)中低端產品領域無序競爭有所加劇
調查顯示,近五成企業反映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間惡性低價競爭時有發生。采取虛報價格高出低進等手段騙取出口退稅,低價惡意擠占海外市場,以及“山寨”業內知名品牌銷售假劣產品等現象仍然存在。本屆廣交會(一期)投訴站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投訴案件125宗,其中專利類投訴102宗。一些家電和電子消費品展區的企業表示,新產品剛上市即有低價仿品陸續流入市場,給企業維權造成很大困擾。
(三)企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仍需加強支持引導
近半數問卷企業表示研發投入加大,近2成企業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較上年同期提升,自主品牌占出口比重在30%(含)以上的企業為29.4%。同時,企業也反映在創新研發和自主品牌推廣過程中仍存在資金、人才、渠道拓展等方面問題。為吸引高端人才,企業往往選擇在東部地區、沿海城市甚至歐美等國設立研發中心,配套設施、住房、教育等成本也相應提高;開展海外營銷體系建設周期長、投入大,企業資金壓力大。
針對以上問題,企業提出希望政府能夠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合理調控原材料價格,建立原材料價格預警機制,及時預報解讀原材料價格走勢;適應當前企業用工人口的結構變化和新特點,完善用工和社保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制定、推廣團體標準以及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營造良好競爭環境。調整研發資金投入布局,強化產業研發投入而非只注重基礎科研,設立機制引導研究性人才向研發性人才轉變;加大品牌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