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振馳
御風敬偉
文/商振馳

張敬偉 紅妝 69cm×69cm 2016年
世人的敘文都用“重言”,找有名望的人寫,敬偉兄反其道而行,囑江湖上并無名號的我為之,用“輕言”,是因為我和他相知甚深的緣故。我和敬偉兄是大學同學,上學時,我們朝夕相處;藝術上,我們同出大瓢先生之門;畢業后,過從甚密。我欽佩他的人品畫品,若以益者三友言之,他是當之無愧的。
敬偉兄長于寫意花鳥,十幾年來,不求聞達,每日與花花草草為伴,以筆墨紙硯為友,沉醉于色墨幽靜,隱逸于小庭,精心守護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在自己營造的道場里修行不輟。作為一個畫種,寫意花鳥屬于中國文化的外化,沒有中國文化的根,就開不出寫意花鳥畫的花,談寫意花鳥畫離不開中國文化類型的分析。
錢鐘書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類型,是“顯學”和“隱學(或謂玄學)”兩條線交織發展的結果。“顯學”重事功,是發展的明線,在社會承平之時起重要作用,傾向于解決社會現實問題;“隱學”則幽微,是支撐發展的暗線,在社會動亂之時拔亂反正,傾向于解決社會思想精神問題。寫意畫能在中國出現,并發展成代表性的表現方式之一,也是中國文化的“顯學”和“隱學”交織發展的結果。“顯學”是重再現,具雕琢之美,“隱學”是重表現,具自然之美。雖然“顯學”是發展的明線,但在錢鐘書看來,“隱學”才是推動發展的真正動力,這也就是為什么花鳥畫從源頭的“徐黃異體”發展為“水墨為上”,這其中,重表現的自然之美起了重要作用。顯然, 隱學是“里兒”,顯學是“面兒”。作為“里兒”的“隱學”精神注重的是內心的真實,體現在藝術上,就是重視表現物象的精神風骨,表現作者內在的精神訴求。敬偉的胸襟懷抱和情趣追求也正是寫意花鳥畫的這種“隱學”特質的體現。有人把藝術作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再現自然,在自然觀照中展現萬象之美;第二種是表現自我,在自我觀照中發現自我價值;第三種是借助對自然或自我的觀照對藝術家生存的當下作出回答。四年的本科教育和十幾年的刻苦砥礪,使敬偉有能力輕松駕馭前兩種藝術層次,但是,作為有擔當的藝術家,他沒有滿足于對物象和自我價值的發掘,而是努力通過對自然和自我的觀照對他的時代作出回答。
敬偉出生于1978年,而1978年至今的三十幾年,正是中國歷史上獨有的時代。正如英國歷史學家亨利所說:任何一個民族從非工業化到工業化的轉化過程都會經歷一個整體的民族浮躁期。這個時期,舊有的價值觀的崩塌和新價值觀的建立交織在一起,會對故有的價值觀盲目地否定,又會對外來的價值觀盲目地吸收。中國的轉變比亨利所言更甚,它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是物質極度匱乏向消費文化的轉變。這三十幾年,中國文化的不自信和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相互作用,撕裂著所有的文化作者的心靈。
因此,他的作品中,較少見到傳統文人的程式化題材和表現方式。他的題材,有兒時田邊常見的雜草野花,也有道旁綠化帶常見的植物。他選取題材的這種錯位,一種是沒有人工痕跡的極致,另一種是有人工痕跡的極致,正是他對農業文明慢節奏和工業文明快節奏生活的一種判斷,這種判斷帶來的撕裂感,時刻困擾著他。即使有傳統的題材,他也選取對象的悠然自得的一面,更加突出題材的慢節奏,看來,在快節奏和慢節奏之間,他更傾向于慢節奏。他選的題材,沒有盲目地從文人畫中簡單套用,對于傳統題材,他重視發現對象的精神內涵,賦予它們全新的審美價值,引導當代人的審美訴求。對于新題材他重視發掘對象的生命力方面的精神內涵,表現對象的原處的生命狀態。他的表現方式,重視平鋪直敘,不常使用傳統的起承轉合方式。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不易獲得賞心悅目的效果,他只有在平常中創造不平常,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無限,這樣,無限的重復就成為他的不二法門。秘境的表達恰恰也是他的藝術追求,雖然還是原來的筆墨,但他的理念卻轉向了對秘境的營造。秘境的營造對筆墨的要求更高,原來濃淡干濕焦的武藝現在顯然不夠用,在筆、墨、水、色、紙之外他加入了肌理的因素,這使他的作品在秘境上又推進了一步。
敬偉在作品中對慢節奏的贊美、對秘境的營造都沒有讓自己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中,而是對這個時代的人們的精神狀況的啟迪,力爭為大家創造精神棲息之所。這樣,敬偉以自己的藝術為以擔當、奉獻為旨歸的隱學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腳。
西哲狄德羅說“現代的精致是沒有詩意的,真正的詩意在歷經不變的原始生態中”。現代人追求的各種精致離詩意越來越遠了,敬偉以詩意生活為旨歸的人生選擇是他藝術高度的根本。他為自己取堂號,曰“御風堂”,大有列子之遺風,生活中他更是有一種高蹈欲仙的做派。所以,我常想:是風御敬偉呢,還是敬偉御風?天知道!

張敬偉 暗香 69cm×138cm 2016 年

張敬偉 夏日 69cm×69cm 2016年

張敬偉 誰道花無百日紅 69cm×138cm 2016 年

安 洋
安洋,弘洋齋主人,山水畫家,滿族,生于河北承德,現居北京。師從著名畫家王文芳、王闊海先生。2012年畢業于北京畫院,現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新漢畫專項研究與山水畫創作研究生班,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理論與創作專項課題研究生班。現為中國國家工美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東城美術家協會理事,(ICAD)國際商業美術環境藝術設計師。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藝術評定稱其為最具收藏潛力的畫家。
作品參展
2008年中國美術作品年鑒《紅葉知秋染江天》榮獲一等獎并出版畫集;
2010年首屆“和諧中國杯”全國美術作品大賽《鐵壁雄關》榮獲一等獎;
2011年7月,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建黨90周年”書畫大展《江山千古秀》榮獲二等獎并出版精品畫集;
2012年10月,被北京市教委評為“朝陽學習之星”“首都市民學習之星”;
2013年7月,作品《清流》入選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書畫大展;
2013年8月,中國武警上海市總隊收藏其作品《泰山松云圖》;
2013年8月,中央電視臺“軍民魚水情,共筑中國夢”將軍、部長、書畫名家作品展,其《太行秋韻》榮獲一等獎并被中視頻道收藏;
2013年9月,新疆烏魯木齊文聯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全國名家書畫邀請展,其《佛山金輝》《山水清音》作品入選,被亞歐藝術館永久珍藏;
2013年10月,中國建材第五屆全國書畫大展作品《山水情懷》榮獲二等獎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
2013年12月,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首屆公仆杯書畫展”,其作品《雪域高原》入選并入編作品集;
2014年1月,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中國區協會舉辦“我的中國夢”書畫大獎賽 榮獲一等獎,并出版作品集;
2014年2月,中國國學出版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年鑒》一書中其作品《山境水情》《秋韻》《山居秋暝》《山清瑞雪圖》入選年鑒;
2014年2月,下旬出版《神州》雜志兩會期間專題報道“臨流聽泉 峰巒疊起”——青年畫家安洋被山水滋養的大山情懷,得到了兩會委員的高度贊賞;
2015年5月,作品《山清瑞雪圖》《秋風盡染層林醉》《清江麗影》入選《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年鑒》,被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永久珍藏;
2015年6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其作品《靜夜》《家山新雨后》《山雨欲來》由中國郵政出版發行郵票、金幣紀念冊;
2015年7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民族博覽》為其做專題訪問;
2015年8月,《世界書畫報》華語專版為其整版報道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好評;
2015年8月,《全國百名書畫家》《名家肖像》為其出版專輯和專題訪問;
2015年,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邀請做專題重彩畫課題研究;
2016年8月,江西南昌美術館舉行“山水情懷”安洋國畫作品展,江西衛視、江西電視臺六套《藝術與收藏》、江南都市報,南昌晚報等媒體做了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