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思勤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務實推進,為內蒙古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蒙古應把握和利用好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區位帶動作用,用好用活先導區、試驗區、經濟合作區、保稅區等各種政策疊加的優勢,加快推進沿邊地區開放平臺整合發展,創新拓寬對外開放形式,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創新和完善沿邊開放發展大平臺
(一)積極打造經貿合作新高地
借鑒云南、廣西“邊境特區、境內關外、自由貿易、封閉運作”沿邊開放模式,深入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逐步形成一個經濟高度開放、投資高度便利、貿易高度自由、監管靈活高效、營商環境一流、體制機制完善的邊境自由貿易示范區,進一步擴大沿邊開發開放。內蒙古要大膽嘗試改革開放新舉措,在與俄蒙合作中可以借鑒中馬(來西亞)“兩國雙園”國際園區合作模式,推進中俄、中蒙在各國經濟腹地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彌補各自邊境地區合作生產要素欠缺、帶動力不足等發展制約因素,率先建立符合市場化、國際化和法治化要求的園區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形成改革創新先行園區,為自治區全方位開放探索積累經驗。
(二)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
推進在呼倫貝爾先導區復制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先進區后報關、保稅展示交易等海關監管服務改革項目,繼續深化無紙化通關作業改革,擴大區域通關改革范圍,推進口岸“三個一”通關業務改革合作,同時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向高端制造、物流、研發、維修、銷售、結算六個方向優化轉型發展,創造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為申報建設中國(內蒙古)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做好準備。
(三)推動口岸經濟統籌發展
建議內蒙古重點鐵路、公路口岸各有側重發展進出口貿易、加工貿易、物流營運、跨境旅游和金融等服務貿易;積極擴大航空口岸開放,培育和發展空港經濟;以口岸城市及鄰近區域為載體,以聚集于口岸的有關產業為基礎,以綜合運輸體系為支撐,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推進口岸城市建設。
二、推動投資貿易和人員往來實現大暢通
(一)大力發展邊境貿易
推動中俄蒙三方邊境貿易加快發展。支持滿洲里互市貿易區與綜合保稅區聯動發展,實施綜合保稅區保稅備貨、互貿區集中交易。推進中俄滿洲里—后貝加爾斯克互市邊民貿易區擴大開放。大力發展邊境小額貿易,推進“邊小產品+落地加工”貿易模式,繼續支持邊境小額貿易企業發展能力建設。支持邊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邊貿企業報關理貨能力。加大邊貿市場建設,建立邊貿信息監測系統,深化邊民貿易改革,推進邊貿產業園建設,鼓勵互市產品落地加工。加快建設進出口加工園區。以“海拉爾—赤塔—喬巴山”次區域范圍內俄蒙農業和礦業資源富集地為重點,合作建設資源開采加工、建材生產、農業開發等產業園區,爭取納入國家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鼓勵擴大機電設備和資源能源進出口。支持建設原油、木材、農畜產品進口資源落地加工基地。
(二)促進運輸便利化
積極推動中俄、中蒙雙邊汽車運輸協定。積極解決跨境運輸車輛牌證互認存在的范圍及樣式不明確、管理系統不支持等問題,推進跨境運輸車輛牌證互認,為從事跨境運輸的車輛辦理出入境手續和通行提供便利和保障。積極發展口岸跨境物流,著力打造區域物流通道,改善區域物流條件,建設口岸物流園區。加快呼倫貝爾中俄蒙國際會展中心、海拉爾中俄蒙國際物流園區、滿洲里國際物流產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口岸開放平臺建設,提高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等開放平臺發展水平,完善提升沿邊地區開放合作功能。
(三)加大投資便利化力度
根據我國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資源稟賦,結合俄羅斯、蒙古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資重點領域與項目,制定對俄蒙投資戰略。以民營、國企聯合,跨省區聯合等方式合力參與俄羅斯、蒙古國建設與投資。同時要重視開發項目的前期調研、論證與評估,規避潛在風險。重點推動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國際通道項目,鼓勵市場主體以PPP、BOT等多種模式或組合模式參與合作建設。
(四)積極完善人員往來便利措施
滿洲里、二連浩特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在公共服務管理政策方面先行先試。加強與俄蒙協商合作,推動允許兩國邊境居民持雙方認可的有效證件依法在兩國邊境許可范圍內自由通行,對常駐滿洲里、二連浩特從事商貿活動的非邊境地區居民實行與邊境居民相同的出入境政策。允許境外邊民憑出入境管理證明辦理工商登記,在試驗區各類市場上從事經營活動,放寬入市商品范圍。
三、合作發展中俄蒙國際化大旅游產業
(一)探索創新跨境旅游新模式
配合國家修訂《邊境旅游暫行管理辦法》,積極爭取放寬邊境旅游管制。盡快推動簽署“中蒙互免團隊旅游簽證協定”,放寬中俄旅游團隊人數和時間限制。爭取國家盡快批準開通中蒙、中俄邊境旅游線路的全國異地辦證,允許戶籍所在地已經實行按需申領護照的國內居民參加邊境旅游。開發邊境旅游網上申請平臺。允許邊境旅游團隊靈活選擇出入境口岸。優化自駕車出入境旅游審批程序,授予邊境城市自駕車出入境旅游審批權限,積極推動簽署雙邊出入境自駕車(8座以下)管理的有關協定,方便自駕車出入境。
(二)加快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
爭取國家批準設立滿洲里、二連浩特、阿爾山等跨境旅游合作區。制定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與周邊國家就區內旅游資源整體開發、旅游產品建設、旅游服務標準推廣、旅游市場監管、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積極與對方國家簽訂合作協議,允許游客或車輛憑雙方認可的證件靈活進入合作區游覽。重點發展“大湖三角”,包括俄羅斯的貝加爾湖、蒙古國的庫蘇古爾湖、中國呼倫貝爾湖跨境跨區域旅游線路。近期重點推動滿洲里-紅石、二連浩特-扎門烏德、阿爾山-松貝爾跨境旅游區建設,同時開發若干條中蒙俄自駕游環線。
(三)積極打造全域旅游發展模式
以滿洲里、二連浩特等重點沿邊城市為依托,積極探索“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建設邊境旅游試驗區。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為到邊境旅游試驗區的境外游客簽發一年多次往返出入境證件。推行在有條件的邊境口岸設立交通管理服務站點,便捷辦理臨時入境機動車牌證。
四、打造“八面來風”的國際會展大舞臺
廣西憑借中國—東盟博覽會,搭建了融合政治外交、經貿合作、人文交流于一體的重要平臺,博覽會常辦常新,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幅提升了廣西開放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借鑒廣西經驗,內蒙古一定要抓住“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契機,以中蒙博覽會為依托,打造我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業。重點拓展中蒙博覽會的國際視野,創新辦會形式,豐富辦會內容,向全世界開放中蒙博覽會的大門,迎八方來客,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博覽會。同時整合內蒙古現有展會資源,集中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展會。提升中俄蒙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中俄蒙國際冰雪節、中蒙俄經貿合作洽談會、中蒙國際那達慕等重大展會節慶活動層次。 建議成立自治區國際博覽會事務局等專業機構,以專業化管理和經營推動內蒙古國際會展業轉型升級。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