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深入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的重大舉措,也是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教育督導條例》要求,切實推進《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提出的“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制度,開展對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務等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的綜合督導”的實化與細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是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后的重要戰略部署,體現了國家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要求省級政府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自主確定教育發展的省級規劃目標和工作重點,負責區域內教育改革發展和穩定。具體包括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統籌城鄉教育的發展、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統籌保障教育經費投入與教師隊伍建設等。這也是制定《辦法》評價內容的主要依據。
教育督導是《教育法》規定的教育基本制度之一。實踐證明,教育督導在保障“兩基”歷史任務完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重大教育政策項目落實、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督促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解決、科學服務教育決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督導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依法治教的重要環節,是保障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辦法》的出臺,是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推進管辦評分離,督促政府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手段與路徑。總體來看,《辦法》有三個主要亮點。
一、對督導結果的運用作出明確規定
按照《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提出的“認真開展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度,引導地方政府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要求,《辦法》第十四條指出,評價結果作為對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對履行教育職責不到位、整改不力、出現特重大教育安全事故、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將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采取適當形式對有關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對比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提出的“評估結果作為評價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教育行政工作業績的重要參考”,我們可以發現,《辦法》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參考”到“依據”,使結果運用趨于“剛性化”,顯示了國務院切實推進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決心。當然,要使《辦法》執行性更強,還需要就評價結果的使用出臺細則、把評價結果的使用情況進一步細化,增強評價結果使用的操作性和嚴肅性。
二、體現了逐步推進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思路
《辦法》第二章明確了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各項內容,是一個系統、完整的評價內容體系,為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正確履行教育職責提供了正面清單。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政府履職工作呈現出復雜性、困難性的特點,《辦法》充分考慮了這方面因素,明確“評價工作每年開展一次”,“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當年重點任務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年度評價工作重點、實施細則”,這樣可以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估工作進行整體安排,針對人民群眾反映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回應,既突出評估工作重點,又可以避免全方位的評價導致省級政府疲于應付,反而取得不了好效果的局面。
三、重視發揮第三方專業機構的作用
《辦法》第九條明確了第三方專業機構的職能和定位,即“第三方專業機構受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委托,根據督導評估指標,利用國家統計數據和調查獲得的系統數據,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監測評估,面向社會和學生開展滿意度調查,每年6月底前形成年度監測報告”,體現了國務院重視發揮專業機構優勢和作用的導向和決心。從近年來的實踐經驗看,委托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開展評估,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可以提高督導評估的公正性、專業性與獨立性。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政府工作既是監督,也是推動。在評估過程中,對于第三方評估機構發現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切實落實責任,抓緊整改,使政策落實成為一場“接力賽”,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