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
摸清地方立法需求,才能保障地方立法質量,更好地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特色鮮明,非常管用的地方法規。筆者以為應做好以下三點:
明確立法權限。新的立法法明確規定: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這就意味著,地方立法必須依照憲法、立法法和有關法律關于立法權限劃分的規定,不能超越法定的權限范圍,不能突破法律底線,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堅持問題導向。地方立法要在解決問題上下工夫,做事情,針對亟需應用法律解決的問題,充分做好立法調研和各項工作。就拿城鄉建設與管理來說,這一項牽涉部門多,涉及老百姓生活范圍廣,立法時應搞清楚哪些問題是當前馬上需要解決的,哪些是還需要再調研再論證的,哪些是要做長期規劃考慮的,分清輕重緩急,抓住“牛鼻子”有計劃有步驟地制定出符合城市建設實際的、切實可行的、老百姓滿意的法規。
堅持問需于民。地方立法是一項神圣的權力,憲法規定,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地方立法應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讓人民群眾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地方立法活動,使制定出的法規真正體現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反映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貫徹群眾路線,堅持問需于民,體現民情、匯聚民意、集中民智,把人民群眾期盼加強改進的事項作為制定地方立法的方向,把老百姓普遍關注的難點問題作為地方立法的著力點,敢于較真碰硬,不繞道走,把人民的發展意愿維護好實現好。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