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秀+周月娥
摘 要:地質項目經費是地勘單位的主要經費來源,也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因此,根據審計方法,從審計依據著手,以資金預算、資金使用和資金結算為審計重點,提出審計問題及處理建議。
關鍵詞:地質項目;內部審計;重點
中圖分類號:F81;F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7-0128-02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對資源儲備越來越重視,地質項目投入越來越大,審計工作也就尤為重要。地質調查、勘查項目是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專項資金和市場資金投入,用于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商業性地質調查工作設立的項目。這里討論的地質項目經費是指財政投資項目,不含市場投資。地質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資金預算的嚴肅性;二是資金使用的規范性;三是資金結算的程序性。因為有這三個特性,就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質項目審計的方法
地質項目專項審計方法主要采取追蹤資金流向法為主,以抽樣審計與詳細審計結合法、審計經驗判斷法和走訪調查法等為輔。審計人員通過資金流轉的各個環節檢查是否在資金流轉過程中存在“跑、冒、滴、漏”行為,在具體的審計業務中往往采取抽樣的方式確定樣本。審計路徑為:確定源頭資金總量→確定資金流轉環節→審查流轉環節資金的安全性→計算資金流轉的時間性→審查資金流轉末端的完整性→測試資金使用的合規合法性。審計人員還可以憑借職業判斷的敏銳性與直覺,根據審計經驗盡可能地揭示問題存在的真實;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直覺判斷,也可以選擇走訪調查的審計方法。對于財政投資地質項目資金,審計重點是資金的安全性,抓住這點確定審計方法就不難了。
二、地質項目審計的依據
(一)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
除了審計常規性依據外,由于地質項目具有行業性質,其資金管理有針對性,國家出臺的辦法有《地質礦調查評價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10]174號)、《中央地勘基金管理辦法》(財建[2011]2號)、《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10〕173號)、《國土資源部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13]80號)、《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預算編制和審查要求(試行)》(中地調函〔2010〕88號)、《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調查項目委托業務費管理的通知》(中地調函[2013]459號)等等,只有精通這些國家法律法規才能審計地質項目。
(二)以地方規章制度為依據
江西省有關部門針對地質項目經費管理也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如《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贛財建[2014]98號)、《江西省地質環境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贛財建[2013]85號)、《江西省地質環境項目概(估)算編制規定》(贛財建[2013]84號)、《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資金清算管理暫行辦法》(贛財建[2015]93號)等,審計人員應熟悉,掌握地質項目有關規定。
(三)以項目資金預算為依據
財政投資的地質項目在申請項目時,明確要求編制經費預算,且經費預算是設計文本的章節之一。相關財政部門對預算進行批復、業務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批復之后,地質項目才正式下達實施。經過批準的預算具有法律效應,也是審計依據之一。審計人員根據預算的具體金額和完成工作量審查項目費用支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三、地質項目審計的重點
(一)項目預算相關資料
收集項目專項管理規定,審計預算標準、預算依據和預算方法,查閱預算編制手續和審批手續是否齊全,審查立項批文是否齊全,這是審計人員審查之前的基礎工作。
(二)資金使用
地質項目經費主要用于人員費、辦公費、印刷費、水電暖費、郵電費、交通費、差旅費、會議費、專用材料和燃料費、咨詢勞務費、委托業務費、設備使用和購置費、維修費、用地補償費、其他相關費用等費用。按工作手段又分為地形測繪、地質測量、物探、化探、遙感、鉆探、坑探、淺井、槽探、巖礦測試、其他地質工作、工地建筑等費用。審計人員應根據票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結合項目預算,審查各項費用支出的真實性。審查時注意禁止使用大額現金結算。
1.委托業務費。一是審核程序上的合法性。委托業務有關管理辦法規定,單項委托業務費達到政府采購限額標準及以上的,按照政府采購法和招標投標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其他情況參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競爭性選擇項目承擔單位有關規定執行。確因特殊情況需要直接委托的,應經委托單位領導集體決定,經立項及設計階段技術與預算專家審核通過,二級管理機構同意方可直接委托。二是審核票據的齊全性,要具有合同(協議)、發票、工作量結算單。三是款項支付的合規性。所有款項原則上以銀行轉賬形式支付給被委托方,不允許支付給其他人;項目未完工之前按規定(或協議)付款。
2.勞務費。審核用工事項的真實性和票據齊全性,提供的票據主要有用工協議、身份證復印件、用工結算單、勞務費發放表簽字單和代開勞務發票,項目評審費需專家簽字表、評審意見及勞務發票。一般情況,臨時雇用民工及專家評審費可以用現金結算,其他用銀行轉賬給用工人員。
3.設備使用和購置費。項目預算中已編制設備使用費的,單位提供的設備按會計制度及有關規定計提設備折舊;對于需要租賃的設備,要根據預算審核設備型號、支出標準、租賃合同及發票。預算中已編設備購置費的,審核設備型號、設備數量、購置合同及發票。
4.用地補償費或青苗補償費。重點審查與村委會或個人簽訂補償協議、補償結算單、代開發票或村委會的行政事業收款收據、個人身份證復印件等,補償費轉入村委會或個人銀行賬號。
5.接待費、會議費、租車費等。如接待費、會議費和差旅費。國家或單位內部有開支標準的,按規定執行;如交通費等無標準的,提供單位內部制定的車輛使用規定,租用車輛的提供租車協議、用車結算單、租車發票和車輛行駛證。
《預算法》規定,支出必須以批準的預算為依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各項費用的支出需要以預算為前提,也是審計人員審核支出時需掌握重要的依據。
(三)資金結(清)算
地質項目完工后,需聘請審計部門、中介機構或專家組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結(清)算,審計人員主要依據結算有關管理辦法,審核結算的程序是否到位、項目結算金額依據是否充分、是否按有關規定辦理結算等。
四、地質項目審計問題的幾點思考
(一)預算執行問題
在審計過程中,經常發現經費預算與實際支出相差很大,主要是單位對預算編制重視程度不夠、技術人員與財務人員溝通不夠,預算執行過程中會計核算不到位等。地質項目經費按費用科目和工作手段二維形式列支成本,財務人員經常與技術人員溝通預算及成本開支情況,對照預算列支成本。預算與實際支出允許有差額,除人員經費、委托業務費、設備折舊費、出國費不能超預算外,其他非重點支出費用項目可在±10%范圍內調劑使用。
(二)委托業務費問題
委托業務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是手續不全,達到招投標的工程未招投標、該競爭性談判未實施競爭性談判、可以直接委托的又無集體決定會議紀要。地質項目中的部分工程一般是地勘單位委托下屬單位承擔,或委托同一法人的企業承擔,這種情況屬于自營,預算中不需編制委托業務費。如果地勘單位無相關資質的委托業務,必須按以上程序操作。
(三)勞務費問題
審計時發現,有的項目勞務費支付給項目負責人,有的項目一個人報銷大額勞務費,有的項目重復列支搬遷費用、青苗補償費等,甚至有的項目虛假支付少量勞務費等,問題形式多樣。勞務費支出時必須票據齊全,盡量以銀行轉賬支付,杜絕虛報冒領現象。
(四)結余資金問題
結余資金是指,項目工作目標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變化、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工作終止,而剩余的財政撥款資金。不同資金來源的地質項目對結余資金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中國地調局項目的結余資金必須按預算渠道返回財政;國外風險勘查項目根據《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專項項目驗收暫行辦法》規定,對于主要實物工作量沒有完成,結算經費小于項目預算差額的部分,按照財政撥款和配套資金的比例,折算后按預算渠道返回;對于主要實物工作量已全部完成,但結算經費低于項目預算經費80%的,按照財政撥款和配套資金的比例,折算后按預算渠道返回。中央基金項目根據《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資金預(結)算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按多退少補原則辦理有關結算手續。根據《江西省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辦法(暫行)》規定,在申報下一年度預算時,應將結余資金全部作為本部門下一年度預算的首要來源,統籌用于本部門重點項目支出。
當前,內部審計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挑戰期、轉折期,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和外部大環境的深刻變化,使內部審計工作在功能定位、職責范圍等方面也出現了趨勢性的新常態,地質項目專項審計工作也應適應新常態,創新思想觀念、技術方法,加強審計監督,促使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規范使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地質礦調查評價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10]174號).
[2]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辦法》(財建[2011]2號).
[3] 《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10〕173號).
[4] 《預算法》.
[5] 《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預算編制和審查要求(試行)》(中地調函〔2010〕88號).
[6] 《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贛財建[2014]98號).
[7] 《江西省地質環境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贛財建[2013]85號).
[8] 《江西省地質環境項目概(估)算編制規定》(贛財建[2013]84號).
[9] 《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資金清算管理暫行辦法》(贛財建[2015]93號).
[10] 《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調查項目委托業務費管理的通知》(中地調函[2013]4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