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明,鐘 鑫
(1.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 100125;2.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北京 100122)
耕地細碎化對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分析
——基于遼寧省新民市266戶農戶數據
張忠明1,鐘 鑫2
(1.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 100125;2.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北京 100122)
基于遼寧省新民市一手調研數據,通過構建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模型,對3個規模區間的玉米生產技術效率進行測算,并對影響各規模區間玉米生產技術效率的外生因素進行實證分析,重點考察耕地細碎化對不同規模區間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1)目前遼寧新民市不同規模平均玉米生產技術效率在85%以上,玉米生產技術效率隨規模擴大呈先增加后減小趨勢。(2)耕地細碎化對各個規模區間技術效率影響存在較大差異。耕地細碎化對1.00 hm2以下小規模農戶影響不顯著,對1.00~2.00 hm2小規模農戶和2.00 hm2以上大規模農戶這兩個區間均有正向影響。(2)年齡變量對小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有負向影響,受教育程度變量對大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影響為正,受農業培訓情況變量對大、中、小3個規模區間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均有正向影響。
細碎化;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技術效率;不同規模;玉米
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一直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國仍有2.2億農戶,戶均土地經營規模不到0.6 hm2[1],導致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這為擴大農業經營規模,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98×107hm2,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3.3%。然而,盡管我國土地流轉速度有所加快,但戶均耕地規模過小的格局仍沒有根本改觀[2],仍有相當數量的小規模、中規模農戶存在于農業生產領域,這種大規模、中規模和小規模農戶并存的狀態仍將長期持續。我國人多地少的現狀、土地平均分配的承包經營制度以及數次承包土地調整帶來了土地細碎化的問題。有調查顯示,細碎化浪費了我國農地有效面積3%~5%,并且顯著增加了經濟成本,使土地生產率降低了15.3%[3]。糧食作為土地密集型農產品,是我國受耕地資源狀況影響最大的作物,土地細碎化對不同規模糧食生產農戶均可能帶來技術效率損失,而通過提高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新常態下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因此,從不同規模的角度研究耕地細碎化對農戶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已有不少學者針對耕地細碎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包括土地細碎化對農業投入產出的影響[4-6],耕地細碎化對農業技術效率的影響[7-10],此外,有學者還對林地細碎化對農戶林業生產的技術效率進行了研究[11-12]。目前,現有文獻對耕地細碎化的影響觀點各異,多數研究傾向于土地細碎化不利于整體農業生產[9-10],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細碎化的土地與農業生產效率并不存在顯著的關系[13]或正相關關系[14]。梳理文獻發現,目前耕地細碎化對農業技術效率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細碎化對某一地區整體農業生產的影響,鮮有文獻在經營規模分類的基礎上開展研究。鑒于此,本研究基于不同規模農戶混合存在的經營現狀,利用遼寧省玉米主產區的微觀調查數據,通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來研究耕地細碎化對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以期為有針對性地提高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效率提供一定參考。
1.1 生產函數模型與變量說明
前沿生產函數模型由Aigner、Meeusen等提出,他們將生產率分解為技術前沿和技術效率,前者描述一定的投入要素組合與最大產出之間的關系,后者則為單個生產者的實際產出與前沿產出的差距[15]??紤]到隨機誤差的問題,選擇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方法對技術效率進行研究,隨機前沿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式(2)是式(1)的對數形式,Yit為第t時期第i個生產單位的產出量,Xit為第t時期第i個生產單位的投入量,t為時間趨勢項,f(Xit,t;β)為特定的生產函數形式,β為待估參數。Vit和Uit為兩個誤差項,二者相互獨立。Vit為隨機誤差項,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的正態分布,Uit是反映生產單元i的技術效率損失的非負隨機變量,獨立于Vit,通常假定服從均值為mit、方差為的半正態分布。e-mit表示第t時期第i個生產單位的技術效率水平,mit對應的函數為技術無效函數,其值越大表明技術效率越低。則樣本單元的技術效率函數可以表示為:


生產單元i在t時期的技術效率用下面公式計算:

式中,TEit為技術效率,E(*)為括號中數學式的期望值。當Uit=0時,TEit=1,表示該生產單元處于完全技術效率狀態,生產技術效率位于生產前沿面上;當Uit>0時,TEit在0~1之間,表示該生產單元技術效率有損失,生產技術效率在生產前沿面以下。
超越對數生產函數形式上相對靈活,且放松了常替代性假設,能夠較好地衡量生產函數投入中的交互影響,因此本文選擇超越對數生產函數作為前沿生產函數的具體形式,Evenson和Kislev按照農業生產技術的功能性特征將農業生產技術分為生物化學型技術(BC型)和機械型技術(M型)兩種類型[17],考慮到調研時間只涉及2013年,為截面數據,因此本模型不涉及時間趨勢項。本文將農業生產要素投入中的資本部分劃分為生物化學型資本投入和機械型資本投入,同播種面積、勞動力投入這兩項要素投入一并算入生產函數方程,具體為:


式中,Yi表示單位面積產量(kg/667m2),BCit為生物化學型投入(元/667m2),Mit為機械型投入(元/667m2),Ait為玉米播種面積(×667m2),Lit為單位面積勞動力投入(元/667m2)。βit為待估參數。
1.2 技術效率損失函數模型與變量說明
影響玉米技術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農地細碎化特征、農戶特征等。各因素解釋具體如下:
1.2.1 農地細碎化特征 衡量耕地細碎化的指標通常包括地塊面積、地塊數量、地塊距離指數、S指數(Simpson’s Index)、J指數(Januszewski’s Index)、I指數(Igbozurike’s Index)等[18]。本文結合已有學者的研究和實際所獲得調研數據的具體情況,用平均地塊面積來衡量農地細碎化特征。調研地新民市屬平原地區,土地較為平整,且農戶較多選擇代種或承包自有耕地周邊土地,因此,平均地塊面積能夠顯著表征農地細碎化情況。
1.2.2 農戶生產特征 以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農業技術培訓情況等表示。
根據設定的變量,設置技術無效函數為:

式中,Avei為平均地塊面積(×667m2),表征耕地細碎化程度對技術效率的影響;Agei為戶主年齡;Edui為受教育程度;Trai為受農業技術培訓情況;δi為待估參數,反映變量都技術效率的影響程度。
2.1 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用數據來自于本課題組對糧食生產大縣遼寧省新民市玉米種植戶的入戶調查。遼寧省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生產帶”,具備得天獨厚發展玉米種植的優越自然條件,是我國北方春玉米主產區之一,其玉米生產情況能夠代表我國北方春玉米生產水平和特征。根據新民市的主要農業統計信息,本文將婦心堡鎮、大紅旗鎮、大柳屯鎮、高臺子鎮、東蛇山子鎮與其他若干縣作為抽樣區域,然后在每個鎮隨機選擇3~4個村,每村隨機選擇10個農戶。農戶問卷調研在2013年4~5月進行。課題組對農業糧食生產投入產出情況、家庭成員基本信息情況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調查結束后回收問卷283份,其中有效問卷266份,問卷有效率為94%。
2.2 數據統計性描述
根據調查結果,從土地規模來看,受訪農戶戶均耕地面積為2.37 hm2,鑒于專家學者在規模劃分時通常將調研樣本農戶劃分為大、中和小規模,根據研究需要,在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調查樣本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及樣本分布特征等因素,也將樣本劃分為小規模、中規模和大規模3個層次:土地規模1.00 hm2以下的為小規模戶,有92戶,占總樣本的34.60%;土地規模1.00~2.00 hm2的為中規模戶,有91戶,占總樣本的34.20%;土地規模2.00 hm2以上的有83戶,為大規模戶,占總樣本的31.20%(表1)。從整體上看,212戶農戶平均單產達到362.51 kg/667m2。從投入要素上看,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物化學型投入達到247.05元/667m2,農業機械、農膜、排灌等機械型投入達到104.70元/667m2,人工成本為171.19元/667m2(表2)。

表1 農戶經營規模情況統計

表2 不同規模組農戶投入產出情況統計
從投入產出情況看,不同規模農戶間存在差異。中規模戶的玉米單產最高,達到373.99 kg/667m2;其次是小規模戶,玉米單產達到361.63 kg/667m2。大規模戶的玉米單產最低,為351.90 kg/667m2。從要素的投入來看,生物化學型投入隨經營規模的擴大呈先增多后降低趨勢,人工投入對規模擴大逐漸減少,且各規模區間人工成本差異較大。農業機械型投入隨規模擴大呈增加趨勢,大規模戶單位面積農業機械型投入最大。
2.3 不同規模耕地細碎化現狀
本研究中,平均地塊面積衡量了耕地細碎化情況。平均地塊面積越大,代表農戶經營的耕地相對集中,細碎化程度越小。從表3可見,在影響農戶技術效率的因素中,衡量耕地細碎化的變量——平均地塊面積均值為0.61 hm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遼寧新民市耕地細碎化情況,平均地塊面積與農戶玉米生產規模變化趨勢相同,隨經營規模增加呈上升趨勢。小規模戶的平均地塊面積最小、僅為0.36 hm2,大規模戶平均地塊面積最大、為1.00 hm2,細碎化程度低于小規模戶。
在影響農戶技術效率的其他變量中,年齡變量均值為2.67,顯示從事玉米生產農戶的平均年齡集中在30~45歲左右,各規模區間中小規模戶年齡最大、為2.77,中規模戶年齡最小,為2.53;文化程度變量的均值為1.94,顯示從事玉米生產的農戶文化程度以初、高中為主,中規模戶文化程度最高,其次是大規模戶,小規模戶文化程度最低;是否受農業培訓情況均值為0.49,隨著規模的擴大,從事玉米生產的農戶越傾向于接受較多的農業技術培訓。

表3 土地細碎化及其他技術效率影響因素統計描述
3.1 模型設定檢驗
通過單邊似然比對模型設定進行顯著性檢驗,考察超越對數函數模型和傳統的C-D生產函數哪個更適合。根據原模型與交叉項
為零模型兩者的似然之比構造檢驗統計量,變量間相互作用為零假設被拒絕,得LP= 214.7>α20.01(10) = 23.2,證明玉米各要素投入間的相互作用促進了玉米產出的增長,傳統的C-D生產函數會使估計結果不準確,表明超越對數函數模型設定正確。
3.2 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
3.2.1 參數估計結果 采用Frontier4.1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估計,參數估計結果見表4。

表4 隨機前沿生產函數估計結果
由表4可知,3個模型的隨機生產函數σ2值均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誤差項存在;且γ均在0.70以上,表明各規模區間玉米生產函數都存在技術無效,且技術無效比例達到70%以上。從估計結果上看,生物化學型投入對小規模玉米種植戶的技術效率有負向影響,且通過了5%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生物化學型投入的增加反而降低了小規模玉米種植戶的技術效率,該變量對中規模玉米種植戶和大規模種植戶技術效率的影響也是負向顯著的,說明在玉米調研地,從技術效率角度考慮,目前整體存在生物化學型投入過量的問題,在下一步生產實踐中,要特別注意農藥、化肥等生物化學型投入品的精量、減量使用;農業機械型投入對大規模和中規模農戶的技術效率有正向影響,農業機械型投入的增加能夠提高農戶的技術效率,而小規模農戶農業機械型投入影響不顯著,目前小規模農戶由于耕地細碎、平均地塊面積小等原因,農業機械的使用難以發揮其最大功用;播種面積這一要素投入對3個規模區間的農戶生產技術效率均有正面影響;勞動力投入隨著播種面積的擴大,由促進農戶生產技術效率提高,到抑制農戶生產效率提高,最后轉為對農戶生產技術效率影響不顯著。

圖1 不同規模技術效率分布情況
3.2.2 技術效率分布情況 從不同規模農戶技術效率分布情況(圖1)可以看出:(1)玉米不同規模種植戶生產技術效率呈現出“倒U型”規律。中規模玉米樣本戶生產技術效率水平最高,技術效率平均值達到89.85%,小規模和大規模玉米樣本戶生產技術效率均值分別為85.06%和88.70%,均小于中規模樣本戶水平。這一結論與屈小博[19]、劉七軍等[20]的研究結論類似,符合發展經濟學中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即倒U型曲線。因此,存在技術效率角度的“適度規?!保幠=洜I并非規模越大越好,適度規模經營才是提高區域整體農業生產技術效率水平的關鍵。(2)玉米樣本戶生產技術效率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傮w上看,全部樣本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最小值為60.69%,最大值為97.30%,均值為87.87%,樣本地玉米種植戶生產技術效率整體上還能上漲。(3)玉米不同規模種植戶技術效率水平差異明顯。如在平均技術效率最高的中規模樣本戶中,技術效率最大值為89.85%,最小值為63.79%。有63.41%的樣本戶技術效率高于90%,35.37%的樣本戶技術效率在70%~90%之間,僅有1.22%的樣本戶技術效率小于70%。
3.3 影響不同規模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的變動因素分析
通過對平均地塊、年齡、受教育情況和農業培訓情況這4個影響技術效率的外生變量進行估計,得出表5各規模區間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外生變量的參數分析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3.3.1 耕地細碎化 從單一變量角度考慮各個規模區間影響大小情況發現,衡量耕地細碎化的指標——平均地塊面積在中規模戶和大規模戶這兩個區間影響顯著,對小規模戶影響不顯著。平均地塊面積對中規模戶和大規模戶技術效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平均地塊面積越大,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越高,擴大單一地塊面積能夠提高玉米生產技術效率。這與多數學者研究的耕地細碎化不利于農業生產技術效率的結論一致,說明平均地塊面積的擴大,提高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優化了各投入要素資源配置,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效率。但估計結果中平均地塊面積對小規模農戶的技術效率影響也為正向,但不顯著,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小微經營規模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往往更傾向于用人工代替機械,因此,耕地細碎化對其技術效率并未帶來不利影響。
3.3.2 其他農戶生產特征 年齡變量對小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非效率項影響為正,年齡越大,小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越小。從事小規模玉米種植的勞動力多為老年勞動力,60歲以上勞動力占比達到23.91%,相當一部分老年勞動力是典型的風險厭惡型技術接收者,采用新技術、新品種意愿不強。對中規模和大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的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變量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中規模和大規模玉米種植戶受其影響不大,目前開展的玉米規模經營對勞動者年齡的要求并不高,勞動年齡對規模經營的限制越來越小。

表5 不同規模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估計結果
受教育程度變量對大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影響為正,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在大規模樣本區間,受教育程度越高,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越高。該變量對小規模和中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的表現較為一致,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受教育程度對中小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影響不大。
受農業培訓情況變量對大、中、小3個規模區間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的影響分別通過了10%、10%和5%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且影響均為正,說明在玉米種植戶中,受過農業培訓的農戶比未受過農業培訓的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更高。
本研究基于遼寧省新民市一手調研數據,通過構建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模型,對3個規模區間的玉米生產技術效率進行了測算,并對影響各規模區間玉米生產技術效率的外生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考察了耕地細碎化對不同規模區間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1)目前遼寧新民市不同規模農戶技術效率均已達到較高水平,平均技術效率在85%以上;玉米生產技術效率隨規模擴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即規模在1.00~2.00 hm2時技術效率最高,存在技術效率最高的“適度規?!保?.00 hm2以下農戶技術效率最低;同規模區間農戶的生產技術效率也存在差異。
(2)耕地細碎化對各個規模區間技術效率影響存在較大差異。耕地細碎化對中規模戶和大規模戶技術效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平均地塊面積越大,農戶玉米生產技術效率越高,擴大單一地塊面積能夠提高玉米生產技術效率。但對1.00 hm2以下小規模農戶影響不顯著。部分小微經營規模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往往更傾向于用人工代替機械,因此,耕地細碎化對其技術效率并未帶來不利影響。
(3)年齡變量對小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非效率項影響為正,中規模和大規模玉米種植戶受其影響不大,年齡變量對這兩個規模區間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的回歸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勞動年齡對規模經營的限制越來越小。受教育程度變量對大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影響為正,對中小規模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影響不大。受農業培訓情況變量對大、中、小3個規模區間玉米種植戶技術效率均有正向影響。
在上述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建議:
(1)鑒于玉米生產技術效率隨規模擴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因此要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一方面,要通過建立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制定規范的流轉程序、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等措施,引導和支持小規模農戶流轉土地,擴大經營規模;另一方面,要引導農民樹立科學的規模經營理念,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適度流轉土地,不盲目擴大規模。
(2)要通過各種措施逐步緩解土地細碎化問題。針對細碎化影響技術效率的問題,首先要堅持穩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搞土地調整,加快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確保土地細碎化不加??;其次,要出臺相應政策或設立專項基金,以中等規模農戶和大規模農戶為重點,引導他們與周邊農民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互換并地等方式發展集中連片經營,對互換土地的農戶給予必要的獎勵或表彰。
[1] 韓俊. 農業改革須以家庭經營為基礎[N].經濟日報,2014-08-07.
[2] 徐振宇,曹立杰. 小規模農戶的前途與經濟性質文獻評述與反思[J]. 商業經濟研究,2015(23):34-38.
[3] Zhang L X,Huang J K,Rozelle S. Land Policy and Land Use in China[C]. Organizat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 Development,1997:71-77.
[4] 盧華,胡浩. 土地細碎化增加農業生產成本了嗎—— 來自江蘇省的微觀調查[J]. 經濟評論,2015(5):129-140.
[5] 陳春苗,牛海鵬. 耕地細碎化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以遼寧省焦作市為例[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12(1):28-30.
[6] 許慶,田士超,邵挺,等. 土地細碎化與農民收入:來自中國的實證研究[J]. 農業技術經濟,2007(6):67-72.
[7] 黃祖輝,王建英,陳志鋼. 非農就業、土地流轉與土地細碎化對稻農技術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村經濟,2014(11):4-16.
[8] 連雪君,毛雁冰. 土地細碎化必然導致土地生產效率降低—— 對土地細碎化與土地生產效率研究的批判性分析[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09-115.
[9] 張海鑫,楊鋼橋. 耕地細碎化及其對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 基于超越對數隨機前沿生產函數與農戶微觀數據[J]. 資源科學,2012(5):903-910.
[10] 秦立建,張妮妮,蔣中一. 土地細碎化、勞動力轉移與中國農戶糧食生產—— 基于安徽省的調查[J]. 農業技術經濟,2011(11):16-23.
[11] 廖文梅,張廣來,周孟祺. 林地細碎化對農戶林業科技采納行為的影響分析—— 基于江西吉安的調查[J]. 江西社會科學,2015(3):224-229.
[12] 徐秀英,付雙雙,李曉格,等. 林地細碎化、規模經濟與竹林生產—— 以浙江龍游縣為例[J]. 資源科學,2014(11):2379-2385.
[13] Wu Z,Liu M. Land consolid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household crop produc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5,16:28-49.
[14] Tan S H,Heerink N,Kruseman G,et al. do fragmented landholdings have higher production costs? evidence from rice Farmer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P.R.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347-358.
[15] 潘美玲. 我國FDI生產率外溢的區域差異研究—— 基于面板隨機前沿模型[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8):9-16.
[16] Battese G E,Corra G S. Estimation of a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astoral zone of eastern Australi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7,21(3):169-179.
[17] 劉樹坤,楊汭華.中國玉米生產的技術效率損失測算[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5(3):389-395.
[18] 呂曉,黃賢金,鐘太洋,等. 中國農地細碎化問題研究進展[J]. 自然資源學報,2011(3):530-540.
[19] 屈小博. 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超越對數隨機前沿生產函數與農戶微觀數據[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7-35.
[20] 劉七軍,李昭楠. 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及灌溉用水效率差異研究—— 基于內陸干旱區農戶微觀調查數據[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2(10):1375-1381.
(責任編輯 崔建勛)
Influence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armer households of different scale—Based on the data of 283 farmer households from Xinmin,Liaoning province
ZHANG Zhong-ming1,ZHONG Xin2
(1.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Beijing 100125,China;2. China State Farms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Beijing 100122,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Xinmin,Liaoning,this paper measured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of three scale ranges,mad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xogen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scale ranges and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scale ranges by structuring SF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scale ranges in Xinmin,Liaoning was more than 85.00%,and it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scale enlarging. The influence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 differed greatly. Land fragmentation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small-scale households of being less than 1.00 hm2and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medium-scale households ranging from 1.00to 2.00 hm2and the large-scale households of being more than 2.00 hm2. Commonly,farmer’s age affected negatively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of small-scale range,educational level affected positively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of large-scale range,and agricultural training status affected the three ranges positively.
fragmentation;SFA;technical efficiency;different scale;corn
F323.211
A
1004-874X(2017)04-0152-08
張忠明,鐘鑫. 耕地細碎化對不同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分析——基于遼寧省新民市266戶農戶數據[J].廣東農業科學,2017,44(4):152-159.
2016-11-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273263);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0052015001-1-11);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ASTIP-IAED-2015-05)
張忠明(1984-),男,博士,工程師,E-mail:zzm8486@163.com
鐘鑫(1986-),女,博士,助理研究員,E-mail:hh8zhongx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