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玉福
『沙漠』里的『吉祥鳥』
文/甘玉福

十六年前的春夏之交,北方地區到了萬物復蘇、花蕾吐蕊的季節,人們擺脫了冬季寒冷的壓抑,自由地釋放著美好的心情。可是,剛剛調任的鶴崗礦業集團公司鐵路運輸部工務段工會主席的唐樹剛心情卻不輕松,而且時常緊皺眉頭。
上任伊始,他經過詳細調查,了解到全段近500名職工中,只有30多戶住樓房,大部分職工都住平房,其中還有部分危房,愛人無工作的占78%以上,有的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學、生病就醫,幾百元的工資入不敷出,生活極其貧困,直接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那些日子里,唐樹剛白天家訪,晚上回到家滿腦子是破舊的平房、簡陋的家具、襤褸的衣服和無奈的眼神……
幫扶解困不是喊出來的,唐樹剛要付諸行動。他首先來到最困難的謝鋒家,這一看讓他大吃一驚:簡陋的泥土屋不足30平方米,屋頂塌陷,屋里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臺黑白電視機。謝鋒患有嚴重的腰椎病無法上班,身患尿毒癥的妻子長期臥床不起,兒子一只手殘疾。過兩天就到春節了,不能讓這一家人過不去年。唐樹剛坐著出租車再次來到謝鋒家,帶來了大米、白面和豆油,并送上500元錢。謝鋒接過錢,眼睛里轉著淚花,激動地說:“唐主席,你拿來的這些東西我收下了,錢我不能要,我知道你也不是富人。”唐樹剛說:“老謝,我能幫到什么程度是能力問題。俗話說,有家不愁富,以后有什么難處告訴我,咱們商量著解決。”
常言道:年好過,日子難熬。為了讓謝鋒一家能徹底脫貧,唐樹剛用部里發給自己的安全獎給謝鋒的兒子交了學費,讓他學習電腦操作和維修,培養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孩子學業完成,唐樹剛又幫助他應聘到北斗計算機公司工作,每月有了收入,全家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謝鋒逢人便說,唐樹剛為他做的事,他永遠都忘不了。
他忘不了,那年妻子病危,唐樹剛親自幫助找車,聯系醫院,跑前跑后;他忘不了,妻子去世沒錢料理后事,唐樹剛拿出個人的800元錢墊付殯葬費,并和段黨支部書記親自參與料理后事,連一口水都沒喝;他忘不了,由于以前他在礦上受過工傷,還患有多種疾病,唐樹剛與行政領導協調,重新給他安排了工作……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唐樹剛所做的扶貧工作,在全體職工的期待和注視下很快就大見成效,逐漸“遍地開花”。在省總工會開展的第一輪“一幫一”活動中,唐樹剛選中全段最困難的養路工周文仲。周文仲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靠他的工資根本維持不了家庭生活,經常靠父母接濟。唐樹剛根據他的居住環境,從工會扶貧基金中給她貸款3000元,購買了兩頭母牛,組織工會勞力互助組幫他建牛廄,周文仲第二年就還清了貸款,日子從此走向富裕。
段里有個職工叫宋有玉,家住興安區偏僻的山腳下,妻子無工作,三個孩子上學,生活十分困難。唐樹剛通過家訪,看到他家的院子寬敞,就提議讓他家養豬。宋有玉聽后苦笑著說:“錢從哪里來呢?”唐樹剛拍了拍宋有玉的肩膀說:“老宋,工會幫你想辦法。”
在唐樹剛和段工會全體人員的幫助下,宋有玉的養豬項目緊鑼密鼓的張羅開了。沒有資金,唐樹剛擔保,在工會扶貧基金中貸款5000元;蓋豬舍缺少勞動力,唐樹剛調來工會勞力互助組幫忙;水泥、沙子送來了;鐵管送來了……不到兩天工夫,一個面積140平方米的豬舍建好了。宋有玉一家肯吃苦,飼養方法對頭,中秋節20頭豬出欄,一下凈掙一萬多元。為了感謝唐樹剛,感謝工會,宋有玉用車拉了一頭豬到單位,要給大家吃,被唐樹剛婉言謝絕了。
為了實現單位幫扶脫貧與職工主動配合脫貧的“雙重動力”,唐樹剛組織召開了脫貧座談會,讓脫貧職工講脫貧的經歷、效果和感受,大家聽后深受感動和啟發,特別是那些貧困戶,增強了脫貧的信心。
貧困,如沙漠一樣期盼著春雨的滋潤。干涸的沙漠,總是期盼吉祥之鳥銜來綠色。唐樹剛所做的一切,有如甘霖,播撒著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