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封郵件就泄密了嗎
《北方人》編輯部:
2015年7月26日,我進入某科技公司擔任財務總監,公司與我簽訂了一份為期1年的勞動合同和保守商業秘密的協議。2016年9月21日,我無意中將公司的財務數據及與其它20多家公司的商品采購價格等內部資料共50余份發到了我的個人郵箱,這一做法,很快被公司發現,公司老板表示,我泄露了公司的商業機密,罰款5000元,每月從其工資中扣500元,扣完為止。
請問:我雖違反了保密協議,但未給公司造成損失,也要賠償嗎?
王女士

讀者王女士:
根據《勞動法》第19條與《勞動合同法》第17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秘密的相關事項。如果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謂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即商業秘密應當同時具備秘密性、經濟性、實用性與保密性。可見,在一般情況下,勞動者承擔侵害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賠償責任需滿足以下三點:(1)勞動合同約定了保密義務的相關內容或公司規章制度有此規定,且已向勞動者告知或公示;(2)勞動者的行為侵害了用人單位法律意義上的商業秘密;(3)勞動者的侵權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
王女士雖與公司簽訂了保守商業秘密協議,但她是無意中將相關財務資料發到了自己的郵箱里,發現及時,沒有外泄,也未給公司造成實質損失,故不符合勞動者承擔侵害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賠償責任的三個條件,因此她不應受到5000元的罰款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