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妮,柴玉艷
(山東省青島第二衛生學校,山東膠州26630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全口義齒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王方妮,柴玉艷
(山東省青島第二衛生學校,山東膠州266300)
目的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全口義齒教學效果。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和傳統教學。結果實驗組理論成績和實訓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受到學生歡迎。
翻轉課堂;中職教育;全口義齒
全口義齒是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修復體,俗稱全口假牙。全口義齒工藝技術是研究全口義齒制作過程、技術、材料、器械設備及相關理論與實踐的一門科學,是口腔修復技術工藝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要求,要培養技能型衛生專門人才,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技能為核心”職教理念,突出技能培養。通過全口義齒實訓,學生能夠掌握全口義齒常規制作技能。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課前完成理論知識學習,而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教師更多地是去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課堂和教師角色發生了變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全口義齒教學內容多,如果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教學效果往往不佳。因此,筆者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學生歡迎。
1.1 對象
以山東省青島第二衛生學校口腔工藝技術專業2013級8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女24人(55.8%),男19人(44.2%)。實驗組女24人(54.5%),男20人(45.5%)。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師講解并示范實驗步驟,播放視頻,現場指導。學生觀摩學習并操作練習,由教師評分。
1.2.2 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教師將制作的課件、教學視頻等上傳到網站或班級微信群、QQ群,學生利用移動終端,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學習理論知識。課上,教師先讓學生講解相關理論知識,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解答學生的疑問,再進行相關實驗,學生自主探究全口義齒制作的方法和步驟。課后學生完成網站或班級群中發布的習題并上交。
1.3 效果評價
采用百分制綜合考查學生對全口義齒理論及實訓操作的掌握情況。
2.1 兩組理論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成績比較
由表1可知,實驗組學生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
2.2 兩組實訓操作成績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實訓操作成績比較
由表2可知,實驗組學生實訓操作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
3.1 翻傳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論水平
翻轉課堂教學中,基礎差的學生課前及課后可反復學習,從而有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網上擴展學習,增加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開闊視野及思路。課前學習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小游戲分割知識點,激發學生興趣并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教師通過對游戲結果的分析,了解學生理解的難點,課上重點講解。學生課后通過習題練習及拓展,提高理論知識水平。
3.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實訓操作水平
以往的實訓課學生只能操作一遍,大致了解全口義齒的制作流程。教師對制作好的全口義齒進行點評,指出學生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修改。翻轉課堂教學有充足的課時,突出對學生實訓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反復練習,進而培養了學生的耐心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糾正和肯定學生的實訓操作,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踐,用操作鞏固理論知識,內化知識,提高理論和實訓操作水平。
3.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課前制作微課、視頻及課件等,提高了教師計算機應用水平,鞏固了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課中解答學生疑問,指導學生操作,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實現了教學相長。課后對課堂設計進行反思,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引導教師與時俱進,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樂于學習口腔臨床操作技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改變了學生重操作輕理論、被動學習的狀況,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自覺性[2],對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只能從部分翻轉課堂循序漸進到全部翻轉課堂。此外,翻轉課堂結合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還可以使課堂教學煥發活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探索。
[1]王躍進,景先明.全口義齒工藝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宋小妹.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走進內科護理學課堂[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9):66-67.
G424.4
B
1671-1246(2017)13-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