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勉鋒
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育的一種必然趨勢,也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有創新、有個性的人。在教學活動中,以人為本, 努力實施素質教育,順應學生個性的要求,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既有目的又有方法,既有約束又無束縛,既有集體學習又有自己的活動范圍去自主、積極學習,使學生在走出中職校門的時候,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社會適應性強、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個性就是個體在物質活動和交往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系統。個性的形成主要受人體先天稟賦、客觀環境和教育后的內化過程等因素影響,是全面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種因素,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創造適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校體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努力營造具有創新特色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活潑地發展。
從個性的形成過程看,人的個性發展的最完善、最高級的形式,就是健康的個性。所謂健康的個性,從內部的心理機制來說,是一種與生理和諧發展的個性。中職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學習將來實際工作需要的理論知識、操作性強的技能,有較多的課余時間由自己支配,而且學生入校前體育知識、技能也存在差異。從事體育運動能增強肌肉活動的力量,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以及運動器官的機能,能使高級神經活動得到完善,從而促進學生從事運動所需的特殊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個性形成、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既有對學生統一的要求和標準,又有在此基礎上使每個學生發展個性的環境和條件,使其有較強的個性能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一、中職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
1.體育教師要突破傳統課程思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新時期的體育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習,運用新知識,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以便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深刻領會新課標,突破傳統思維方式,大膽進行教學創新,改進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充分體現現代化學校體育健康性、娛樂性、開放性等特征,創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不能偏愛體育成績好的學生,相反,更要關愛基礎薄弱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鼓勵。通過降低要求和難度等,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和體驗。同時,選擇滿足學生趣味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學練積極,充分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能力。
2.調查學生興趣,開設選項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中職學生學制為三年,開設四個學期的體育與健康課。新生入學時,調查學生興趣愛好。“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教師需要有發現的眼光,善于發現學生的獨特之處,并加以鼓勵引導才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所在,在課上或課外開設各種活動項目,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由選擇。課上可安排幾個不同教學模塊(即活動項目),讓學生自由挑選參加。課外可安排排球、足球、籃球等適合男生運動的興趣班,也可安排健身、舞蹈等女生感興趣的興趣班。這樣既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又豐富了教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并為學生的課外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3.提高學生認識,對性格不同的學生加強個性的教育
學生的氣質類型不同,在體育課堂上都會表現出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僅僅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注意觀察學生不同的體育個性,清楚學生具體屬于哪種類型的個性。從而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育個性,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不同體育個性的學生體育潛能的挖掘,使他們既得到鍛煉又能加強教育。展示自己的個性,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信心。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觀察學生思想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行為、特征;根據不同個性的行為,不同個性的思想去引導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不同的體育個性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充分地展示個性,達到既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術,又有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發展的目的。
二、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作用
體育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廣泛地參加社交活動,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得到他人的尊重,還可從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其自信與自尊,使個性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
通過體育活動,身體運動施加給機體感受器的刺激會在大腦中引起主觀意識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時間里,機體反復多次地感受某種運動形式,就會在個性上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使其終身受益,興趣得到滿足,內在的心理行為得到展示和肯定。
體育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參與項目活動中,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協同配合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等都得到培養、發揮,這無疑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競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方法
1.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的不同,采用分組教學
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會因為興趣,或喜愛某一種運動才自愿參加學習。學生的性格類型大概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兩種,外傾型性格的學生,活潑開朗,反應較迅速,身體素質較好,運動能力也強;而內傾型性格的學生,反應較遲鈍,一般體育素質較差,運動能力也較弱。在教學中,教師可按內、外向型兩種性格,結合其運動興趣而分組教學,因材施教,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教師在課上的組織與安排,就能得到學生們的積極配合。
2.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體育環境
針對中職男女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不同專業的特點,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責任感,培養優良的意識品質,進而展現自己的個性。
3.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科學引導
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盡可能地讓他們獨立進行活動,并提供更多的自由,變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被動驅使為主動追求。
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其自我活動的能動性,并給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主動來參加體育活動。
4.在體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訓練
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身心達到最佳狀態,以滿足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需要。
5.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
充分體現現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特征,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四、中職體育個性化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營造教學環境
為學生搭建施展個性發展的平臺,多提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我發揮、自我創新、自主練習。體育個性化教育離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離不開學生的主體參與。
2.注重因材施教
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及時給學生個別指導并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漸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處理好全面性培養和個性全面發展的關系。課堂組織應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不同的形式。
3.改革傳統評價
注重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把評價作為一種期待,巧妙地運用評價使學生體驗到老師的期望,進而轉化為一種積極行動。
4.教師是學生的“榜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尊重個性中發現個性,在發揮個性中發展個性,在發展個性中完善個性。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培養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在中職學生邁向社會之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個性發展是制約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體育運動與學生個性形成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經常有計劃地從事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刻苦和勇敢精神、自制力、果斷性、頑強性和紀律性;還可以提高和改善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改變不良的個性品質,完善和鞏固優秀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