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雁

一、引言
“活動教學課型”是中職德育課教學的主流課型,但怎樣設計活動,活動設計是否具有實效性,是否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活動教學課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而在采用活動課型開展教學時,必須持有多元化、“一課多講”的活動形式的觀念,并在設計活動教學課型時要以學生為本,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及選擇有效方式促進活動發展,提高課堂參與度。
活動教學法隨著課改走進了教師,走進了中職德育課堂,走進了學生。教師通過創設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做”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大大提高了德育課課堂教學實效。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在感受活動教學給課堂帶來益處的同時也發現了活動教學在實際運用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需求等生搬硬套的開展活動;開展的活動過多,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過少;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不夠突出,師生雙邊活動依然是教師主導下的“互動”;活動中學生的參與面不廣等問題。
如何讓活動教學更加有效,我們教研組以教師發展為主線,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充分利用教師的自我創造、各人專長,發揮特色,深入探討了“活動教學課型”在中職德育課中的創新運用與設計,進一步激活德育課堂,從而提高活動教學的實效性。
二、活動教學的內涵及其課型類型概述
活動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實現教學目標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各種操作、經歷、探究、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親身操作、感受體驗、主動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獲得知識,提高素質與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也稱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繁衍出不同活動教學課型。廣州市德育教研會教研員蔣老師以不同學習內容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劃分依據,將活動教學課型分為:認知任務活動型、活動體驗性教學、活動探究型教學和實踐活動型等四種基本課型。
那么,在中職德育課中運用哪種活動課型開展教學效果才理想呢?下文將進行一番探討。
三、以“一課兩講”的形式進行活動教學課型實踐
為了進一步探討課型適用性和有效性,筆者與我校江柳蘋老師以《職業生涯規劃》中《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一課為例采取“一課兩講”的形式對活動教學課型進行比較探討。江柳蘋老師采取“情境——探究式”(活動探究)活動課型在15級高管1班開展教學,筆者采取“實踐探究”(實踐活動)課型在15級電子商務2班開展教學。
(一)“情境——探究式”課型教學設計與效果
“情境——探究式”課型是一種讓學習者在合適的情境中自主探究、主動構建知識的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堂中,江老師通過創設“讀烹飪專業的小王畢業后開餐館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探究。
具體環節是:情境開始(問題①:讀烹飪專業的小王快要畢業了,他將面臨怎樣的人生選擇呢?)——情境展開(問題②:曾經在多次烹飪比賽獲獎的小王決定開餐館,開業需要哪些條件?體現了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情境發展(問題③:小王餐館開業后會遇到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體現了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情境深入(問題④:開業后餐館處于虧損狀態,小王應該如何應對?——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情境回顧(問題⑤:小王的餐館終于扭虧為盈,創業成功對自己、對社會有什么作用?)
這四個情境的設置一環緊扣一環,連貫性強,問題的設置清晰明了,且具有啟發性。整節課學生探究氣氛熱烈,小組競爭意識強。授課班級共有45人,主動回答問題的達31人,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回答問題兩次以上的學生達15人,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二)“實踐探究”課型教學設計與效果
“實踐探究”課型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實踐中探究知識,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課型。筆者針對學情和教學內容設計了以下活動:
分享創業、增強自信(學生觀看本屆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張偉欣同學的創業故事視頻)——展示項目,爭取入股(各小組代表展示課前擬定的創業項目,爭取獲得教師入股,并評選出最佳創業項目組,初步感悟創業者應具備的能力和心理素質)——啟動項目,共同經營(最佳項目組以創辦者的身份,教師和其他落選小組以股東的身份入股到最佳創業項目組,共同經營獲勝組的創業項目,并說出經營該項目所做的準備和應對經營虧損的解決辦法)。
課前,為獲得教師20萬元的投資,各小組都風風火火地融入到創業項目的設計;課中,各小組成員團結戰斗,組間競爭意識表現強烈,為獲得最佳創業項目組,各小組都使出渾身解數,擬寫最佳方案,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課后自主探究,描繪屬于自己的創業藍圖。可以說,整節課,組間爭優恐后,組內通力合作,課堂學習氣氛濃烈而又有序高效進行。
以上所述,無論是“情境——探究式”課型還是“實踐探究”課型都從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新知——運用知識)出發,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需要考慮。注重合作學習,考慮學生課堂參與度;注重“以生為本”,考慮活動主體性;注重直觀、情感、實踐產生認識的原理,考慮認識的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結合,所以這兩種課型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不存在著一種課型能適用于所有中職德育課程教師和班級的教學,評判課型的優劣在于是否適合學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有所生成;教學目標是否得以落實,活動方式是否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中職德育課活動教學課型的設計思考
要使活動教學課型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讓它成為中職德育課教學的主要運用方式,筆者認為可以從下列三個方面考慮。
(一)心中有學生,提高活動的適用度
教師要想教得有效,并讓學生學得高效,必須在確定活動教學課型之前重視研究學情,做到心中有學生。只有立足課堂,致力于研究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性格等心理特點,對不同的專業、不同班級采取不同的課型,才能提高活動教學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江老師任教的班級(14高管1班) 是本校特色專業——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學生,該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明確,就業集中在酒店與餐廳。由于入學錄取的分數較高,所以該班的學風較好,學習投入高。基于學生樂于探究的學情,江老師采取的是“情境——探究式”課型開展教學,教學中即使是用“語言描述情境”途徑也能奏效。
筆者任教的班級(14電子商務2班)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據學校就業部門的統計,該專業80%左右的學生希望畢業后自主創業,因此,針對學生專業的特點對商務專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準備工作的教育,很具實效性。另外,該班學生,男女比例約各半,大部分學生活躍好動,有一定的表現欲,樂于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基于上述學情,筆者采用“實踐探究”課型開展教學,其最大的效果是使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學到創業的知識與技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心中有目標,提高活動的實效度
心中有目標是指在設計活動教學課型時,要制定出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并具有操作性、可測量性的教學目標。趙亞夫教授曾說:“教學目標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如同打靶時搶上的準星,要把得住、瞄得準,三點(眼睛、準星、靶心)一線且不能馬虎。”在德育課活動教學課型運用的過程中,如果活動目標定位過于抽象、要求模糊甚至脫離學生實際,導致活動游戲化、娛樂化,為活躍課堂而活動,活而無實,流于形式,教學效果無從談起,活動目標也就形同虛設。所以,心中有了符合學生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可測量性的目標意識,我們才能找到相應的、最佳的活動方法,我們的德育課活動教學才能真正做到切實有效。
例如,筆者與江柳蘋老師制定的目標,兩位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表所示:
兩位教師在教學目標上都注重三維目標且在知識目標上都扣住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和能力,認知目標圍繞“說出”“分析”“歸納”等具體明確的行為動詞,可觀察、可測量,教師根據學生的活動表現就可以判斷這些目標是否實現。但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教學對象又頗具個性,尤其是“學以致用”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方案一重在讓學生明白創業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意義,且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注重探究習慣的養成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方案二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準備意識,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將準備落實在行動上。
(三)心中有方法,提高活動的參與度
心中有方法是指在設計活動教學課型時要選擇能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的方式方法。
實踐證明,把情景模擬、做游戲、組織競賽、進行辯論等活動引進的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活動,都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是教學的組織形式,而不是教學目的,所以,在開展活動時不在于采取的活動方式的多少,而在于有否采取有效的方法促進活動的開展與深入。
“情境——探究式”課型活動方式側重于“探究”,方式雖單一,但為了使學生大面積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江老師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誘導啟發學生思考,學生在一個個貼近生活情境、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趣中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收到預期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實踐探究”課型活動方式側重于“項目模擬、匯報展示、小組競賽”,方式雖多,但是筆者在設計時巧妙地將幾個活動方式一環扣一環的承接起來:由課前設計創業項目到通過課中展示確定“最佳創業項目”,再到全班共同經營“最佳創業項目”,每個活動都安排緊湊,過渡自然并順理成章地回歸到對知識的探究中,課堂的參與度高,同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綜上課型的實踐運用與思考,活動教學課型不能說是“孰優孰劣”,而是看活動設計的針對性和適用性。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在選擇活動教學課型開展教學時,我們需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及選擇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方式方法。這樣,活動教學課型便能深受學生歡迎并給力中職德育課教學,課堂教學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