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峰
2016年2月,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規劃統計處處長張合林加入扶貧隊伍,成為石家莊市靈壽縣岔頭鎮大夫莊村第一書記。從城市到農村,對他而言,處處都是新鮮,處處都是新奇。在那里,他結識了水田芥。
大夫莊人眼里的水田芥,就是普普通通的雜草,是雞鴨豬羊的最愛。起初,張合林只是好奇:動物為什么這么愛吃?口感有什么特別之處嗎?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張合林立刻聯系省農業廳的專家,很快,專家有了反饋:“你可是發現寶貝了,這種植物名叫西洋菜,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蔬菜?!?/p>
窮山村發現了“寶貝”,這下,脫貧致富有希望了!
實打實干不弄虛
大夫莊村位于靈壽縣西北山區,全村435戶、181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19戶、819人,幾乎占到全村總人口的一半,年人均收入只有2600元。村里沒半點兒產業,村民靠著“一畝三分地”的春耕秋收和外出打工清貧度日。
大夫莊的貧窮,遠不止這些。
走訪中張合林發現,村內唯一的一條十多公里長的主街,有8公里多是泥路。碰到下雨,自行車得扛著走,農用車出不來,好多年輕小伙因為這個,二十大幾了連媳婦都娶不上。看著這樣的情景,張合林堅定了一個信念:正因為村里窮,才需要我們扎根這里,既然扎根于此,那就要對得起鄉親們。
修路成為張合林的頭等大事。他帶領兩名隊友,跑財政,跑交通,動用了自己能夠想到的人脈關系,終于籌措到100萬元修路資金。修路期間,工作隊耐心向村民講政策、聽取村民意見,盡可能保證村民的利益。這樣的務實作風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認可。很快,17戶村民拆除了門前臺階,5戶拆除了臨街的茅房豬圈,2戶拆除了自家墻頭,15戶砍掉了尚未成材的樹木。2016年“五一”假期,張合林退掉了陪家人去秦皇島旅游的車票,從早到晚在施工現場盯著。5月中旬,村內主干道及26.4公里長的村內街道全部完成硬化。69歲的孫大玨激動不已:“我在村里生活了一輩子,盼了半輩子水泥路,今天終于鋪成了。”
陽春三月,正值核桃林灌溉保苗關鍵期。可是,全村只有兩眼機井,眼看著村外河水嘩嘩地流,就是引不到山上。張合林與村干部反復研究之后,決定“打井攔壩,引水上山”。接下來,他又開始了“跑”。從村里到石家莊,一百多里地,他不知道跑了多少回。功夫不負有心人,回報他的,是2眼深井和3座蓄水壩。這個春天,2000多畝核桃林解了渴。
按照規劃,核桃林坡地間種谷子。5月,村民們迎來了入春以來的第一場透雨,正是種谷子的好時機??墒牵?00畝谷種成了難題。得知這一情況后,張合林冒雨連夜趕回石家莊,聯系省農科院,次日就幫村民解決了300畝優質谷種問題。
短短半年時間,貧窮落后的大夫莊一天一個變化:
投資100萬元的修路項目完工;
3萬元的水井項目完工;
投資15萬元的援建蓄水塘壩項目已簽約;
投資30萬元的核桃林水利配套設施援建項目已達成協議;
抗旱資金50萬元已撥付到位;
抗日軍政大學舊址修復、分布式光伏發電和污水處理等項目正在逐步推進……
“造血”筑牢脫貧夢
基礎設施建設只是讓大夫莊村脫貧的第一步。在張合林看來,要想讓村民們一直過好日子,必須有產業,而且產業必須穩定。
可是,面對這樣一個靠天收的村子,產業從何而來?什么樣的產業才適合大夫莊?
水田芥的發現,讓張合林看到了希望。他特地搜索了水田芥的相關信息:味甘、淡、性涼,具有清肺、涼血、利尿、解毒作用,主治肺熱燥咳、壞血病、泌尿系炎癥、疔毒癰腫、皮膚瘙癢等。農業部門的檢測結果,更是讓他意識到,這可能成為大夫莊獨具特色的產業。
此時的張合林心潮澎湃。但對村民來說,這簡直是個“不著調”的想法。那段日子,他拿著西洋菜跑遍了河北省農業廳、農科院、水利廳等多個部門,化驗營養成分,分析市場前景,在得到一連串肯定后,初步確定將規模種植西洋菜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和特色項目。
為了驗證項目的可行性,張合林利用清明節休息時間,帶領大家連夜前往山東壽光考察學習。為了節省飯錢,一天兩頓方便面成為家常便飯。為了節省房錢,他們來回22小時都蜷縮在車內將就著休息。
各方面反饋的信息告訴張合林:這個項目可行!大夫莊村決定開墾18畝蘆葦蕩作為試驗田??墒牵贻p人都外出打工了,勞力哪里來?
經過和村民們商議,38名留守婦女主動請纓,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一支名曰“3869”突擊隊的開荒隊伍成為蘆葦蕩里最亮麗的風景。為激發大家的干勁兒,工作隊為突擊隊員統一定制了汗衫和草帽,在工地上打出了“大夫莊脫貧攻堅3869突擊隊”的旗幟和“發揚抗大精神,合力攻堅脫貧”的標語。僅半個月時間,開墾草灘荒地18畝,清除蘆葦雜草66000公斤……
為保障農戶的最大利益,經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村里成立了靈壽縣大夫莊村西洋菜種植公司,村民以自然法人和土地等形式入股,村民變成了股民,致富穩定,前景可觀。與此同時,村里在水田里撒下泥鰍苗,水上水下雙受益,一條“亭臺棧道釣魚蝦,小船采藕養鵝鴨,山泉美食農家樂,靈壽以外無荷花”休閑、旅游、種養殖相結合的產業鏈已然形成。
一心為民無愧黨
脫貧攻堅,不能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因為窮,村里一些老黨員、老干部的房子嚴重漏雨,一到雨季,外面大雨嘩嘩,屋里小雨叮咚,有的甚至成了危房,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在房頂上蓋一塊塑料布。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是用生命在過日子!”雨季即將來臨,為了解決老黨員、老干部的危房問題,張合林及時與村、鎮領導溝通研究,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對5家危房進行了改造和翻新重建??粗ê玫男路孔?,古稀之年的孫秉良老人淚水注滿干枯的眼窩……
村民孫富強在建筑工地打工時,不小心從腳手架上跌落,成為植物人,失去經濟來源,家里債臺高筑。特事特辦,張合林和村“兩委”經過商議,將孫富強納入低保兜底范圍。與此同時,他又多方尋求愛心企業家,為其孩子爭取到每年5000元的學費資助款。
紅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千百年來的傳統。張合林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村里的一員,每逢村民家有“紅事”,他主動送上祝福;遇有“白事”的,他一定到場,送去慰問。上級送給工作隊的慰問品,他轉手就送給了老黨員和貧困群眾?!捌咭弧苯h節,每人一千元的慰問金讓老黨員心里暖暖的。時間長了,鄉親們親切地稱他“老張”。
真心換真情。村民自制的晾衣架送到了工作隊;小蔥、豆角、茄子等時令蔬菜,總是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工作隊廚房……張合林的扶貧工作,不僅得到村民的認可,組織也看在眼里。全市優秀扶貧干部、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等榮譽亦接踵而至。談及這些,他總是微微一笑:“到村里扶貧,不干點兒實事,心里總覺得對不住自個兒!”
對于張合林來說,脫貧攻堅就是一份永不停歇的時間表。
汽車穿過蘆葦蕩,繞過幾道彎之后,一片開闊地現于眼前,那就是水田芥試驗田了。水田芥的長勢,張合林一直牽掛在心,因為這是村里老百姓脫貧致富最大的念想。
張合林打開后備廂,里面是整整七編織袋的草木灰。他告訴我,因為水溫太高,水里生了很多綠苔,很容易滋生病菌,草木灰既環保又無害,是消滅病菌最好的東西。
沿著田邊匝道向里走,緊臨蘆葦蕩邊上,河水嘩嘩流淌,水中的水田芥蓊蓊郁郁,密密匝匝?!斑@里的水溫低,你看長得多好!”張合林指過去,“將來試驗成功了,都能長成這樣,一個月收一次,年畝產可達3000—6000公斤,收入9萬—18萬元……”
張合林在替村民們撥拉著算盤珠算致富賬的時候,心里也樂開了花??粗迕駛兤谂蔚难凵?,工作隊工作的勁頭越來越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