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坤明


一、引言
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專業知識,應當具有在職業崗位上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要優化課程設計才能實現這樣的培養目標。在研究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時,筆者發現一些方法有礙于培養學生的這些應用能力,很多老師仍然以“專業知識”傳授的方式來教導中職學生,使他們懂了知識忘了能力。
我們在評價學生的能力水平前,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大部分老師都是經過普通高等教育出來的,包括中職的專業老師,所以我們的教育理念很大部分會“遺傳”這種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中職教育沒有發現大問題或是出問題之前,很多老師不會反思這種“遺傳”是否真的適合中職教育。一些中職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中注重的是如何傳授知識,如何積累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設計也是在理解、掌握、鞏固知識上下功夫。這種教學設計直接導致了學生更多的是接受知識、積累知識,而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卻得不到明顯提高。為了使中職生在職業崗位上具有專業應用能力,下面以計算機專業課為例,探討如何優化教學設計。
二、 改變課程教學的評價標準
以往我們對一堂課的評價標準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內容:專業內容正確、重點突出、難點分散、語言流利富有感染力、教態自然、課件精心設計、課堂管理效果好、能夠教書育人、學生參與積極。當一門課程完成后,我們發現,這種評價有不足之處,首先是用隨機的一節課或是幾節課來概括整門課的質量;其次評價的主角偏向于教師,主要是看教師講得好不好,而不看學生學得好不好。因此我們要優化這種課程教學的評價標準。
1.課堂以學生為主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充分行動起來,不是看老師的表演,也不是看個別班干部的“作秀”,全班學生必須充分“動起來”——動手動腦操練,老師在課堂中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課堂中是主角。課程是否成功,關健是看主角是否獲得大家的認同,他們是否真正地領悟該節課的專業知識,這種動起來不是讓學生起立答題,而是給學生真正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能力、探索知識、總結經驗。
2.突出能力目標
中職學生不是單單來接受知識、積累知識的,更重要的是提升實用的專業能力。中職學生掌握了知識不等于有了能力,知識可以通過老師傳授,但能力要靠自己動手操練。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知識是必要的,但工作崗位要求學生更注重的是知識的應用。應用知識就要體現學生的能力水平,所以中職的專業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知識的應用,不能把課堂的重點放在傳授知識、積累知識上。
3.用適合崗位要求的任務進行訓練
大部分中職學生畢業后就直接上崗工作了,崗位工作技能要在課堂中訓練出來,這樣的學生才能適合崗位的需要,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去訓練學生呢?只能通過任務,但這種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一種形式,而是要直接解決以后崗位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去完成任務,學生可以通過這些任務訓練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到專業知識,獲得實際的崗位能力。
三、優化課堂的教學設計
評價課堂的標準優化了,課堂教學就要根據新的標準進行設計,才能使學生具備適合崗位要求的能力。對課堂教學優化,關鍵點是優化課堂的教學設計,要突出能力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下面以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字體與段落設置內容為例,探討怎樣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以往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見表1。
老師在分配任務給學生做時,會感覺到很郁悶,他們老是問:這個設置在哪?那個設置在哪?其實,知識傳授時沒有錯,錯的不是內容,而是課堂設計。這個教學設計原來的重點是放在第3步,讓學生完成任務,但實際上課時,卻放在了第5步,因為很多學生完成不了任務,只能由老師把任務演示完成,這節課也就“草草收場”。這樣的教學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1)沒能擺脫以知識為目標的舊理念。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主要的知識點由老師進行傳授,在前2個步驟中,沒能讓學生動起來,導致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僵硬化”,效率不高,老師在課堂中,總認為把知識點講清楚了,學生就應該可以理解、掌握、應用了,但學生在應用時容易出現問題。
(2)沒能體現出以學生為主。在整節課的5個步驟中,只有第3個步驟是體現學生能力的,其他步驟都以老師的講為主。
(3) 設計的任務沒有結合學生以后的崗位需要。
經過以上分析,結合中職教學的特點,對舊的教學設計進行如下優化。(表2)
優化后的課程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在教學設計中,3個過程都要求學生動手動腦。
其次,體現能力目標,結合學生以后的就業崗位特點,讓學生有能力去處理這些簡單的辦公事務。
四、結語
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中,必須優化課堂的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具有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具有在職業崗位上持續發展的能力。要優化課堂教學,關鍵是課堂以學生為主,突出專業技能的能力目標,用適合崗位要求的任務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