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 眾所周知在武術散打運動項目中,腿法技術訓練質量越高,運動員成績越好,在瞬息萬變的激烈比賽中腿法技術運用的實效性越好,運動成績越好。在散打技術中,蹬腿和側踹腿是遏止國外運動員擅長的重拳及近身摟摔打法的實效技術。在訓練中要針對性的提高其動作速度和攻擊威力,對于運動員反守反擊意義重大。我們通過生物力學軟件對前腿側踹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客觀而系統的分析,從而歸納其內在的運動生物力學特點和規律,對今后的教學與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對提高散打運動員的成績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競技武術 散打踹腿技術 運動生物力學 分析
1緒論
根據散打的動作特征和技術要求,每一個踹腿動作過程中都要經歷提膝、翻小腿和踹擊三個階段,而踹腿動作中的翻小腿和踹擊往往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我們將其分為提膝和翻踹兩個階段。同時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將為完成技術動作支撐人體重心的腿稱為支撐腿,而進攻擊打目標的腿稱為攻擊腿。運動技術水平的表現跟腿法技術密切相關,自古就有諺語“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這充分說明了腿法技術在散打運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馬學智對1999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的研究表明:在進攻技術中,腿法比拳法的運用次數多。而在眾多的腿法中踹腿是直線性腿法的典型代表,又有“先鋒腿”之稱。因它在技、戰術上具有能攻善守之優點,且在打擊力量、打擊速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其它腿法動作故被運動員視為進攻得分的主要動作之一,是散打中運用率較高的腿法。馬莉芳、韋海峰對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腿法技術的運用進行分析得知,側踹腿共運用544次,占整個腿法使用總數的24.8%,僅次于橫踢腿,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從現場觀察統計來看,側踹腿攻擊部位多在胸腹部,缺乏高、中、低位的變化,攻擊距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梁亞東、肖紅征對“第5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散打決賽腿法技術運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運動員掌握腿法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比賽成績。腿法技術訓練質量越高,在瞬息萬變的激烈比賽中運用的實效性越好。蹬腿和側踹腿是遏止國外運動員擅長的重拳及近身摟摔打法的實效技術。在訓練中要針對性的提高其動作速度和攻擊威力。對前腿側踹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客觀而系統的分析,從而歸納其內在的運動生物力學特點和規律,對今后的教學與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研究現狀
查閱《體育與科學》、《中國體育科技》、《體育文史》及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12所體育院校的學報,《浙江體育科技》、《遼寧體育科技》等14家體育科技期刊近十年來有關散打運動方面的研究文獻以及武術領域專著和論文后得知,國內學者對散打運動訓練方法、戰術應用、營養衛生及賽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真正對散打運動技術動作進行深入研究還顯得不夠,運用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探討散打動作技術的成果還非常有限,其文獻報道寥寥無幾,更談不上綜合分析和量化指標。關于競技武術散打踹腿術的生物力學分析這一課題目前尚屬缺乏。武術對抗性項目的開展,從武術套路的攻防含義中徹底地分離出來,形成了具有實用性技擊對抗的體育項目——競技武術散打。它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相應的防守等技法進行徒手格斗對抗的現代競技體育項目。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先進的實驗儀器和科學的理論支持,沒有條件對拳理、拳法做科學的分析研究。因此,前輩武術家在練拳習武的過程中,只能由感而發,將拳理、拳法中的一些原理及規律以感性認識的方式記錄下來,以指導后人習練武術,少走彎路。理論源于實踐,理論反過來又能指導實踐,促進實踐更好地發展。競技武術散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已經推向世界,如果沒有堅實的理論為基礎,它的發展就不容樂觀。所以,競技武術散打的發展需要有一系列的科學理論為其奠定基礎,對散打基礎理論的科學化、系統化研究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運動生物力學作為體育運動的基礎理論,也是散打技術改進和提高的重要依據之一,故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對散打技術動作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人體任何合理的動作都要遵循運動生物力學原理,競技武術散打運動也不例外。任何合理的散打技術動作都必須符合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原理、運動學規律和武術技擊原理。運動生物力學是散打運動存在和發展的最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散打任何技術動作都是在人體自身的內力與外力整體作用下完成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貫穿在散打每個技術動作中。競技武術散打與運動生物力學原理交融滲透、密不可分。競技武術散打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其動作技術有著自身內在的規律性,如果不對這些規律進行科學把握,沒有一個標準化的通用技術,競技武術散打就不可能更好地發展下去,甚至難以讓世人接受。競技武術散打要想走向世界,和西方體育運動相互融合,共享一個“蛋糕”,就必須與現代科學知識相結合,走科學化的發展道路。本人在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在散打中有關技法的論述較多,但大多是基于經驗介紹,缺乏應有的理論依據。運用生物力學手段對技術動作進行診斷和評價的報道極為鮮見,即使有也是零星的缺乏理論深度的或者研究方法和測試儀器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體育運動發展要求的。從目前運動生物力學動作技術研究的方法和范疇分析,已經深入到通過三維測試分析系(下轉第146頁)(上接第144頁)統等來評價和診斷動作技術,但在競技武術散打運動中還很少見到。
3研究方法
本人采用QUALISYS-MCU500紅外遠射測試系統與三維測力平臺測試系統對散打腿法中較為常用的前腿踹腿技術進行研究,對不同水平運動員(優秀組與非優秀組)每組10人,共20人的踹腿技術進行髖、膝、踝關節角度測試、速度測試,并分析,力求找出前踹腿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特點及內在的規律,為進一步豐富、完善散打技術理論、優化動作技術、規范技術規格、預防損傷和科學選材作前瞻性探索。
5結論
建議散打運動應該更加科學化地發展,對動作技術的研究應該多借助一些運動生物力學、解剖學、生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采用當今先進的實驗儀器進行測試與分析,使散打理論得到科學的驗證與補充,不斷豐富散打理論,以推動其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利.談單腿前翻身的基本技術分析與訓練[J].福建體育科技,1999:18(1):63-65.
[2] 李俊卿.武術“勁”的運動生物力學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