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妃
機械CAD作為一種應用最廣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之一,在機械設計領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逐步取代了以往的機械制圖中的手工畫圖。《機械CAD中級考證》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考證課,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要全班學生掌握這門課程,并考取相應的技能證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師應該總結傳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并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好地解決相關問題,以提高考證通過率。
一、機械CAD中級考證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困惑
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教師講、學生練,講一講、練一練”的一種教學法,更適合于小班教學的教學環境,在大班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便存在著不足。
1.班級學生差異性大,接受知識程度不一
機械專業相當多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基礎薄弱,對CAD命令的理論知識點理解能力較弱,且興趣不大,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小部分學生只對動手操作感興趣,但也只是模仿,沒記憶;個別的學生基礎較好,理解快,自學能力強,掌握好。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通常都是“一刀切”方式施教,不能兼顧各層次的學生。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在講解和演示過程中,他們會覺得很簡單,認為已經掌握,就沒興趣和心思接著往下聽,這就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底子差的學生,教師的演示操作對于他們來說不易接受和理解,這樣在上機操作時,記憶不深,從而導致學不會。所以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也形成了班級學生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好”、有的“吃不了”的學習狀態,無法完全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保證考證通過率。
2.班級學生人數多,兼顧不到位
機械專業的班級人數較多,學生的需求又不同,而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上既要把上課任務講解完,又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掌握程度并做好輔導,教師一個人是很難做到的,也無法認真檢查每一位學生的操作完成情況和對作業的評價情況,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影響了機械CAD中級考證的通過率。
那么,如何根據現實的情況更好地進行機械CAD考證課程的教學,既減輕教師的上課負擔,又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且高效地提高考證通過率呢?筆者嘗試著引入“助教制”,教學效果不錯。
二、助教制的概述和實施
1.助教制的概述
助教制是一種互教互學制度,是一種教輔教學方法,是教師在上課時細心挑選一批相對優秀的學生,先對他們進行提前教學,再由這批學生擔任助教,每個助教負責一組學生,及時對本組的學生進行教輔和評價。
2.助教的選擇和培養
助教的選擇是“助教制”教學模式順利開展的首要條件,所以助教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這批助教是教師經過上課前期的細心觀察、挖掘和經過培養的優生。助教并不是一上課或者上第一節課就指定的所謂“優生”來擔任,這不利于對真正“優生”的選擇,因為每一個“優生”都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觀察和考核出來的。其次,助教的基礎要好,上課反應快,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強。只有底子好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快速地“化為己有”。此外,助教還要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善于與學生溝通,并有責任心。助教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組員,這其實是在擔任一名教師的職責,因此要求助教對知識點的講解要有條理,語言上的表達要清晰,并認真做好每一名學生的評價情況,不能弄虛作假,要對學生負責。
助教確定后,便需要開始培養,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思想,同時讓他們明白作為助教,并非只教人,不自學或在浪費時間,而是在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此外,還要培養助教的教輔方法,避免他們盲目地進行教輔活動。
3.助教制的實施過程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帶動教學的推動力,而助教的開展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方式,是服務于課堂的。助教源于學生,他們自身肯定存在著知識能力的欠缺,這就決定了他們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助教制開展的過程中仍需全程參與,及時發現問題,彌補不足。所以在實施助教制的教學方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提前培訓知識點。實行助教制的目的是希望上機時由助教去指導和評價組員,所以助教應該在上課前已較好地掌握了上課內容和知識點。因此,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對助教進行提前教學,并考核他們的接受情況,直至他們完全掌握知識點,以及還要傳授一些必要的教輔技巧和方法給他們,讓他們先學后教。
第二,教輔組員。課堂上教師可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靈活選擇先面向全班學生主講、演示操作步驟或選擇讓助教先教后評講的教學模式。假如選擇第一種教師先講的模式,此時助教在課堂中與其他學生共同聽課,并留意組內學生的聽課情況和掌握程度,然后在上機操作環節中,助教根據組員的聽課情況靈活開展教輔活動,或先召集差生聚集在一起,將教師講過的內容給組員完整示范操作一遍,邊講邊演示,以加深差生記憶;或直接先讓組員按照教師的示范進行上機操作,此時助教巡視,如果組員遇到問題或不明白的地方,就可先請教本組助教,助教在解決問題時既讓相關的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又及時解決教師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升。但在助教開展教輔活動時,教師本身也應化為助教的一份子,因此教師既在巡視全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在與助教共同輔導學生,還在關注助教的教輔活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更好地培養助教的教輔能力。
第三,考核評價。雖然教師在教輔活動中時刻巡視全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卻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此時便需要每個助教認真做好組員的作業評價和考核工作,然后組內小結,最后交由教師統一點評,強調重難點、易錯點、加強差生記憶,這也讓教師更一目了然地掌握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針對每組的考核情況,教師會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這也使組與組之間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競爭,以提高“你追我趕”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效果
1.提高了助教自身能力。助教制要求助教帶領本組學生完成上課任務,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規范了自己,也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
2.有利于后進生的提高。助教是學生,沒有教師身份的威嚴,對于一些不敢請教教師的差生,他們更容易向與他們年齡相仿、語言思維習慣相近、平時相處較多的助教請教,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3.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班級人數較多,只靠一個教師難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操作過程,實行助教制,不僅讓每個學生均能享受到及時的指導且能被一一評價和考核,這也讓教師掌握了最全面的評價信息。
四、結束語
助教制的實行滿足了以往教師在課堂指導中的“供應不足”的現象,及時解決了每個學生的疑問,同時也更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兼顧了優生,又輔導了差生,針對了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而且施教靈活性大,教學效果比較明顯。既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進一步讓更多的學生更易接受知識,強化技能,為今后的學生考證通過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